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2017-12-26田祥茂张欣

党史文苑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党支部

田祥茂+张欣

[摘要]《井冈山的斗争》一文蕴涵了毛泽东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深刻洞察。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根据实践积极落实和改进“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在军队和地方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同时加强培育有能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注重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的队伍建设;着重强调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紧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对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依旧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组织建设 “支部建在连上” 党支部 队伍建设 民主集中制

《井冈山的斗争》成文于井冈山斗争时期,文章除了充分剖析当时割据地区的情况,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外,其中也蕴涵了毛泽东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深刻洞察。

一、党的支部建设是党组织落地发展的战斗之基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支部建设是党组织建设落地的最后环节,只有党支部真正履行职责,党的工作方能顺利展开,党的组织才会有发展的基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从军队和地方两方面入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落实“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面对复杂的革命环境,毛泽东进一步落实和改进“三湾改编”时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从组织上继续完善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依据实践经验,在工农红军中坚持党代表制度,要求士兵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参加党的工作。这种做法效果很好,“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1]p64。他同时也尝试积极改造党的支部,肃清组织内的单纯军事观点、非组织观点、个人主义等思想,通过将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党员混编党小组、党支部等办法实现权力组织化,破解军队中党员的来源复杂、成分各异等现实难题。对此,毛泽东总结到:“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1]p65-66古田会议后,思想建党与组织建党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支部建在连上”内涵进一步丰富,军队中的党组织围绕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两条主线,通过班小组、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等军队党的组织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各级组织之间的思想沟通交流,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得以层层落实至工农红军中的最小单位。

(二)加紧建设地方“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井冈山斗争初期,根据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红军党组织建设而展开。但实施过程中,根据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湘赣边界各县时,党的基层组织全部瘫痪,在重建党组织过程中,面临着机会主义、地方主义、土客籍斗争、投机分子反水等问题,重建工作困难重重,毛泽东对此十分明白,“‘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的难得很”[2]p74。毛泽东支持和领导湘赣边界特委提出:一是积极进行党内教育,加紧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二是改组地方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设立特别区委,使支部活动由公开转向秘密;三是外调党支部书记领导支部工作,一切问题由支部集体讨论,号召党的支部书记和党员在工作中要敢于担责、乐于奉献、勇于牺牲。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边界各县的党大都“建设秘密的组织,准备在反动派来了也能活动。同时多方伸入白区,在敌人营垒中去活动”[1p75。这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在以后党的建设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党的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党的支部建设是党组织落地发展的战斗之基。1930年8月25日,闽西特委在《关于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强调:“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群众中耳目,支部工作不健全,任你有很好策略也都无法实现”[2]p619。

二、党的队伍建设是党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队伍强则事业兴,党的队伍大小和质量是衡量党的力量强弱的标准之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队伍来源复杂。对此,毛泽东和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经过调查研究后决定:“9月以后,厉行洗党,对于党员成分加以严格的限制。”[1]p75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开展的首次整党运动。它既是对党的组织整顿,也是队伍建设的开创性举措。通过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来强化党的队伍,积极推动了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一)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提升其素质

重建地方党组织的重点之一就是加紧训练党的干部,力争给各个党支部配备优秀的支部书记。1928年6月4日《中央给前敌委员会的信》中,就要求“对于乡村的要注意干部的训练,要使每一个支部都能训练出10至20个干部成为党及群众的中心。”[3]p256毛泽东经过调查后,积极在地方和红军中开办干部训练班,制定训练大纲,并亲自上党课,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进行了大量的努力。经过训练后,党员干部素质有了很大改善。同时,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也指出:“现在连支部缺乏好的书记,请中央从各地不能立足的活动分子中派遣多人来此充当。”[1]p66从外地征调好的党员干部成为割据地区党组织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形成和确立。毛泽东要求各级党的组织积极地注意干部工作,要及时管理和监督干部的工作,注意教育、提高干部的素质,军队和地方的领导一般都要经过党组织的选拔考察,应当主要由党组织来培养和使用。这种做法使革命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党组织手中,确保了党的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p526强调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二)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注重其发展质量

史称“九月洗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重新登记党员身份,重整党员队伍。当时,割据地区声势大增,吸引了各类人员争相入党。这一时期党员数量增长很快,据统计,根据地中心区域的永新由2000余人增至4000余人,宁冈由1000余人增至3000余人[5]p270。永新、宁冈兩县党组织解散全部党员,重新登记。原因在于当时党员发展只注重数量,忽视了质量,党员队伍涣散,战斗力大大降低。这次整党中,把混入党内的地主、富农分子,投机分子清洗出去;在斗争很激烈的时候,有些不坚定的分子经不起考验,也被清洗出去。党组织转入秘密状态。对于这次活动效果,毛泽东谈道:“党员数量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加。”[1]p75经过洗党,党员发展程序得到梳理,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严格化。此后,把好入口关成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做好党员教育成为党员队伍建设的常态工作,适当打开党员出口关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有益工作。总之,党员能进能出,才能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永葆党的战斗力。endprint

三、坚持民主集中是党组织团结发展的制度保障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正式将民主集中制确定为党部的指导原则。但是,将民主集中制载入党章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确切含义,民主集中制建设既有成就也有教訓。

在井冈山,党内军内民主建设有着相当多的有益尝试。党员之间、官兵之间、官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批评,党内民主监督、党外民主监督相互配合,民主氛围较为浓厚,民主建设具有较大议事空间。同时,在红军内部也进行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三大民主改造活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就指出:“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1]p65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为集体领导制度,亦即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各级领导逐步实行委员会制度,重大问题均由党委集体讨论,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这里得以提出并贯彻。

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一时期对民主集中制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当。1928年10月5日召开的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过去党的机关,在上半期是个人专政,书记独裁,完全没有集体领导及民主的精神,如特委只有毛泽东一人,永新县委只有刘真一人,以致客观上群众发生只认识个人不认识党的错误。这完全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党。”[7]p187杨克敏在一份报告中也提出了这个问题[7]p274。针对此,会议提出了建立巡视员制度,要求一切权力集中到常委会等措施。不久后,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进一步提出坚决反对个人领导,要求一切政策都要党员充分讨论和深入了解。同时,面对极端民主化,他指出要坚决反对“由下而上的民主集权制”和“先交下级讨论,再由上级决议”的错误主张。强调要“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1]p87-89。

四、对当前党的组织建设的启示

恩格斯认为:“组织是最重要的武器。”[8]p284进行党的组织建设有助于巩固党的团结、维护党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中离不开党的组织建设,只有把组织建党、思想建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取得真正实效。学习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有关思想,对于当前党的组织建设依旧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从现实来看,基层党建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虚化空置、机械僵硬、脱离群众等现象部分存在于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党的组织基础呈现逐步弱化倾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充分体现。对此,首先亟须再次厘清全国党的基层组织现状,全盘规划党的组织布局,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掌握其具体情况,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有名有姓”、据实可查。其次,可以逐步减少上级党组织加于基层党组织的任务,集中强化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让每一个党支部都能“活力迸发”。最后,需要采用有效的考察措施,付于正能量,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党支部都能贴近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二)全面动态优化党的队伍建设,打造德才兼备的先进队伍

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尤其需要全面动态地优化党的队伍建设,以适应当前形势,引领党的事业。一方面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基础。首先可以对8900多万党员这支庞大队伍逐步打开出口,审慎处理由于各种原因而脱党、离党、退党和开除出党问题,以净化党员队伍。其次要严格入党程序,规范入党流程,把控入党考察时间,把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综合起来,提高党员质量。最后是要求党员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参加党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努力学习各种本领,增加处理当前各类事务的办法,以提升党员能力。另一方面需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党管干部”原则不放松,干部教育须时常抓。

(三)要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邓小平曾说:“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9]p312目前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健全民主集中制,让民主集中制具象化为各项有据可依的制度规范,明确民主议事的范围,减少风险和错误;让集中领导具有程序的规划图,清晰集中指导的路径,消除无序和错位。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既是结果也是过程,应该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更新不符合实际的制度规范,让制度规范在具备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江西省档案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余伯流.井冈山“洗党”与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的构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1).

[6]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梁发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党支部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关于做好离退休党总支部建设的思考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健全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