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2016-11-07张合兵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慕课

张合兵

摘    要: “慕课”最早是由美国学者Bryan Alexander和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共同提出的新型教学概念。由于“慕课”具有的优势,现已得到世界各地高校的广泛借鉴和运用。同样,“慕课”给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自身的需要,高等院校已将“慕课”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文章首先介绍了“慕课”的相关概念,其次就其优势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重点对“慕课”新浪潮下高校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慕课    高校教学改革    改革举措

“慕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高等教学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旨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和教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慕课”自产生以来,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一直秉承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送至世界各地的理念。当今科学发展、知识创新已经超过我们搜集、整理、分析、传播的能力。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更新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由于固定化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教学改革正向开放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为核心的慕课教学模式转变。

1.“慕课”的相关概念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主要指满足社会发展和大众对于知识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在线课堂,其中Massive是指学习人数多、学习规模大。Open是指各种学习资源共享,打破了国家、地域的限制。Online主要指学习形式是网络在线学习。讲解、讨论、作业、考核、评价等各个教学过程都通过网络进行。Course主要包括各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内容。

2.“慕课”的突出特征

“MOOC”最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接着不少学校积极参与,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等众多高校也纷纷创办了在线课程平台。“慕课”将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转移至网络上,供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获得科学知识。“慕课”显著的优点:第一,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我国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不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和发挥。而“慕课”高度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两者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对知识构架和本身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第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目前,电子科技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日益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相对于以往的面对面教学,教学方式得到了进一步丰富。第三,学习环境社交化。“慕课”采用博客、Facebook、Twitter等创设了供学习者交流的信息平台、学习社区等,以满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需要。

3.“慕课”浪潮下高校改革举措

3.1搭建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慕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新兴产物,旨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共享,需建立网上在线学习平台。目前,在线学习平台主要分为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和公共开放平台,两个平台的良好运作有助于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有利于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3.1.1搭建慕课联盟平台

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同,致使普通高校和名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实现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是目前教育界的主要工作。开展慕课建设,推动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搭建以慕课联盟为基础的学习平台,要摒弃以往资源共享会削弱自身教育实力的观念,在资源共享过程中不断增强教学优势的互补,以实现共建、共享的教育科学理念。

搭建学习平台,首先要做好平台搭建的铺垫工作。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区域高校共同的工作,不单单是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高等院校的责任,同时相关地方政府应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教育平台的搭建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根据国家相关建设标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平台的功能性。其次,丰富教学平台资源。现在各高校的网站上都有精品课程、创新课程、双语教学项目、精品开放课程等多种教学课程项目,目前在线学习平台只是初步发展。为了实现慕课的目标,要进一步开发网络课堂,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全面发展。教学资源的丰富不能仅限于地域性高校,还可以通过Undacity、EDX、爱课程网等多种慕课资源平台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以协议形式转接到地域性的慕课教育平台上。同时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快自主研发网络课程的步伐。最后,做好慕课平台保障工作。慕课平台运行会涉及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学校、平台提供者、学习者等平衡好权和利的关系。同时注重评估组织的建设,由某一影响力较强的大学牵头成立慕课评估机构,平台上的课程资源要经过相关专家的评估,并能满足对于学习者学习状况的科学考核。

3.1.2注重高等院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第一,实现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数字化对接。现在各高校内部具有网络化的财务缴费系统、图书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等,由于这些系统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公开程度不尽相同,学校加强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校内数字化平台的衔接,可以避免师生重复身份验证工作,促进各部门之间工作的相互协调。第二,当前教学平台应用范围还有待扩大。学校可以通过建设相应的教学平台激励政策,鼓励师生参与到网络平台教学中。此外,学校应加强相关宣传,宣传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和平台使用说明,同时为学生网络在线学习提供便捷条件。例如,电子信息阅览室、校园内部实现网络全覆盖等便捷的网络条件。第三,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做好网络教学平台管理的服务工作,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3.2强化过程评价,更加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改革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传统改革成果展现方式比较单一,展示方式一般为发表论文,或呈递研究成果报告。在慕课浪潮下,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课堂过分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都由教师制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一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促进学习能力提升。慕课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调换,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改革教学目标。慕课背景下由于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平台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目标。第三,完善课程实施过程。慕课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深化三个阶段。课前学生自主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短片,从中提炼出重难点、疑惑点等,进行初步思考和解答。课堂上,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讨论学生的疑惑点,针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搜集,集中解答和处理。课后深化阶段,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实现学生活学活用知识,推动自身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提升。第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慕课背景下的授课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相应教学评价机制不相同。传统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而慕课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分析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性质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实现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目标。

3.3充分发挥“慕课”优势,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慕课解决了传统教学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慕课优势,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慕课教学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班级为整体进行教学内容传授,忽略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别,难以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慕课背景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第二,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慕课打破了时空限制,师生可以通过博客、微信、贴吧等实现知识的交流,大大丰富教学方式。第三,由单向知识灌输向多向互动的转变。慕课背景下的在线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课堂之外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等多种互动形式的建立。传统教学时,教师利用课堂短暂时间进行重点知识讲解,课下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疑问难以得到及时解答,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难以建立。而慕课实现了授课方式的转变。授课中更加注重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第四,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慕课教学平台的创设实现了有纸化向无纸化,人工化向智能化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教材,笔记、作业等以电子资料形式呈现,考试可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因此,这种环境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实时更新教育方式和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愈加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深层改革。慕课旨在将大学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相结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适时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SUEN HK.Peer assessment for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4 (7):56-58.

[2]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15.

[3]李志义.理性面对稳妥推进开放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3(01):09-11.

[4]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搞笑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22-26.

[5]周光礼,罗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23-25.

[6]闫丽静,高俊国.应用本科院校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5(08):99-100.

猜你喜欢

慕课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农业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