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引”妙“疏”,让数生根

2017-12-26罗颖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数学核心素养文化

罗颖

摘 要: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领会其育人价值,并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的具体行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进行科学施教,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使学生在从事数学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应用数学;核心素养;文化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为了发展数学本身的体系,是一种公民素质教育,其核心价值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实践的课堂。当日常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后,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一、引入——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升级和优化,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要从数学素养开始着手,这就要求小学数学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而教学理念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作为数学教师,我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也深深地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数学取得高分,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跨世纪人才。

我们的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我们认真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把控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彰显数学学科的理性魅力,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被精深的数学知识深深吸引,让数学思想方法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二、展开——课堂的思考与构建

1.新课导入:融于生活,感悟数学

动听的歌曲要有前奏,动人的戏剧要有序幕,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凸显数学核心价值,引发学习需求。学习是否触及学生的内心需要,是有效学习的重要表征。因为有了需要,才会产生探索的动力,引发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我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它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比如,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中,课始出示游乐园中的动态项目:旋转木马、豪华波浪、观缆车、小火车、青蛙跳等,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盯住屏幕,这不是“欢乐谷”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孩子们一边看,一边比划交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轻松地引出了课题。一堂数学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智慧互动的生命历程。随着老师的启、导、拨,孩子们学会了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去感悟数学,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不达”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2.新课学习:“冰冷”的美丽与“火热”的思考

一切数学均具有内在的核心素养价值。“课程”就是“学习的经验”,是这种经验的轨迹——“学习的履历”。课堂作为课程开发的场所,要保留教师与学生的课程创造。真正把数学学习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培养既会考试,会学习,又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唤醒学生参与课程的创生意识,师生一起努力开发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从而丰富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引入人本化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内容设计,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快乐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进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落实核心素质教育。数学的核心素养,并非精深贵族,而恰恰具有一般的平民性格。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上,“猜想、实验、验证”“不完全归纳法”“朴素的证明过程”等,留给学生的无疑是极为有用的数学方法论的启蒙;“动手实验中误差的必然性与结论的科学性”,带给学生的则是数学研究严谨、科学的态度与精神熏染;大小、形状截然不同的三角形,其内角和竟无一例外地等于180度,这种源自内在的统一性的深刻和谐感与美感,同样是其他课堂上不易获取的重要体验。所有的这一切,显然都与数学的核心素质有关。

3.多层并进,快乐交流

我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序列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序列发展要求,还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同时我们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数学课堂应该凸显其“数学味”,而这种“数学味”,就是展示数学最本质的一面,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猜测、实验、判断、调整、优化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让隐含于一切教学内容背后的数学思考、数学观念和数学内涵充分激活,为学生触及、所分享,成为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力量。

在课堂管理方面,融合民主元素,在课堂教学评价和反思等环节中,以民主理念为主导,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了解学生和收集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结构调整,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实现核心素质教育。

三、拓展——尽显“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得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中,而是結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注意观察,善于用辩证性思维看待数学问题,丰富解题技巧,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网络体系,掌握基础知识,在遇到实际问题中可以自动检索网络体系中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留心趣味艺术。既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比如,“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假设地球上没有高山,没有海洋,完全像个大圆球,现在想用一根很长很长的绳子,沿着赤道把地球捆一圈,你知道绳子要多长吗?”对此问题孩子们兴趣盎然,开始了讨论计算。接着,我又延伸出“如果绳子加长1米,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圆圈之后,就要离开赤道一段距离了,形成围绕赤道的一个等距离圆环。那么,这根绳子和赤道之间的间隔有多长呢?请你猜猜看,一只蜗牛能从绳子下面爬过吗?”这时候孩子们就更来劲了,仅仅延长1米,会有多大的间隔呢?通过计算,间隔竟约16厘米,差不多有一支铅笔长。真是不可思议呀!但事实就是如此,孩子们乐了:这数学课真有趣!孩子在触摸数学中,激活自己的灵性,在思考问题中感受思维之美,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学习之乐,真正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教师都应该拥有两双眼睛。一双是望远镜,重在远观。戴上它,教师可以对数学有一个整体、宏观、全面的把握,清晰地洞察到数学的知识线索、方法脉络和思想渊源。另一双是显微镜,重在内视。戴上它,我们可以对每一个具体的数学内容,从思维科学、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等角度作出深入解读,并努力使学生品味其中的文化意蕴,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持续的实践探索让我对数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尤其是每一次新的实践,都会不同程度改变我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原有认识。因此,实践探索的过程,也就自然成了自身不断超越、不断前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丹.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7(3).

[2]程惠芳.聚焦核心素养,改造数学课堂:基于区域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6(12).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数学核心素养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浅析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数学培养模式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