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7-12-26孔畅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数学教学微课

孔畅泳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微课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两大方面论述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恰当使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轻松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学习效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毫无生气和乐趣,已经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

微课在数学学习中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主要体现为:

一、微课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诗人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古今中外,凡是学术上有所造诣,事业上有所建树,乃至一切发明创造,无一不与兴趣结缘。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兴趣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重难点清晰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针对某一知识点采用微课教学或针对某一课较难的知识点设计微课,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变得易懂,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通分”这一课时,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节课中“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分”这一概念和掌握“通分”的本质——统一分数单位,在讲到“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我制作了关于“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微课,在微课中,我首先以动画的形式出示例题并抛出问题“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怎样比较大小?”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看完小组讨论总结方法,向老师汇报,最后是挑战自学情况。从课堂小测中,我发现学生的错误率下降了,课后我与学生交流时,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真厉害,跑到电视中为我们上课了,边听你讲,边看你演示,感觉数学知识变活了,也更容易理解,真有趣,以后可以经常这样跟我们上课吗?”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课堂上利用微课教学,会为我们的数学学习增添趣味,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微课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据调查,学生对某一学科的自信心越强,他对该学科的兴趣就越大,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率也就越高。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取得学业成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中“使用量角器量角”时,课堂上,怎样拿量角器去量,哪个点要对齐哪里,如何读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听,由于教學环境和设备的局限性,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听起来和看老师演示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这一知识点的难度,我制作了“使用量角器”的微课,学生在微课教学模式里,通过边听视频中老师的讲解边模仿老师的步骤去学习,清楚地知道如何使用量角器,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让我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因趣味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把钥匙,是开启自主学习数学、自主研究数学之门的钥匙;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又因其重难点突出、清晰、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因自信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更自主地学习数学;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又因其使用方便、使用时间不定等特点,很好地给予了数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减轻学习压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轻松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冯维.小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数学教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