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素性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初探

2017-12-26张小路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

张小路

摘 要: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以清晰的思路、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多种方式巧妙地引导每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元素性音乐;音乐教学;策略

元素性音乐,是指构成音乐艺术最基本的成分,它们是音、音高、音色、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程、和弦、音阶、调式等。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敏锐的感知,使他们对诸多元素性音乐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情感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教学。

一、元素性音乐“节奏”教学

突出的节奏性是奥尔夫“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首要思想理念,他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最主要的元素,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节奏的有效教学呢?

1.通过卡片,结合歌谱,感知节奏

例如:《卖报歌》,重点节奏型是xx xxx |,教师提前准备四张节奏卡纸,xx x |、 xx x |、 xx x |、 xx xxx |。在初听歌曲,感知旋律后,教师边播放首句边提问:“能听出老师播放的是哪一句么,谁能用卡纸上有的这几种节奏型组合出它的节奏?”这样学生会用心聆听,并组合出节奏,再在谱中画出节奏xx xxx |,为第二乐句同一节奏型的练习打下基础。

2.儿歌法,朗读节奏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借鉴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请你 一定 区分 开。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活跃了课堂,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模声法,训练节奏

比如運用对比法让学生模仿节奏的训练:

四分节奏(如节拍器的“哒、哒、哒、哒”)X X X X

八分节奏(如小闹钟的“嘀哒、嘀哒”)XX XX

十六分节奏(如鞭炮声的“噼里啪啦”)XXXX XXXX

二分节奏(如撞钟时的“铛—、铛—”)X— X—

4.游戏中练习节奏

游戏是每个人天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有效地借助游戏可以很好地增进教学效果,如师生接龙、击鼓传花、开火车等。

5.律动体现节奏

这里所说的律动,具有规律性、主体性,是重复率较高的动作,是用肢体表现节奏较为单一的一种方式。例如摇头、拍手、跺脚,或是结合声势利用身体做乐器进行反复拍击等,这些都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的方式。

二、元素性音乐“合唱”教学

合唱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最好的乐器就是自己的嗓子。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合唱,要求歌唱者气息平稳、音色统一、声音控制力强,以便于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但是在小学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人数多,音色不尽如人意,音准不好,声部缺乏清晰等,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最后合唱变成了齐唱,令歌唱的艺术性大打折扣。那如何才能解决合唱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呢?

1.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和驾驭作品的能力。

2.让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3.在音准方面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高的概念,也可以用“回声”游戏练习,通过模仿教师的声音,在键盘辅助下掌握音准。

4.在两个声部同时演唱时,要求学生在演唱自己声部时要压低音量,学会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

三、元素性音乐“即兴创作”教学

“即兴创作”,也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是“元素性音乐”教育观念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点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歌词、创编舞蹈、自制打击乐器、即兴设计表演方式等。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例如:二年级教材中的《请你唱个歌》这首歌。在学完新歌后,进行歌词创编,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创作歌词并设计动作表演。找出新的小动物并模仿出相应的叫声,将其添加到歌词中。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又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词特点和旋律特点。提高思维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元素性音乐教育巨大的、无所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深度发展,充分发挥元素性音乐教学对学生终身成长的积极影响力。让孩子们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表现美、懂得美!

参考文献:

[1]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