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因绘本而精彩
2017-12-26李朝霞王秀杰
李朝霞++王秀杰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综合与实践”纳入数学课程中,符合育人的目标,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要想让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堂既生动有趣,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尝试依托绘本进行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数学绘本;教学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社会需要和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旨在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弱化学科界限,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存在这样的困惑:综合与实践到底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有实际获得?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储备的知识、能力、经验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经过探究、实践,我们发现绘本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合适的载体。数学绘本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轻松巧妙地融入绘本故事中,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它以最直接、最朴素、最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数学的奥秘与内涵,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不但能欣赏到美丽的图画,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在无形中获取数学知识。二者无论在情境创设、探究学习以及育人目标上都非常契合,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实践谈谈如何以绘本为载体,让学习自然发生。
一、真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凸显本质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生活、探究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重要平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很多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因为太抽象难理解而没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一般教学中教师都会将问题放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合理的情境中进行探索。
例如,四年级学习“小数的意义”,虽说三年级接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但是对于数的认识里不可逾越的数位、计数单位、位值、十进制计数法四大核心概念,仍然感到枯燥难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选择《哼哼的“坏”点子》这个绘本故事,将不断地细化计数单位产生更多的小数,这一难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帮助面包店的老板卖面包,怎么样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这一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勾起其在生活中买面包片、大蛋糕切成小蛋糕卖的回忆,学生顺应原有的思维,提出切开卖的提议。
将1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十分之一,可以用0.1表示,0.1是一片面包。小朋友觉得吃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学生又想到继续切,把一片面包切成10条,1条就是0.01,继续把1条平均分成10块,1块就是0.00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了10块就是1条,10条就是1片,10片就是1个,无形中渗透了进率,学生在买蛋糕的过程中,自然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而数的本质——计数单位和个数累加而成的,悄悄地蕴含在一个个小问题情境中,学生自然地接受数的概念,既有直观形象的支撑,也有数学语言表达的抽象概括,以至于学生在解释3.28这个小数的意思时仍会不由自主地说“老师,我可以用面包这事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二、亲经历中投入智慧,主动探究因需合作
有效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实践活动课均为教师设计,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参与者,是一种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假探索”。绘本由于情境带入性很强,学生有参与感,让学习成为“真需要”。
例如,利用绘本《旦旦数鸡蛋》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进位加法”。
师:这时,王奶奶送来了28个鸡蛋,谁来扮演旦旦把鸡蛋放到货架上?一位大哥哥又送来了6个鸡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呢?这可难住了旦旦,你们能教旦旦怎么算吗?给大家一点时间,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然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想法。
虽然很多学生已经会计算进位加法,但是对算理还不是很明白。利用绘本创设情境让他们教旦旦怎么算,学生都想方设法地去教旦旦,有了想要探究的需求,学习就自然发生了。
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以下是学生的部分作品:
数学实践活动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是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一种学习活动,然而课堂上的时间、空间等条件有限,学生完整地参与全过程不太现实,这时就可以借助绘本,把学生带入情境,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中课堂上不好实现的部分,把时间放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从而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实践活动过程:情境中的问题—制定规划,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操作后的表达环节也不能忽视,这既是对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生长的过程。
三、破界限中突出综合,全科教学全面育人
综合实践活动首要突出的是“综合”二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指把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方面指运用多种能力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三方面是多种情感交融,在活动过程中,培養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做到情智相长。
(一)多学科融合
现如今教育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考取高分这么简单了,新时期的育人目标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数学实践活动课恰好符合这一特征,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把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做到知识的贯穿纵横。
在二年级“探索规律”一课中,教师借助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改编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公主邀请大家去南国参加舞会,赶快和老师一起跳起来,看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播放《星光恰恰恰》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的律动起舞)
(有些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舞蹈的动作要领)endprint
师:小勇士,你来说说你怎么学得这么快呢?
学:因为老师的动作是有规律的,重复的!
师:那你能当一下领舞小勇士带着大家再做一遍吗?
……
播放的音乐,跳动的舞蹈,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数学与音乐、舞蹈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规律不只存在于数学里,还在音乐、舞蹈乃至生活中,把多个学科融合到实践活动中来,体会学科间的联系。这样设计不仅让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更激发了学生寻找规律的兴趣。
(二)多能力配合
“综合与实践”不是单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多能力的整合。绘本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现多能力的整合建构了平台。
例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教师借助绘本故事《勇敢向前冲》,从多个能力的培养进行设计。
首先通过绘本中鼠宝乐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游乐项目运动方式的过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不同特点,经历理解知识的过程,并利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概念,培养其观察、模仿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接着教师采用观察、讲述、思考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用动态的形式呈现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在于自身的方向有没有变化,从而理解概念的内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最后教师还鼓励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其创新能力: 小老鼠阿宝最后到底有没有玩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呢?请你们发挥想象力,用文字加图画的方式续编故事,并画下来。
(1)说故事。请学生说一说想怎么续编故事。
(2)画故事。要求:自选下面的一种图形,用上今天我们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为你的小画报设计美丽的装饰图案。
整节课学生亲身体验了运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社会、与人交流、创意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想象力……借助情境续编故事,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多情感交融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样态,这类课不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参加实践活动本身给学生带来很多愉悦的体验,它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学生也从中收获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当学生看到鼠小弟什么游乐项目都不敢玩的时候,老师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鼠小弟的身旁,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生:我会鼓励他,勇敢点,没什么可怕的!
生:鼠小弟别害怕,试一试,挺好玩的,没准一试你就会喜欢上这些项目呢!
生:鼠小弟,没关系,不敢玩也没事,下次你勇敢点!
……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过程,还应该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在鼠小弟不敢玩时,让学生假设自己就在鼠小弟身边会怎么说。这也是绘本《勇敢向前冲》的主旨:勇于尝试新事物,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不光要勇敢,还要量力而行,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个性、有生命的鲜活的个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绘本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学生在自然无痕的状态下,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比较、推理来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达到综合实践活動所要培养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因绘本而精彩,绘本因综合实践活动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云霞.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6(12).
[2]黄桂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