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如何培养翻译人才探究
2017-12-26张莉
张 莉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 宝鸡 721013)
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如何培养翻译人才探究
张 莉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 宝鸡 72101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日渐频繁,因此对于具备国际化专业素养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获得了重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的影响,阐述当前培养策略存在的弊端,同时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
“一带一路”;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目前,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依旧在不断调整,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还是比较缓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各国目前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对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国际进出口业务也即将进一步发展,因此对跨国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这对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考验。新型翻译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跨国文化差异,增强翻译理念,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一、“一带一路”战略解析以及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
1.“一带一路”战略解析。“一带一路”战略包含两个大方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了东南亚以及东北亚的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整体的经济整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从海上实现欧、亚、非三个大陆的连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涵盖海上与陆地之间的闭环。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加强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2.“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内容包括基础设施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在肯定经济战略意义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文化战略意义。可以说,各国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与互相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旅游资源的开发,面向结果为导向的新型具有国际文化素养的应用型翻译人才都是重中之重,对于高校的翻译教学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机遇与挑战,要求翻译人才必须具备跨国意识,加强对不同风土人情以及语言背景文化的理解,可以说是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大使命,对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都具备着文化传播的战略意义。
二、高校面向“一带一路”翻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弊端分析
1.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各国之间政治经济贸易等多方面的往来,对翻译人才的知识涵盖面要求极广,必须对政治经济形势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准确翻译。而当前我国高校的翻译教学课程设置并不是很合理。首先,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在专业课与选修课的分配比例上存在着失衡,而且核心课与基础课的偏重点也存在不合理的状况,这样就容易给学生造成偏重核心、轻视基础课选修课的误导。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过度强调复合概念,会导致学生时间分配不均,顾此失彼。面对“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翻译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不但应注重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应在跨文化的交流能力、某些方向的专业学术知识,以及国际化的职业适应力等方面着重培养,如此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下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2.国际化师资力量薄弱。(1)师资结构设置待完善。首先,师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包含了教师的学历以及职称有待增强,高职称教师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其次,目前的师资队伍还是比较缺少实践型的导师,在很多高校之中,教师大部分专注与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人数很少,这对培养应用型的翻译人才是很大的不利因素。最好是在有高校本校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还有来自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高级翻译人才的指导。(2)师资素质水平待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在翻译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本身的素养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招生需求也会逐年递增,这也导致了翻译教师需求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是扩充而来的翻译教师缺乏职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偏重理论脱离实践,更大程度地注重语言之间的转换,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对日后输出的翻译人才在跨国文化交流时由于对文化差异的不理解导致实际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3.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基本还是讲授与灌输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虽然在学校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频繁出现问题。尤其是当前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更是涉及范围广,职业要求高,部分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甚至在口译笔译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必须要注意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与翻译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
4.知识体系不健全,学生翻译意识淡薄。首先,目前部分学生并不能明确翻译的策略和理念,在进入职场之前,不能形成完整健全的知识体系。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这是很致命的弱点,不管在哪一个环节的知识匮乏,都会造成最终翻译结果大相径庭。其次,在大部分学生之中存在着翻译意识淡薄的情况,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对翻译的思绪以及看法,包含了学生本人的社会经历以及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很多学生还将翻译作为一种赚钱的手段或者方法,还是为了翻译而翻译,局限于某些词与句子的一对一翻译,缺乏灵活性与变通,不能将所翻译的内容融合为一个整体。因此,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学生正确的翻译意识,促进融会贯通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面向“一带一路”战略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1.完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方法。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最关键的是翻译教学,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体系仍不完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培养的翻译人才应用性差。因此,必须完善原有的教学体系架构,在学术类的基础之上新增职业类的相关课程,从而避免盲目教学,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改进,在原有单一的讲授灌输基础上新增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规范化与职业化,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培养应用型的翻译人才,从而为学生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
2.加强师资力量,优化翻译理念。(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支高素质高水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优秀翻译人才培养的强力后盾。首先,教师队伍必须尝试走出本校,参与到各类翻译专业的师资培训之中,这是各类先进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的前提。其次,可以用研讨会等形式来帮助没有翻译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以此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教学技巧以及训练方法,完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2)在提升学生翻译理念方面,首先,应该从职业观念抓起,引导学生抛弃原有的翻译是赚钱工具的意识,促进学生认知到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翻译工作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媒介作用。其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不能摒弃母语的进修,文化的交流不应该只停留在词对词句对句的单纯的表层翻译,而是应该深层次了解对另一种语言文化,尽量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译。
3.增强跨国意识,促进国际合作。翻译不同于其他工作的特点是,它是连接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的纽带,简而言之是涉及多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深层次交流。因此,翻译人才必须具备这样的跨国意识,无论是翻译教学还是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都不能闭门造车,自身经验不等于国际水准,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分享与合作,了解东西方在经济、文化、风俗、历史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此才能更为精准地翻译。无论是教师的文化交流,还是学生的交换进修,都是一种很好的国际校际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出国留学更是可以直观地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深层次多方面了解外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对自身交际能力的提高与日后的翻译职业生涯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4.利用地域优势,提升实践能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很多中外的不同城市,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实行开放战略,也能更好地促进中外合作,提升经济水平。这些地域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践基地,翻译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就是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作为高校教学内容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根据地域特点,更深层地了解商贸经济,才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从而开拓更大的翻译市场,推动各国经贸互惠互利,促进整体的经济融合。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翻译工作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的对应变换,而是各国之间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媒介。因此,高校在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方面必须注重学生的跨国意识,只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与语言差异,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高端优秀的翻译人才,同时促进不同文明的互鉴共荣。
[1] 孙跃鹏,葛向宇,张新勇.高等学校翻译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2] 佟颖.“一带一路”形势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沈阳师范大学俄语专业为例[J].中国俄语教学,2016,(3).
[3] 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J].中国俄语教学,2015,(3).
G642
A
1673-291X(2017)36-0153-02
2017-06-28
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项目“世界青少年英文拼写大赛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比较研究”(ZK16090)
张莉(1979-),女,陕西宝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跨文化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