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水利行业发展与前景初探
2017-12-26李蓝汐
兰 青,李蓝汐
(河海大学,南京 211100)
互联网时代下的水利行业发展与前景初探
兰 青,李蓝汐
(河海大学,南京 211100)
21世纪,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水利行业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基于此,水利发展战略应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完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分析水利行业以及互联网的当前状况,探讨未来水利行业的工作重点、发展原则及方向。
水利行业;互联网;行业转型;水利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
(一)水利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
水利,即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
水利是传统行业,约公元前104至公元前91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成《史记》,其中的《河渠书》(见《史记·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水利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十二五”期间(2005—2015年)新开工28个项目,新增投资规模1 187亿元,在建工程投资规模保持在8 000亿元以上,“十三五”期间还将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
水利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肩负着防洪、灌溉、航运、发电等一系列的重大责任[2]。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公共性和战略性支撑行业,其发展战略的选择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历史经验表明,水利发展战略需要随着国情和水情的变化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满足不同时期国家发展的需求。当前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使传统水利发展模式适应水问题的变化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水资源和抵御洪涝旱灾害,值得探讨。
(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介,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以其便捷的信息沟通功能和廉价等优势,迅速地在全世界普及。如今,互联网给世界的带来的变化,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判断和预期。
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数据的广泛普及以及网络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行业向数据驱动型智能化发展开始有了条件。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3]。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4]。
我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互联网发展基础,用户普及稳居世界第一,未来我国互联网用户将进入稳定增长期。水利行业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互联网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一)发展原则
水利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应该遵循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精确性、可靠性、共享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五大原则。
1.精确性。一直以来,科学的测量、计算的过程中,数据精确均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水利信息必须坚持数据精确的原则。在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过程中,不精确的数据极有可能导致计算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科学数据,比起海量更重要的是精确。因而,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选择重要性以精确度为主、数量其次的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的采集。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首要的步骤是过滤掉数据中的垃圾信息。为了尽快分析出最准确的数据,数据分析软件必须尽可能节省人工过滤信息的时间。在数据分析的算法上,选择更加细致的算法。
2.可靠性。互联网技术在达到满足水利应用的条件后,必须考虑现有技术的可靠性,即当前使用的互联网是值得信赖的,不会或很少出现故障。如果忽视这点,可能出现网络的不可靠,经常或容易出现问题,耽误工作,尤其是涉及到水利信息采集、存储的工作,甚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3.共享性。数据共享不仅仅是指面向大众的数据公开,也指水利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水利信息呈现出实时化和大规模化的趋势。数据应该在国家政府以及组织的允许支持下共享。数据的使用程度越高,产生的价值就越大,数据不共享便会出现过时与狭隘的趋势,不利于水利行业的创新发展。
4.实用性。在进行水利信息化规划时,应当首先考虑能满足水利行业实际应用的需要。因为无论采用什么互联网技术和方式,都是为了水利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借助互联网来提高水利行业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水利工作要求。水利信息化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水利科技的发展,而不是追求不断更换最新最好的软件和硬件[5]。
5.安全性。互联网的安全主要是指互联网信息安全。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之中,一定会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防范意识或安全工具等措施来防止互联网可能发生的潜在威胁,如网络攻击、病毒木马、伪基站以及APT攻击。在依靠互联网的水利技术中,如果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安全性是不完整的和不稳定的。互联网的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密钥防止外部对网络的攻击和入侵以及内部信息的泄露。
(二)发展前景
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在水利与互联网的结合中,水利信息门户、水信息技术、水利移动通信应用技术、全流域水系模拟调控技术等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1.水利信息门户。水利信息门户,用通俗的语言说即为水利网站。水利信息门户在互联网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水利信息门户之下,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个性化出入口。水利信息门户的建设是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阶段,是实现信息整合的重要步骤[6]。
我国目前已有数量较多、分类栏目设置较为规范的水利信息门户,但是在部分水利信息门户中,不难发现水利新闻更新时效性不高、网站互动性差以及版面设计不够美观的缺点。
水利信息门户作为水利行业工作单位以及非官方组织的窗口,新闻资讯是最重要的板块,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有一个更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渠道。
为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水利信息门户可以增加网上互动栏目,部分水利信息门户可以借鉴社区型门户网站的优点,添加论坛模块提高大众的参与度。此外,场景化应用,将江河湖海实时情况和数据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信息门户访问者浏览,也是水利信息门户的创新突破点。
水利工程气势磅礴、风景秀丽,许多水利工程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支持的同时,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地方。建设水利门户网站在注重实用、方便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水利行业的自身体优势,采集各类水利图片,美化网站。在版面布局、色彩搭配上去征集更多更完善的方案,在使公众享受水利网站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提高公众的网站体验舒适度[7]。
2.水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水利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水信息学,水信息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实现水科学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实用化,并通过信息科学解决传统水科学研究手段的局限性。水信息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水信息将会是水利的重要发展方向。
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水信息进行长期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存储和交互使用,实现水系统监测自动化、资料数据化,达到实时监测、快速传输的目标,构建水系统“立体感知体系”,为水利发展提供数字化信息源[8]。
“智慧水利”是以水利设施等设备为基础,以互联网等现代通信设施和技术为纽带,运用数据处理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起来的客观感知、实时采集、安全传输、海量存储、信息集成、分析处理、科学决策、及时反馈、智能控制、信息共享的水利网络信息服务环境[9]。我国的智慧水利于2010年起步,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建设发展很快,但依旧存在问题和局限性。主要问题是数据资源管理欠缺,数据分析水平有待提高。为了增加数据资源管理能力,水信息中心应该使用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标准,实现数据规范化集中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中心的权威性及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持水利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扩大和深化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同步机制,实现数据中心的同步更新[10]。
3.水利移动通信应用技术。APP手机软件已经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水利行业APP数量较少,主要以水利信息门户网站的应用程序和考试考证应用程序为主。
水利行业在手机APP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手机APP用于水利管理,在发生暴雨、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时,通过手机提示用户及时躲避,能有效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11]。此外,将水利信息监测与手机查询工具类软件进行结合,手机用户可以随时查看水域的情况,如水温、水质等等。随着游艇行业的蓬勃发展,水上航行将越来越普遍。水利的空间地理数据可以充分应用在手机地图导航软件上,手机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准确地知道水上航行路线。
4.全流域水系模拟调控技术。借助互联网技术,水利研究也将从河流的水文模拟向流域的水文模拟发展,开发集降雨、流域侵蚀、河流水动力、湖泊水环境于一体的全国流域水系的模拟系统,提高水资源和水灾害的预测技术,实现水利管理的智能化,为江河湖库的水资源利用、调度、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三、结论
互联网为水利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水利信息化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基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的特点,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精确性、可靠性、共享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五大原则,指出水利信息门户、水信息技术、水利移动通信应用技术、全流域水系模拟调控技术等将是水利信息化的未来主要方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克服互联网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应用难点,让互联网行业有更多、更实际的应用,实现水利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让水利行业的前景扩大,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王春华.国外水利建设的经验和启示[J].水利天地,2011,(8).
[2] 王诏楷.水利水电工程:并不是夕阳产业[J].高考金刊:理科版,2015,(9).
[3] 何思霖.浅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
[4] 童有好.“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J].企业管理,2015,(6).
[5] Seken.企业信息化规划原则[Z/OL].博客园,2006-02-10.
[6] 罗军刚,解建仓,张永进,马增辉.水利信息门户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水利,2005,(11).
[7] 李斌,王莉.水利门户网站的建设与发展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1).
[8] 左其亭.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J].水电能源科学,2015,(4).
[9] 郑灿堂,王庆华,张洪芳.浅谈智慧水利[J].山东水利,2012,(7).
[10] 田雨,蒋云钟,杨明祥.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水利,2014,(20).
[11] 王乃岳,张帆.“智慧水利”应重视手机APP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4,(7).
F407.9
A
1673-291X(2017)36-0157-03
2017-04-10
兰青(1992-),女,安徽滁州人,硕士,从事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研究;李蓝汐(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从事竞争情报研究。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