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分析

2017-12-26田宁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视了文本阅读。结合相关教学案例重点提出了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发展的具体实践措施,以期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本细读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文本细读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通过文本细读,不仅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阅读的氛围下掌握语言的运用。因此,对文本细读进行深入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把握教材定位

对比国内的众多语文教材,国外教材的“教学化”十分成功,使老师不备课就能进行授课。但无论“教学化”程度有多高,教材内容并不直接等同于授课内容。老师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沿用原教材的内容,更是要在自己的理解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解构,包括更换、删改等一系列环节。因此,对于语文这一特殊学科而言,教材的准确定位是开展文本细读法的首要前提。

(一)建构合理的教学内容

即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现阶段的小学阅读教学给予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对教师二次开发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根据文本的不同类型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改变教学内容,而是应该因文制宜,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进行创造。例如對情感类的文本,教师便可根据情感体验中的入情、动情、悟情以及抒情这四条感情主线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1]。其次,应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并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四组专题名为“作家笔下的动物”,该专题的前两篇分别选取了丰子恺的《白鹅》以及诺索夫的《白公鹅》,虽然两人描写的是同一样生物,但由于国别的不同,二者在遣词造句上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体现。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系统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多种语言风格,丰富其语文词汇,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每一篇文本的教学要点都很多,如何筛选出最为合适的教学内容就成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在选择教学点时首先应熟练掌握文本内容,然后根据大纲的阅读要求了解学生应该学习哪些、掌握哪些,最后以此为根据确定教师应该教哪些。在整个过程中,教学内容全不以教师的喜好为转移,真正实现“课程的语文”。

二、发掘文本内涵

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发掘文本内涵环节不可或缺。所谓的文本内涵,就是指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情绪波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怀和信念。发掘文本的内涵所在,使得学生能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深入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感受,体会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情感和深意,从而完成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前提下接受情感熏陶的教学目标。

文本内涵主要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创作情境等方面。下面以安徒生享誉世界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第一,时代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发生在丹麦,当时有许许多多的儿童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作品通过对小女孩不幸命运的细致描写,尤其是对其在饥寒交迫的情形下对温暖、美食以及家庭的幻想过程中的心理描绘,而这些恰恰是当时身处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人们难以实现的愿望,从而深刻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悬殊的现实,无情鞭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第二,作者经历。作者安徒生本人就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并且经历了父死母嫁的悲惨童年,自小就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冷酷无情和贫富悬殊,富人往往将快乐建筑在穷人的痛苦之上。因此,安徒生必然在作品写作时结合自己的不幸遭遇在遣词造句时不自知地添加进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了对贫苦人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抨击。

第三,创作情境。该作品的创作是因为安徒生收到了来自朋友的一张图片,希望他能根据图片内容创作一篇童话故事,而这张图片上所画的就是一个表情凄苦的可爱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大把火柴。安徒生看到后大为触动,不觉回想起自己的遭遇,随后便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并加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了这篇传世之作。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现实进行阅读,引发他们对作品现实意义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

三、着重写作特点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在行文结构、遣词用句上独具特色的写作特点。

(一)剖析行文结构

想要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就必须深入解读文本内容,从整体出发,再回归整体。首先可通过理解题目来了解文本一个大致的行文走向和情感偏向。其次,提炼出文本的大纲,进一步明晰文章的结构分布。例如,省优质课评比中的《刷子李》就表现得极为出色。教师先用名片引出主要人物——刷子李,并对其大致的概况进行了介绍,随后通过徒弟曹小三的日记来证明师傅的高超技艺,其中运用的“居然、竟然”等带有惊叹语气的词汇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最后对名片进行丰富,表达了对刷子李高超技艺的敬佩之情,整个课堂节奏紧凑,首尾呼应[2]。当然,这样精彩的授课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有着莫大的联系。

(二)把握关键词句

词汇是文章的基础,而关键重点词句更是作者情感的集中表现。从关键词句出发,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盼春天的荠菜》虽然文章所写的大部分内容是作者痛苦的童年回忆,但从题目中的关键词“盼”不难看出作者对挖荠菜的享受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才能深入文本深处,真正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总之,本文依托于大量课程案例,详细分析了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措施。文本细读的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广大语文教师能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文本细读原则,才能促进文本细读法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樊永平.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3.

[2]王翠萍.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14):100.

作者简介:田宁,1981年12月,女,辽宁新民人,本科,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