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慕课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12-26刘国栋郭状先崔露雨
刘国栋+郭状先+崔露雨
摘要:在慕课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诚信度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完成率和利用率低、评估机制和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加强对慕课出入口管理、增加小组互动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改进慕课的评价体系等方式,提高慕课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慕课;慕课资源;慕课教育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缩写,在国内被翻译为慕课。自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 提出慕课概念以来,经过几年的酝酿, 2012年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近年来,慕课更加吸引国内外教育学者的关注,全球掀起了一场慕课风暴。在传统课程中,课程的设置往往高度结构化、体系化,在互联网时代,学习习惯和人们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倾向于碎片化学习,使得传统教学在网络上照搬不能很好的适应学习者的需求。最早开设慕课的学者之一Stephen Downes认为:慕课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网络互动性强、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体验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学生的学习,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国内外主要慕课资源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巴斯蒂安倫图和大卫·史蒂文斯、迈克·索科尔斯基共同建立以营利为目的的在线课程供应平台Udacity。2012年又建设了关于计科学领域的学习社区Udacity。2012年1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办非营利组织EDX,2012年4月正式启动非盈利MOOC项目。EDX允许合作院校免费使用平台的改良原有编码,EDX 的开源设计为参与单位创造了进一步挖掘在线教育空间的可能性。随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陆续加入慕课阵营,国内不少知名大学也加入了这场教育改革运动中,对国内开放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外规模较大的慕课平台主要是Coursera、EDX和Udacity,这三个平台都是 2012 年成立的。Coursera是现在美国最大的慕课平台,我们一般称它C站。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部分课程免费提供。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慕课平台主要有“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等。这三大平台代表了国内慕课平台运营主体的三大类型:一是以“学堂在线”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公司,二是以“好大学在线”为代表的高校联盟;三是以“中国大学MOOC”为代表的教育出版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联合。
(二)慕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慕课对于现代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和教学的高效化。慕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带来的教育变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诚信问题
慕课因为不是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和考试,因此不能保证拿到证书、学分的学生就是学到知识的那个学生。如何杜绝慕课替学或作弊现象,如何保证慕课证书的可信度和含金量,是慕课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我国,慕课学习者年龄集中在18-30岁,大部分是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由于他们几乎是在没有监督的条件进行学习和组织考试的,因此难免有的考生会采用不诚信方式和手段获得成绩、学分等,有的甚至通过利益交换来把证书或学分当做一种商品进行市场买卖,因此慕课成绩和证书难以获得“社会认可”。 当这类证书的含金量不断下降时,慕课平台的认可度会不断降低,这对慕课平台的发展会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2、教学质量问题
世界著名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中,人数小于20人的教学班数量所占比例往往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小班”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家的普遍共识。而慕课教学恰恰相反,学生人数成千上万,甚至可达几十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尽管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分析、检查、评价和学生间互学、互评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但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学生人群,这些方法、手段与传统的“小班”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学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还远不足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慕课中有些课程内容较陈旧,未反应出最新的学科进展与学术水平,交互活动设计也不足。大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的视频化,授课形式固化,缺少娱乐元素,因此学生也提不起兴趣
3、完成率低问题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慕课完成率普遍偏低,总体完成率低于10%。一些学习者是带着学知识带着兴趣来学习课程的,由于慕课平台提供的课程种类和数目多,因此学习者在对课程内容了解的不是很清楚情况下会选择很多课程,但是随着接下来的学习,大部分学习者由于课程数量太多而无法兼顾到所选的全部课程,多数学生两星期左右失去持续学习兴趣,因此就会放弃很多已选课程。
4、利用率低问题
国外慕课的三大主流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各有千秋,知名度高,注册人数多,平台利用率较高。尽管国内慕课平台众多,但大部分平台的利用率并不高,慕课的开放性不需要建设太多的平台,平台太多会造成资源浪费,慕课的制作团队往往在网站的设计和风格上了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程内容建设上的时间比较少,影响了课程建设的质量。众多的平台同时还增加了学习者的选择难度。
5、评估机制和标准问题
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够适应慕课形式,对于一些理工科类课程而言,通过计算机评估、学生互评、网络考试等方式能够测出学生对这类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于人文、艺术等学科,如文字、逻辑、文学,这一类学习靠教师面授,课堂教学效率较高。这种评估机制和标准就不是非常合适。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同时还有人格与道德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课程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累积,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这些至少现在还无法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因此某些学科的评估机制和标准还需要深入研究。endprint
(三)改进慕课教学的对策
1、加强对慕课入口和出口的引导和管理
慕课平台应当从一开始的注册就进行严格的实名认证。国外一些慕课平台在整个听课过程中,采取用摄像头来验证本人,还要提交打字样本等方法进行身份验证。为了保证从慕课学习到证书认领的整个过程都是本人操作,可通过在线认证,通过人脸识别和提供身份证等资料,验明学习者的真实身份,能够在线查真伪,具有一定的证明效力。只有慕课平台得到社会认可,让慕课平台的证书、学分能真正的成为能力凭证,慕课才能实现更好地普及和发展。另外,慕课课程介绍部分不能趋向广告化,要确切真实的反映出课程的内容,在选课前设置一些关于课程的问答,以让学习者更慎重的选择课程。还有一些学习者出于兴趣或达到某种知识目标,但是在工作比较忙时或许就会错过有时间限制的测试,因此慕课平台最好能给补考机会,申请补考者需要提供相应的理由,并且在此环节可以设置收费项目,补考需要支付一些补考费用,以此提高补考的门槛。
2、有针对性的开设专向化小班额授课,提供个性化服务。
当前,国内慕课未有高度专向化的小班额专区。小班额教学式专区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项化深度全面辅导,并且可以成为慕课盈利的又一入口。根据调查,少部分学生存在全方位高深度的培养需求,因此,增设小班额专区授课是使慕课平台和学习者双向受益的方式。如当前出现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也许是慕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平台可以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每天按时提醒用户完成指定课程、根据用户喜好进行课程推荐等。再者,平台可以利用团队化凝聚力来提高完成率。把团队分配制融入慕课课程学习中,在团队成员既定的情况下,学习者优先具有选择团队成员权利,在未达到规定人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让系统随机分配空缺成员名额,当然,直接选择让系统随机分配成员也是可以的。在这种模式下,给予适当的激励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完成率。慕课平台可以根据学习团队整体学习的情况和活跃程度进行等级头衔的授予,根据情况施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免费观看一些付费精品课程的特惠,也可以是电子书籍等。在此制度下,团队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出于责任心和友谊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者不会轻易中途退出,既提高了完成率,又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3、增加小组互动方式
慕课课程简短易学的同时,学习自主性完全依靠参与者的自控力,在无任何监督状态下学习效率也是不能完全保证的,因此,在录播视频的过程中不断嵌入基础知识问题,只有回答正确才可继续视频的学习,否则将重复相关知识情节的播放,以保证参与者的学习效益。慕课平台的账号可以绑定手机号、QQ以及微信,这些软件的互通性可以提示附近的学习者,当然也可以添加不认识的但是自己感兴趣的学伴,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参加慕课,在学习慕课时定期设置小组,小组成员规定人数且先由自己定,为了人数的平均分配,平台也会有随机分配。这种模式下,为完成既定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会增加,不断交流沟通,分享想法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所谓的综合素质,并且能撞击出创新的火花。当然,在小组中学习者们便是一个整体,出于责任心和友谊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和本组之间团结奋进,学习者不会轻易中途退出或给小组拉后腿而不认真学习,既提高了完成率,又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4、通过字幕增强语言的互通性
国外的一些慕课平台如Coursera, EDX中的课程语言均为英语,如此优良的课堂却只有少部分精通英语的国人能吸收利用,这是知识交融过程中的一大遗憾。如果说国内慕课平台增添收容国外优秀慕课资源的功能,并配备中文翻译字幕,那么更多国人将能享有这份宝贵的资源。
5、改进慕课的分类体系和评价体系
当今,慕课平台对课程的分类基本是按照课程类型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的挑选出我们所感兴趣的课程,但是,只是这样分类是不够的,因为学习者的学习背景不同,那么他们所能接受的课程的难易程度就不同。并且一些学习者学习慕课就是想简单了解而还有一些同学或许是想深入学习,因此,慕课平台应当根据课程的深浅程度增加分类。在课程分类方面,平台应提供多级别的学科分类来供用户选择。
慕课平台要想持续运营并且扩大市场,就需要了解学习者的兴趣点,大到整个慕课平台,小到每一节课,每个教师,都需要了解到学习者对其理性的评价,评价系统的设立能够让平台参与者、内容发布者和内容相关者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到课程发展方向,就像现在诸多线下课堂的考核一样,只有做好做完评价才能够查到自己所学课程的成绩,全面了解学习者所需所好,才能做出学习者喜欢的课程,从而不断的提高课程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信利,刘国栋.基于慕课资源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2016,(18):25
[2]程琳.主流MOOC平台对比分析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5
[3]吴锦辉.我国主要慕课(MOOC)平台对比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165):11-40
[4]贺洪丽,杨曼.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其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6,(12):124-127
[5]劉志超,雷雪.“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8 (6):86-91
[6]朱骏锋,许仁红.我国慕课建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5(1):76-79
作者简介:
刘国栋(1974.9-),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郭状先(1976.7-),汉族,男,青海海东人,讲师,学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化研究。崔露雨(1998.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本科生,主要研究物流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