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7-12-26朱霭慈
朱霭慈
摘 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经过反复推敲实践,主要利用远程监控朗读、亲子活动、再现真实画面、挖掘文本空白、内化知识方法、亲身体验、巧设比赛活动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能力,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理解;运用;思维;审美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大至社会的发展,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无不彰显它的重要性,语文核心素养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盛衰。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实施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经过反复推敲与实践,总结出几方面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远程监控朗读帮助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始终坚信这一点,接触一篇新文章,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在教学过程中,每开讲一篇新课,首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课前把课文读熟。之所以让学生每次带着任务读,是因为没有任务,漫无目的读书是徒劳的。第一遍读书,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第二遍读书就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第三遍就是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也许不少老师认为这个方法虽好,但是学生在自家能否不折不扣地完成这项朗读任务呢?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但凡人都有惰性,更何况是几岁的小孩子。鉴于这一因素,我每组建一个班集体,先建一个方便联系的通讯体系,过去用QQ,现在用微信,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远程监控已不再是难事。每天的作业,我都会发到班群上,让每一位家长监督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年轻人,都喜欢上微信,让家长在群上跟我汇报孩子是否读书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况且,别的家长都这样做,哪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
事实证明,这种远程监控方法是奏效的。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文时,文章篇幅虽然长,但是学生在充分读文后,老师一点一拨就明白:这篇文章是以作者奇异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并从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物的喜爱之情,而这喜爱之情就蕴含于文章的优美词句当中。因此,不管文章篇幅有多长,读多,读透,离把握主旨就不远了。
二、借助亲子互动深化理解
要想准确领悟作者表达的主题,有时候光靠朗读还是不够的。因为作者情感的流露关系到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让学生把握年代久远的文章主旨是需要引导学生亲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如“初识鲁迅”这一主题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例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一句子的时候,采用教师介绍时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我也曾经这样做,但是,教师介绍与学生自主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汇报的效果相差甚远。我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鲁迅及当时社会背景,课堂上比一比,谁汇报得最全面。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时,学生争相发言,前一位未说完,后一位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做更深入的介绍。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自主控究的欲望极强。课后我得知,不少同学为了在课堂上争得发言机会,课后主动向家长请教,并与家长商量怎样汇报才会赢得老师的认可,同学们的赞扬。联想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下接受老师表扬那种自豪的神情,原来背后作了这么大的努力。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也促进了亲子关系。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上了高年级不喜欢与家长说学校里的事情,这项作业无形中改善了亲子关系,真是一石二鸟!
三、再现真实画面意会主旨
理解课文,把握主旨,方法方面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五年级下册补充阅读编排了《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首现代诗,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在汶川大地震后同心同德、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这对于生活在蜜罐里的小孩子来说,虽然时间上是那么近,但感受上是那么远,再现真实画面帮助理解是不二选择。实践证明,显浅的文章可通过反复朗读悟真情;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文章,又或者是含义深刻的文章就需走近作者,联系社会背景来帮助把握主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种境界层面的文章,就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真实画面去意会境界。
四、挖掘文本空白拓展思维
语文教学中常常谈到挖掘文本空白。所谓空白,是作者明意或無意留下,没有写明,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填补这一空白,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作品的意义达到富有鲜明个性的深刻理解。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盘旋,连声鸣叫……”虽然不懂禽语,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得知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食海鸥,呼唤海鸥,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天不见老人到来,如今,突然出现,且与往日大不一样,能不引起海鸥的关注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展开想象,揣摩出海鸥呼唤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海鸥与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也就了然于胸了。
五、内化知识方法灵活运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的教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本领用于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如果一堂语文课没有渗透方法的指导,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就如《人物描写一组》里面的三个片段,对于个性各异的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我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同时渗透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在此课授课尾声,我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班上一个个性鲜明的同学,选出描写特别的片段,让学生猜所写的人物是谁。活学活用,把所学的知识、方法因势利导,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本领。
六、体验人情之美学会审美
热爱美,崇尚美,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语文课堂中巧设契机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美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材中选编了一篇篇表现人性真善美的文章。教师巧妙安排,学生就能在文美、情美的熏陶之下,成为向真,向善、向美的学生。如五年级上册的《梅花魂》,为了让学生体会旅居国外老华侨那颗眷恋祖国的心,我特地布置学生收集赞颂梅花的古诗、格言和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学生通过课内诵读、品味、课外搜索,自然而然感受到华侨的爱国之情,也萌生爱国情怀。
七、巧设比赛活动改善审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的出现,不少国人不屑于用老祖宗的文房四宝来写字,对书法颇为排斥、生疏。书写过程,力求把字体写端正、美观就是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书写,但对于十来岁的学生来说机械重复的抄写是十分枯燥的,在布置作业方面我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每课所教的生字只要求学生准确无误,整洁大方地书写两次,而且每次作业都要评定等级,决定操行加分。少量书写又有等级评比的激励,学生表现得特别认真,不少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特地请求家长利用周末时间送到社会上各种培训中心进行书法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也刺激了我的工作热情,每学期,我班都定期举行书法艺术节,有硬笔书法,也有软笔书法、现场书写、张贴展示,全体同学无记名投票产生一、二、三等奖,规模虽小,成效颇大,激起学生对书法的热情。
行军作战,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学习、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使语文教育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即把儿童整个学习阶段的语文课堂学习与其他各学科学习、课外活动,以及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视为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以追求语文教育的整体效益。我班的语文课不局限于教师,也不局限于任科教师的传授,充分利用家校互动,社会各方面帮助,大小活动层出不穷,课堂精彩纷呈。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愿意做更多的尝试。
参考文献:
赵飞.七彩语文[J].教师论坛,2014(2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