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评估报告研究

2017-12-26李雯娟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干预需求督导

李雯娟

摘要:近年,困境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救助部门以及全国各地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公益组织都在开展困境未成年保护项目,但是项目开展的效果如何?如何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切入点,从需求评估、干预评估、项目督导三方面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困境未成年人;需求;干预;督导

研究以苏州市某社工机构为依托,以一具体案例为基础,对某社工机构开展的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案主基本信息(一)社会人口特征

李案主,女,12岁,小学五年级,独生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隔代教养。案父患有精神疾病,案主随祖父母一起在苏州生活。祖父母在社区做清洁工作,平时生活靠祖父母维持,较为困难。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案主学业无人辅导。

(二)三大支持系统

1.家庭支持系统

案父36岁,患有精神疾病,因无法医治医院拒收,现处于无业状态,无自理能力。案母在案主3岁时离家,在案主10岁时回来探望,之后与案主未再见过面,但与案主几个月会通话一次,关系生疏。案主从小由祖父母抚养,现与祖父母一起住在叔婶的租住房,祖父母均已62岁,祖父身体状况良好,有监护能力。祖父母的保洁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保洁工作辛苦且早出晚归,家庭教养能力有限。

2.学校支持系统

案主在接受机构服务前,学习成绩中下,后有明显提高。案主性格偏内向,不喜主动与人交往,除一起居住的同歲堂姐外,案主并无其他要好的同辈朋友。案主曾参与社区活动,据当时的负责社工反映,案主在参与活动时表现不积极,且同学不愿与案主亲近交流。

3.公共支持系统

案主在接受此服务前没有任何公共支持的服务。在接受服务后,主要的公共支持有:学习上由主责社工链接志愿者资源进行学业辅导;链接爱心人士和救助站的助学资源,已发放助学金;链接学校的助学金,但因材料缺失,未能成功。

二、项目概述

(一)需求评估概述

社工的需求评估在进行需求预判后实行初步计划。案主已上五年级,面临小升初,但家人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在学业上对其进行辅导。并且案主即将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将产生变化,家庭对其照顾能力受限,日常生活和心理情绪都需引导和支持。机构主要采用定性的访谈来进行需求评估,主要发现三个问题,根据重要程度依次分为:案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案主的朋辈交往能力,案主与父母及家人的关系。

社区的需求评估详细说明了案主家庭的经济和住房等需求,而社工的需求评估更注重案主自身的需求,关注案主的学习和自身发展。

(二)干预评估概述

1.干预内容概述

首先,为案主链接志愿者资源,提供学业辅导服务,帮助案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的目的,为小升初做准备。其次,为案主链接小组活动,增加案主与朋辈的接触,提升案主朋辈交往的技巧,增强其自信心。再次,与案主沟通了解她对父母以及家人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其加强与父母家人的沟通与交流。

2.案主复杂需求与服务或服务资源匹配情况

社工在进行需求评估时,按照案主需求的重要程度,首先是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链接志愿者辅导案主学习,了解案主的弱项与强项,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逐渐减少案主对学习的抗拒心理。每周辅导3次,每次1小时。其次是帮助案主学习人际沟通技巧,链接相关社会资源,鼓励案主参加兴趣小组、人际交往小组的活动,与同学一起参观游览,增加与朋辈接触的机会。鼓励案主主动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带领案主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与案主模拟预演、实践相关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再次是鼓励案主表达自己对父母及家人的感受,社工在交流中要学会用自我披露、同理等方法鼓励案主表达对父母及家人的看法。

(三)督导概述

1.督导的基本情况

机构的督导资源一是外部督导,包括项目督导、心理咨询师及培训;二是内部督导。督导要求是新入职的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和一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外部研讨,每月各一次。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缺位督导情况。

2.督导的工作状况

香港资深社工定期实务督导,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案和心理方面的督导,每两周一次。外部不定期督导一是行政方面的培训,一年一到两次;二是律师方面,每月都能咨询;三是社区人员,主讲低保程序、申请方面的问题。内部督导一是老员工带新员工,每月至少交流一次;二是每周都有例会,案例研讨,朋辈督导;三是通过案例模拟、小组模拟进行研讨。

三、讨论和建议

(一)需求评估

1.需求评估讨论

需求评估,不仅要分析双方一致的需求,而且要重视双方不一致的需求,社工接案后会对案主做需求预估,但是没有与社区的需求评估做对比。对案主的需求评估目前只是通过访谈、观察这种定性的方法来进行,没有用量表测量案主的行为与心理问题,从而明确针对此类儿童的正确干预方法。社工在做需求评估时,没有做前后测,除学习分数的提高是客观地反映社工需求的变化外,其他方面的改善只是通过观察,主观判断。工作目标的建立层级不清晰、不明确。需求评估之后需建立工作目标,但不能是堆砌式的,而应分层级。

2.需求评估建议

社工在做过需求预估之后,需与社区需求评估做对比,重点放在双方不一致之处并寻找原因。根据案主情况选择合适量表,通过量表测量结果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案主性格偏内向,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参与活动时表现不积极,且相识的同学不愿与案主亲近交流。据此判断案主可能有抑郁症和社交恐惧倾向,首先,推荐Beck的抑郁问卷测量(简称BDI),依据总分,判断案主是否有抑郁,抑郁的程度如何,根据案主的抑郁程度再进行对应的需求评估。其次,推荐社工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简称SASC),从得分的高低判断案主存在社交困难的程度。针对案主需求变化的现实情况,建议对案主的需求做前后测和定期测量,及时了解案主问题的改善程度,通过纵向比较变化数据,记录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工作目标建立应是有层级的目标体系。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社工的培训需要加强,另一个是督导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支持。endprint

(二)干预评估

1.干预评估讨论

干预没有满足案主社会交往方面的需求,原因可能是需求评估没有做好。在进行需求评估时没进行量表测量和针对性干预对策分析。在干预过程中,课业辅导所占的比重过大,这不能体现社工干预与之前案主接受的其他服务的区别,也不能体现干预的专业性。对案主家庭关系方面的干预不足,案主出现目前的困境与其原生家庭密不可分,除关注困境儿童本身还应着重干预案主所在家庭。

2.干预评估建议

在对案主进行干预前,要先用量表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和文献分析,得出有效的干预方法。案主存在社会交往困难,在进行干预时可参考陈莉等《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中的方法,此干预方法中,家庭环境采用Moss等1981年编制、国内郑延平等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共90题10个分量表,节选其中4个分量表,即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这4个分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且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可适用于评价所有类型的中国家庭。儿童个性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此量表共计88题,包括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及掩饰倾向(L)4个分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由La Greca等1988年编制,此量表共计10题,包括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两大因子。艾森克个性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可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家庭环境量表由学生带回家中让父母填写,次日收回。陈莉等在文章中表明,小学生社交焦虑与精神质呈高度正相关,而与内外向性呈高度负相关。首先,精神质个性倾向的儿童可能表现出孤僻、对同伴和动物缺乏人类感情、与人相处困难。其次,精神质个性倾向的儿童易紧张、激动、生气,同样习惯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这两种倾向的儿童社交焦虑程度高,所以在干预的时候要从孩子具体的精神质个性和孩子的家庭环境着手干预。刘敏娜等的《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社交焦虑儿童的干预研究》中提到了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具体干预方法是实验组接受10次结构式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包括:保持眼神接触与注意,角色模拟;表示自己有兴趣,能对拒绝做出恰当的反应,情境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寻找乐趣,体验微笑;等等。实施人员由1名儿童心理主治医师及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儿保科康复医师组成,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上社会工作者一起来实施干预。

对案主的干预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主的行为表现去挖掘案主的内心,发现案主的真正需求,可参阅刘奎的《儿童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技术》,具体干预方法分3个方面,首先是认知行为治疗(CBT),指治疗师使用认知重建的方法纠正患儿歪曲的信念,并教给患儿改善行为的技能。CBT的治疗焦点是了解患者歪曲的思维和信念,并应用认知行为技术改变功能不良的思维及伴有的情感和行为。儿童时期是认知方式、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认知行为治疗的针对性就更为突出。其次是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患儿和家庭成员共同作为治疗的对象。家庭治疗是假定儿童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如距离、亲密或支持)所致,在家庭中的不适应过程就会导致障碍。治疗目的就是要通过选择适当的互动和交往模式,重新建立一种更加适当的功能,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父母在患儿面前尽量避免吵闹,言教不如身教,并要求父母放下平日的权威架子,和患儿一起完成每一个项目。第三种方法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即针对患儿惧怕、焦虑、抑郁问题进行调试。例如:研究中某患儿惧怕父亲,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冲击疗法。当孩子在喜欢的朋友家时,让父亲突然出现,以消除孩子对父亲的惧怕,数次后恐惧父亲的感觉逐渐消失。这种疗法对于调试患儿焦虑抑郁心态有重要作用。

案主成长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案主父亲患有精神疾病,这样的家庭关系对案主的成长影响也很大,在干预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可参阅王芳等的《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家属负担与干预策略》。文章中提到,医护人员和社工要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作为家庭成员,首先要引导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明白患精神疾病并不是一种耻辱,只要做到遵从医嘱,坚持服药,保证情绪稳定,也能和其他疾病一样得到控制。其次要对病人要多给予爱护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悲观情绪,多疏导,帮助其从内心冲突中解脱出来,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干预的过程中,要关注家属的精神压力以及家属的社会支持,完善精神病人的社区保障,减轻精神病人家属的照顾负担。社工在对这类特殊家庭进行干预的时候不能盲目干预,要多查看有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干预方法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结果再做干预决定。

(三)督导评估

1.督导评估讨论

督导没有从头跟进,在社工做需求评估时没做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没贯穿整个过程。前期的督导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和次数,且方式大多是“一对多”的团体督导,没有太多“一对一”的个体督导。各种督导形式之间没有一个可沟通和交流的督导体系,社工需花费许多时间接受不同形式的督导。

2.督导评估建议

督导应该贯穿整个服务过程,这样才能做好需求评估,让整个服务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进行。督导时间应固定,这样可及时对服务进行指导。机构应该多做“一对一”的督导,个案的特殊性决定督导需有针对性、聚焦性。各种形式的督导之間可建立一个督导体系,可适当安排同一时间共同督导,经过相互的比较和讨论,可以对案情和解决方案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陈莉,付春江,李文虎.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5,(9).

[3]刘敏娜,申婷,周银月,等.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社交焦虑儿童的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预需求督导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