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练笔,让笔尖的智慧流淌

2017-12-26杨允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阅读教学

杨允

摘 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随文练笔,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重点阐述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随文练笔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随文练笔;阅读教学;写作表达

陶行知曾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小练笔”的重要性已逐渐被教师所认识,跻身于为数不多的阅读教学课堂。然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为什么写?三是什么時候写?

我认为,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一、模仿精彩篇章,练就方法

根据儿童的“模仿性”“表现欲”和“易遗忘”等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中介”。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美文。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很快将二、三自然段朗朗上口的文字背诵下来,并对美丽的庐山云雾充满了向往。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篇好范文。我随即启发:“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学生很快想到了白云、秋天的树叶、校园里的菊花、傍晚的夕阳、灿烂的云霞……我追问:“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最喜欢的事物吗?先练习说一说,再写一写,看谁笔下的景物最传神。”

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继而鼓励学生写三个、四个不同的比喻,连成一段小文,学生的练笔就有了提高。

《爱之链》是一篇小小说,学生特别关注文中的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比如,读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伊开着那辆破汽车……他的心里很是凄凉”,学生说感到乔伊内心无比凄凉。我顺势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的作用,并设计课堂练笔:里屋,是乔伊夫妇休息的地方。小说的结尾却省略了这样一个环境描写,如果我们要补写一段环境描写,你会选择哪些景物来写?请以“清晨,乔伊醒来……”开头,写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文字。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迁移了方法,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会。

二、表达内心想法,体现理解

这类小练笔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学生自然有话可写。

《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有这样一句话:“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我先让学生思考这株柳树到底经历了哪些不可思议的艰难困苦,顺势设计练笔:你能也来想象一下这株柳树所经历的“不可思议”的艰难险阻,写一段话吗?

《艾滋病小斗士》讲述了一位勇敢的艾滋病少年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感人故事。学习课文后,学生心中充满了对小斗士的同情与钦佩。在情感渲染的基础上,我及时让学生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进行练笔。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与学习恩科西的顽强精神,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三、想象补白文本,彰显个性

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名家经典,很多作品中都留有空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

《最后的姿势》讲述的是一名普通教师在大地震来临时,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自己却重伤身亡的故事。课文对谭老师护住学生后直至死亡的这段时间留下了空白。引导学生朗读后,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废墟下的谭老师会面对怎样的痛苦?他和同学们又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在略带悲壮的音乐声中,学生伴着想象,思考并书写。这种随文练笔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理解了谭老师的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一个爱生如子、诠释着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四、捕捉思想火花,鼓励创作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地捕捉学生课堂上冒出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不断展开想象,并描绘下来,便适时地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文字创作的兴趣。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练习2“处处留心”部分的小诗时,学生找到了小诗中所有的颜色词,还说出了更多颜色词。如湛蓝、天蓝、碧蓝、海蓝、蓝晶晶、蓝盈盈、一碧如洗等,美不胜收的颜色词勾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一场小型颜色词汇竞赛开始了。之后,意犹未尽的学生问:“老师,我可以说山峰给小溪写信吗?”我及时引导学生速速记下自己的火花:“你还能想到大自然中谁会给谁写信呢?尽情发挥想象,学着小诗的样子,也写一写吧。”

现代语文教育开创者黎锦熙提出过“日札优于作文”的观点,随文练笔可算是日札中的一种,它比日记在指导上更有针对性,比作文更能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和激情。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有心者,必然会充分地挖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有效的小练笔,并努力使随文练笔练到实处,使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能力快速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J].小学教学设计,2006(2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3]费恩亭.浅谈新课改下小学六年级语文随文练笔能力的培养与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4]冯前英.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5]雷宏俊.谈课堂随文练笔的“导”[J].小学语文教师,2008(6):27.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