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说写润物细无声

2017-12-26邓丽琼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感受习惯教学

邓丽琼

摘 要: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依托绘本,将绘本变成鲜活的课外教学资源,针对性拓展绘本,让孩子在绘本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一次心灵的“盛宴”,让孩子在阅读(听读)的过程中,慢慢浸染,慢慢感悟。

关键词:绘本说写;教学;习惯;感受

在农村,经济收入多依靠劳动力的输出,因而造成了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孩子早期的语言开发没有得到家长的关注,错过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同时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家长对阅读不重视限制了孩子们拓展知识的机会,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低年级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普遍有惧怕写话、厌倦写话等等一连串问题。随着大阅读的展开,学校专门为低年段的学生购置了一大批绘本,在引导低年段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绘本逐渐显出了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绘本阅读符合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第二,优秀的绘本故事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的童真、童心自由展现。为了更好地发挥绘本的作用,我尝试绘本说写,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借用与挖掘优秀绘本的力量很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绘本进行说写,它能立竿见影地促使低年段学生各方面得到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绘本说写让学生改掉了日常的不良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绘本里直观生动的图画内容,简单吸引的文字,非常适合小学低段尤其是识字量还不够丰富的学生阅读。绘本故事里有许多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改正缺点。在班会课里,与其枯燥地重复讲规章制度或者安全守则,不如在绘本的阅读中渗透,让孩子深入浅出地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同学相处,改掉日常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我所教的班级为例,他们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由于地处粤北山区,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失衡,导致各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如乱扔垃圾、不讲究个人卫生、爱耍脾气、学习不专心等等。有部分孩子甚至不听同学的劝告,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是不放在心上,屡教不改。我把绘本分成了行为习惯系列、品德性格养成系列、科普系列和生命教育系列,有序地进行绘本阅读。开学第一个月,我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选了“歪歪兔”行为习惯系列和逆反期教育系列的部分图书。有《这样不可以》《我爱洗头发》《不一样的耳朵》《歪歪兔的一天》等,每周针对一个不良行为習惯进行一节相应的绘本说写训练。例如,第一周班会主题是树立规则,远离危险。我选用《这样不可以》,采用边看边聊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故事一开头,歪歪兔开心地拿着苹果大步向桌子跑去,桌上放了一把水果刀,“我想吃苹果,我要自己削皮”歪歪兔心里想。“它会自己削皮吗?你平时会像它这样做吗?”我问孩子们。“老师,很危险的,我试过把手指划伤了。”班上最调皮的小邝大声回答。接下来,画面上多了妈妈的到来,妈妈接过了歪歪兔的苹果,并且告诉歪歪兔:“危险!这样不可以。让妈妈来帮忙吧!”翻页出现了乖乖羊拿水杯走向饮水机装水,“你们自己去装水吗?”我问孩子们,“当然”孩子们异口同声。“谁能告诉我,要注意什么?”“小心烫手。”“不装热水。”……就这样,在互动中学生懂得了不能在马路上玩,不可以攀爬阳台,不可以用手触摸插座,初步建立了规则意识。这次班会结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开始互相提醒对方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班会主题鲜明,寓教于乐,学生特别乐意去接受绘本中的一言一行,并努力地改变。经过了一个月的尝试,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违纪的现象少了,特别是班上常惹是生非的小邝居然创造了一周不被同学投诉的记录,他特意让班长跑过来问我在哪可以买到这种书,他也想买上几本,好好“饱餐”一顿,很难想象他上学期还是一个经常欺负同学的顽皮孩子。全班孩子对他是刮目相看,一致选他为小组长。只要坚持长期的绘本阅读说写训练,让低年级学生在快乐地说写中不知不觉改掉日常的不良习惯。

二、绘本师生共读丰富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变得想说、乐说

写作需要“有感而发”,说话写话也同样如此,没有真情实感的参与,只能是言之无物。低年级孩子缺乏对于事物的感悟力这一点需要借助绘本来弥补。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绘本故事交流的方式,孩子更加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逐渐摆脱了写话课上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绘本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一点也不夸张。在《我爸爸》的绘本说写中,我先让孩子初步感知爸爸真的很酷。他什么也不怕,连大野狼也不怕。他一跳能飞过月亮。我爸爸敢跟月亮比高低。我爸爸还敢走钢索,他还敢跟膀大腰圆巨人摔跤,“爸爸真棒。”孩子们发出了一片赞叹声。接着出示下一幅图:“爸爸呢?请你来给图画配上一句话。”(变成了马。爸爸很胖,所以很能吃。)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还会像什么呢?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句子在图片的配合下,让孩子们一下子迸发出了无限的灵感,争先恐后地要仿照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眼中的爸爸:马××把手举得高高地说:“爸爸生气时像老虎,总让我害怕。”“爸爸像大树,为我遮风挡雨。”邝××神气地说:“爸爸像太阳,让我感觉很暖”……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像开了闸门的水,一发不可收拾。学生有感而发,就会仿照句式积极说话,有体验有感受才能尝试表达。

三、在绘本猜想中说写拓展了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画画、写写的欲望

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在吸引孩子们阅读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图画间预留的大量空白,让孩子们在尽情想象的同时,更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填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要添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来自绘本中强烈的阅读感悟,让孩子们产生了不吐不快的情绪,写话也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如此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孩子们画画、写写,乐在其中。如,进行《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阅读前,老师可以先范画一只可爱的鼠小弟,接着说:“有一天,鼠小弟到森林里玩,看到一棵树上结满了果子。它馋得口水直流。可是怎么爬也爬不上去。怎么办呢?”学生天马行空开始了各种想法,“拿梯子来。”“扔小石头砸下来”……把一部分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开始了阅读之旅:小鸟飞来叼走了一个,鼠小弟想学飞,可怎么也学不会。接着来了一只长颈鹿,伸长脖子取走了一个,鼠小弟努力伸长脖子也没办法碰到苹果,“连续两次失败,鼠小弟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还会有谁来,会用什么方式取走呢?”我设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老师,可能是大象来吧,它直接撞树就行了”李艳说。谢伟说:“鼠小弟很着急,会有猴子来,它爬上树摘。”听了一个个精彩的可能性,我没有把书读下去,而是指导孩子们把想法画下来或者是写下来,为这本书续故事。绘本猜想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画想写,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绘本说写,润物细无声。低年级学生逐渐改掉了日常的不良习惯;有了情感体验,丰富了自己的感受,变得想说、乐说;拓展了想象空间,想画、想写的欲望日益增强。绘本说写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德、智、美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治莹,王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河北出版社,2010.

[2]陈迅喆.绘本作文课[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感受习惯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