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下低年段品德学科课程建设

2017-12-26王海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验实践

王海芳

摘 要: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使品德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使品德教育能真正打破说教的形式,具有实效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体验教育在品德课中的运用有了一些浅薄认识。

关键词:品德课程教学;体验;实践

一、有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一个人的品行总是在自己的反复实践和体验中才能形成。

我们再来看一则案例:在《美国人怎样做家长》一书中讲到,一个冬天,小女孩莱斯丽坚持要穿短裤出去玩,妈妈亲切地说:“亲爱的,你去吧。”没多久,女儿哆哆嗦嗦地回来了,一边还在抱怨天太冷。从此,她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如果这样的现象发生在中国,孩子要倔强执拗地违背一些意愿或者规律制度去做一些事的时候,我们家长或者老师,更多的可能就是说教甚至严厉制止,而最终遭来的不仅有争吵、愤怒、眼泪,甚至有更不好的后果,那样的方式不能真正让孩子信服,也许你的威信还会大打折扣。而美国人就是注重了孩子的亲自实践和体验,这位妈妈没有任何的说教和制止,而甚至很亲切友好地按照孩子的意愿放行,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明白冬天太冷了,穿短裤外出显然是个“傻子”,而且孩子有了这一次体验,以后一辈子估计都不会重犯。

由此,我就想到前不久,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看到一组画面,也就是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14岁之前的体验生活对比图,美国的孩子家长是有原则、有顺序、有指导地“放养”,就是让孩子自己从小动手动脑,学会最基本的一些自理能力,而中国的孩子更多的是被“牵着”“逼着”,甚至是“压着”,孩子没有真正的愉快体验,那这样的品德和行为的养成,肯定效果不是特别好。一个人的品行不一定是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养成的,我们都说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最初养成某种品行的地方,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会耳濡目染,当然,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纠正一些不良的品行,所以,德育就有了它独特的意义。

品德课教学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指导日常的生活,注重的是情感的教育,实践的意义。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未必能适应品德课的教学。品德这门综合学科,有其特殊之处,就比如评价学生方面,也不能说以一张试卷上的分数,就能判断这个学生品德的好壞,他是需要渗透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的生活的具体表现中的,通过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具体表现来考量。

二、有效利用学生生活环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课堂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任、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

如《我上学了》一课,考虑到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对自己的学校很陌生。在上课时,我带着学生到学校的各楼层参观,甚至带他们到放学点认一认,走一走,让学生边走、边看、边听老师介绍。通过实地参观,学生认识了自己的学校,也初步知道了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比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走廊上不能追跑等。在体验教学中,我还特地带领学生看了学校各类评比橱窗,使他们初步体验到要努力为班级争光的这样一种集体荣誉感。品德课根据孩子们不同学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精心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课程,我们设计的实践体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尽快地认识学校,比在课堂千般纸上谈兵式的说教要强得多,也为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效利用好课堂

在低年段品生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活动的学习,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比如,我们钟楼实小的马老在师执教一年级品生课《冬爷爷在哪里》,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中穿插着很多的活动体验环节,体验树木花草的枯萎,为了搞清楚冬天的气温很低,让孩子们在镜子上哈气画画,明白白气是怎样产生的等。孩子们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真切感受到这些现象的发生,这样的课堂也许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所谓一切行动胜过所有表达。孩子们也积极踊跃,参与率很高,他们有想法有实践,把生活当做话题去聊,这样的活动设计,非常符合低年段孩子的年龄和认识特点。在这堂课中,老师为了教学动物如何过冬这一环节,设计了一段视频《冬日疑案》想象练说,加入了学生的材料直接对话,练说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冬天这个季节独有的特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孩子们人人思考,效果很不错。

品生学科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良好品德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的教授,更需要的是体验式的活动,在真实的体验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良好品德的魅力,在亲自的体验中真正潜移默化,成事中成人,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点滴的渗透过程,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参与,因此,它更多的还是表现在真实的实践和体验活动过程中。

参考文献:

潘小霞.品德课,因体验而精彩[J].现代阅读,2012(4).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体验实践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