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职业院校班级德育教育的分层目标化

2017-12-26黄桦琳

东方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班风学校德育后进生

黄桦琳

摘要:所谓“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目标分层”指的是: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根据教育大纲的总体目标,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原有表现为基础,分步确立明确的、有层次的阶段性目标,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充分、有效的发展,以德育人。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肯定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他们基本都属于老师心中的三类人群:优等生、后进生、中等生。通常人们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用分数来给与学生简单的评价。但分数往往掩盖了优秀生的缺点、弱点,也掩盖着后进生的优点、长处,更使一般学生最容易被老师遗忘。班主任要善于从分数的背后抓教育,看清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把真诚的关怀给每一个需要的学生。

一、优秀生的教育培养

班级中的优等生,首先应该是学习上的优胜者,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行为上的表率者,

大部分同学都有以这类学生为榜样,所以要树立全体同学公认的班级典型,使全班同学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要充分利用他们领头雁的作用,带领全班同学积级向上,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总之,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人们对他们往往是赞扬多,批评少。很多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后进生的身上,忽视了对优等生的教育,甚至姑息他们的缺点,可谓“一好遮百丑”。然而,事实证明,忽视优等生的教育,比忽视后进生的教育危害更大。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对优等生进行教育,尤其要注意方法的可接受性,讲究教育的艺术。

二、后进生的教育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学生,又有差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的确,就是这么一群后进生,可能他们中有人体育特别出色,或者歌唱得特别好,特别关心班级体,劳动最积极,也有对老师最尊敬的人。“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

教师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对待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长心理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小进步,循循善诱,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

三、正确对待中等生

在一个班级中,除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两头外,人数最多的一部分应该是各个方面在一般水平的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上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较自觉的学习,但身上好像没有特别之处。成绩不会有“优等生”好,平时也不会有“后进生”那么活跃,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特别被老师同学遗忘。他们这种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他们今后走上社会缺乏竞争的动力,安于现状。还有一部分人,习惯了随大流,没有主见,不会与人交往,性格内向。我们班有一位女生,正是由于内向的性格使她一直默默无闻,偶尔,还被同学欺负一下。在和她的谈话,我主要强调了她的优点,有些可能使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她所缺少的只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赶上甚至超过其他同学。在教学工作中,始终要把班级这个有机体里的每一类学生都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工具开采,相信等待我们的是各种各样的宝藏。

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其中

四、家庭、学校合力推进分层德育教育

一个班级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有,加上各自生长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更显出各自差异。在《感恩――母亲》母亲节主题班会中,班级很多同学在课堂上都感动落泪,想到母亲的辛劳,母亲的不易,想要回家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然而节后,班里有位同学和我沟通说道:“回家帮妈妈做家务被骂了,她只要我好好学习。”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家长的一些言行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形成致命打击,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再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都将难以保持。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学校德育的同时,必须将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家长,可以通过 “家长网上学校”、“家长会”、“找部分家长交流”等方式,使家校合力,让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情感表现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将德育效果达到最佳。

五、注重营造班级文化,合力打造优良班风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它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班级应具有积极向上的核心文化,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不断促进班级文化健康发展。这种文化包括和谐、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还包括优良的班风、学风。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班级的精神面貌,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班级文化重在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動活泼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需要关注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帮助很多孩子克服了“个人主义”。班级整体精神文明建设避免他们的“小集团化”。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作者通过加强与学生沟通,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注重营造班级文化,合力打造优良班风;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其中;积极进行家校互动,与家长联合营造德育环境等方面,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分层次推进开展实践研究与探索。德育目标分层管理是整体构建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内容之一,班集体的德育教育目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这对于推动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保证作用。

猜你喜欢

班风学校德育后进生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多元化评价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