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弄清数量关系,正确解答问题

2017-12-26周保天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小学数学

周保天

摘 要:分析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技能,也是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思考方法,才能正确快速地解答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量关系;小学数学;正确解答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老师虽然多次讲过,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模糊不清时常出错。学生之所以出错的原因一是思维能力较差造成错误;二是学生没有弄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学生认真思考,细致分析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理清脉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抓住每份数解答

在教学中,时常有同一题中求相反问题的题目,由于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部分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就会得出错误的答案。

如:一辆小轿车行驶40千米需耗汽油3千克,①平均每千米耗油多少千克?②平均耗油1千克行驶多少千米?第一个问题是把行驶的路程变成每份数,即把路程平均分成40份,所耗的油也须平均分成40份,3÷40=3/40,即平均每千米的耗油3/40千克;第二个问题是把所耗的油变成每份数,即把油耗平均分成3份,所行驶的路程也须平均分成3份,40÷3=40/3,即平均耗油1千克可行驶40/3千米。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是相反的,结果互为倒数。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每份数,每份数是哪个数量,就把哪个数量当作除数,另一个数量当作被除数。再如:10千克大豆可榨油3千克,①平均每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②榨1千克油需要大豆多少千克?第一个问题大豆的千克数是每份数,算式是3÷10=3/10(千克);第二个问题油的千克数是每份数,算式是10÷3=10/3(千克)。答:平均每千克大豆可榨油3/10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大豆10/3千克。

二、弄清被分的数量

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模糊不清,不知道被分的数量是什么,以至出现错误。如: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绳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几分之几米?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有些学生得到的是5/3、3/5米的错误答案。此题只需从分数的意义出发,弄清被分的数量和被分的份数即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把5米长的绳子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绳长的1÷3=1/3,被分的是单位1。第二个问题是把5米平均分成3分,每份长5÷3=5/3(米),被分的是5米。此题被分的内容是不同的:求不带单位的几分之几,被分的数量是单位1,即被除数是1,求带单位的几分之几,被分的是实际的数量,即实际的数量是被除数。这两个问题计算的除数是不变的,即平均分的份数。

再如:把3千克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吃,平均每人吃了这些西瓜的几分之几?平均每人吃了几分之几千克的西瓜?第一个问题的算式是1÷4=1/4,第二个问题的算式是3÷4=3/4(千克)。答:平均每人吃了这些西瓜的1/4,平均每人吃了3/4千克的西瓜。

三、比多少找准单位1

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部分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理解不透,出现解题错误。之所以出错,原因是没有理解题目的含义,没有弄清单位1的量。如:学生在做“甲比乙多1/4,则乙比甲少( )”这个问题时,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式和对分数的含义了解不透的影响,许多学生得到的是“乙比甲少1/4的答案”。整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很熟悉如:50比30多20,则30比50少20。但比较分数的多少,比较的是分率,而不是实际数量的多少。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是指甲比乙多的部分占乙的几分之几,把乙看作单位1;乙比甲少几分之几是指乙比甲少的部分占甲的几分之几,把甲看作单位1。由于单位1的不同,所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如:白兔有30只,黑兔有40只,白兔比黑兔少几分之几?黑兔比白兔多几分之几?第一问的解答是:白兔比黑兔少的部分占黑兔的几分之几,先求白兔比黑兔少多少只,40-30=10(只),再求10是40的几分之几,10÷40=1/4。第二问的解答是:黑兔比白兔多的部分占白兔的几分之几,先求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40-30=10(只),再求10是30的几分之几,10÷30=1/3。答:白兔比黑兔少1/4,黑兔比白兔多1/3。

通過做几题这样的问题,我们可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甲比乙多1/4,则乙就比甲少1/5;甲比乙多1/6,则乙就比甲少1/7;当分子是1时,多的分数的分母比少的分数的分母少1.

四、找准数量关系,巧设未知数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解答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又多了一种解题方法,使学生思路更加开阔,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学校食堂运来45袋大米和面粉,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各运来多少袋?此题中大米和面粉的袋数都是未知,仅告诉大米和面粉的总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要解决此题,首先弄清大米和面粉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第一句话可得:大米袋数+面粉袋数=45袋,根据第二句话设单位1的量——面粉的袋数为x袋,则大米有4x袋。于是可列方程:x+4x=45,解方程得x=9,4x=4×9=36.答:运来大米36袋,面粉9袋。

此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个数量的和或差列出等量关系式,找出题中单位1的量设为x,用含有未知数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列出方程。

当然,此题还有另一种解答方法:可以根据第二句话列出数量关系式:大米的袋数=面粉袋数×4,根据第一句话,设运来大米x袋,则运来面粉(45-x)袋,方程为x=(45-x)×4。由于这样的方程解起来难度较大,教材没有涉及,教师在教学时也不作介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多做题,多动脑,思维才会越来越活跃,思路才会越来越开阔。在学习中认真钻研,不断总结方法,才会在解答较难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王效贤.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宏观认识[J].教育评论,1986(5):31-34.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小学数学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