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集团票据池管理模式

2017-12-25林一真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6期
关键词:集中管理

林一真

摘要:由于资金和信贷规模的高速增长,国内很多集团公司都存在票据管理效率低下,资金闲置浪费的现象。票据池业务的创新和推广,为集团公司改善票据管理、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管理工具,也有利于企业提升业务效率、增加财务收益。文章拟根据H集团公司票据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票据池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票据池建设的建议和思路,希望能为实施票据集中管理的集团公司提供参考。

關键词:集中管理;企业司库;票据池

一、集团票据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票据管理现状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票据结算日益成为集团公司重要的财务结算方式,但当前很多制造业企业日常交易过程中收、付货款仍以纸票为主。长期以来在企业间流动的汇票中,小面额票据占据绝大多数,根据涌金票据池数据显示,金额小于50万元的汇票超过80%,但票面总金额不足20%。结合H集团2016年取得的汇票进行分析,金额小于40万的汇票占比60%,其中纸票占比超过50%,票据日常保管和风险防控压力大。

同时很多集团公司对于票据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未能通过票据资源的集中管理,盘活票据资产,发挥集团效应优势。特别是进入2017年各银行纸票贴现利率上升,分散保管票据的模式在与银行议价时处于劣势,将会增加企业资金成本。

(二)当前集团票据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 票据管理和预算制度不健全。在票据分散管理的模式下,仅要求将票据视同现金管理,很多公司既没有系统完整的票据管理制度,更谈不上建立票据预算制度。票据的收票、背书、贴现和托收未做规划,随意性较大,存在票据资源闲置的情况。

2. 票据不能互相调剂使用。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各公司收到汇票后自行保管,支付时也只能使用本单位的库存票据,实际支付时经常出现汇票金额与计划付款金额不匹配的情况,需要使用现金方式支付货款。而因此产生出现资金缺口需采用内部借款、银行贴现和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将会增加集团公司的资金成本。

3. 资金成本高,关联往来资金流不顺畅。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票据资源不平衡,部分公司存在大量票据盈余,在当前贴现利率高企的情况下,只能等待到期托收,占用大量资金;部分公司缺少票据库存,对外支付时须向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或向银行申请融资,承担了较大的资金成本。同时关联公司往来票据交易量大,成员企业间票据支付导致集团资金调拨的环节增加,效率降低,影响集团资金往来的流畅性,集团整体资金成本上升。

4. 票据信息分散,管理效率低下。集团各成员企业对票据自行保管,采用手工方式登记票据台账,在集团层面无法及时了解各企业的票据信息,统一指导和调配票据资源。

5. 票据管理成本高。集团内各成员公司收到票据需及时登记票据信息,每日盘点票据库存,保管工作量大,如遇盗窃或其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票据灭失,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现在票据制假水平日新月异,非专业人士较难识别收到票据的真伪,作为企业较难防范此类票据风险,使用风险较大。

二、票据池的概念和集团票据池运作模式简介

当前互联网和云平台技术飞速发展,为集团资金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银行业纷纷推出各种创新业务产品,比如电子汇票、票据池和供应链金融等,为集团公司的票据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建立票据池,实现票据资源集中管理,集团公司将能增强与银行的议价能力,在办理票据贴现、票据质押、票据开票和银行贷款时争取优惠条件,从而降低整个集团的资金成本。

(一)票据池的定义

票据池,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商业汇票鉴别、查询、保管、托收等一揽子服务,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商业汇票的提取、贴现、质押开票等融资,保证企业经营需要的一种综合性票据增值服务。

与传统意义上的票据池思路相比,现代票据池概念,一是“池子”建在集团内部的财务部或财务公司,而不是建立在外部商业银行;二是票据池管理,既包括票据实物的集中保管,也包括票据行为(如开票、贴现、背书、到期托收等)的集中管理;三是进入到"池子"中的票据,是广义上的票据,不仅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还可以包括集团的内部票据。

(二)H集团的票据池运作模式分析

H集团票据池主要由应收票据管理、应付票据管理和票据内部结算管理三部分构成。

1. 应收票据管理。应收票据管理细分为收票归集托管和取票下拨背书两个流程。收票归集托管流程,是指成员单位收到票据,通知合作银行上门收票;银行收票后送至总部办理银行托管手续,返回银行登记入池,之后将入池票据信息同步至H集团票据池系统。取票下拨背书流程,是指合作银行根据H集团票据池系统取票指令,将票据分装后,送至总部办理背书和交接手续,再送至各成员单位用于对外背书支付。

2. 应付票据管理。应付票据管理流程,是指集团根据成员单位上报的支出预算明细,在符合真实贸易背景的前提下,集团统一向银行申请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成员单位收到票据后再对外背书支付。

3. 票据内部结算管理。H集团具有成熟的产业链,形成从原料加工、设备制造、成品装配再到销售的业务上下游产业链,集团内部关联交易频繁,因此特别设计了票据内转业务流程,希望通过系统产生的内部票据,实现关联公司债权债务抵销,并自动生成会计凭证。

三、票据池解决方案具体管理思路探讨

H集团在票据池设计、实施过程中,针对票据池解决方案的具体环节做了如下探索。

(一)票据的所有权转移

H集团在票据池规划阶段,对票据集中管理时所有权是否需要转移给总部,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评估。如票据所有权不转移给总部,集团将无权进行票据的内部调拨和调剂,这样的票据池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票据集中管理,仅是形式上的票据集中托管。只有将票据所有权转移给总部,才能真正盘活整个集团的票据资源,利用票据池信息系统,依据成员单位上报的票据支付计划,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在对外支付时最大限度的使用票据,将现金保留在集团内,减少资金短缺成员单位对外融资的需求,从而降低整个集团的资金成本。endprint

(二)结合预算统筹安排票据

H集团结合子公司ERP系统应收、应付数据账务信息,由各成员公司上报用款计划,资金中心在票据额度限额内统一开票,或使用库存票据进行集团内调剂,提高票据支付的比例,既满足成员公司对外支付票据的需求,也能缓解了成员公司资金缺口,降低集团對外融资压力。同时开发预算执行报表,对子公司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分析,结合KPI等管理手段,提升集团整体资金管理水平。

(三)票据内转业务

H集团的票据内转业务模式,是指由票据池系统生成内部电子票据,自动进行内部债权债务对抵,不发生实际的票据流转,从而减少集团内部实物票据流程的环节和工作量;再结合内部托收、内部贴现和内部借款等业务流程,解决成员公司资金缺口,有效解决集团内部的三角债问题。

(四)内部贴现和托收业务

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成员单位通过票据托收和票据贴现,从银行取得现金用于支付货款,但在票据池模式下,将由集团统一向银行办理票据托收和票据贴现业务。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将会增加成员单位的资金缺口。为了形成资金缺口的补偿机制,确保对成员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对票据池运作的支持。H集团利用票据池系统,记录成员单位的票据内部归集额度和历史明细,成员单位可据此向集团申请办理内部托收和内部贴现业务,用于弥补资金缺口,满足对外支付的业务需求。

(五)统一开票

利用集团授信额度或票据池质押额度,总部资金中心可根据成员单位上报的票据支付预算,在符合真实贸易背景的前提下,统一向银行申请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集团统一开票,可以利用资金和票据集中的优势,在手续费、保证金上取得优惠待遇,节约财务费用,降低整体开票资金成本。

(六)票据银行托管

H集团通过与银行合作票据池业务,合作银行按照提前规划的线路,上门接收各成员单位收到的纸票,为企业提供票据真伪验证、保管和票据信息录入等服务。通过这一合作方式,将票据的查验和保管工作外包给银行,既能避免企业因接收假票承担的风险,增加票据的安全性,又能减少成员单位出纳工作量,为后续财务共享资金集中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集团票据池运行的想法和建议

(一)必须建立票据池管理制度体系

票据池是对传统票据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不论是在票据池的运作模式,还是票据预算和付款安排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实施初期如何让各成员单位尽快适应新的业务模式,转变传统观念,将是推进票据池正常运行的一个重大挑战。

实施票据池,首先必须开展票据池管理制度的建设,从集团层面对票据池业务和流程进行规范,指导票据的集中管理工作。同时应建立票据预算管理制度,将票据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统一规范票据预算的编制、选票和票据支付流程,达到提高票据有效利用的目的。

(二)必须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平台

H集团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建立了人民币和外币资金池,实现对集团人民币和外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督。在票据池模式下,为了提高票据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规范票据池的业务操作,加强对票据的实时监控,及时获取票据的相关信息,实现对集团票据资源的高效管理,必须要有票据池信息系统的强有力支持。

(三)必须要有相匹配的考核机制确保运作

建立与票据池管理相配套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确保票据池模式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针对集团和成员单位分别制定考评标准和依据,针对票据预算、票据日常管理、票据选票等环节设计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才能保证票据池的顺利实施和运作。

(四)与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结合,开展管理创新

H集团正在进行财务共享中心的筹建工作,希望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实现财务转型,从会计核算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财务共享包括核算共享和资金共享,集团公司在财务共享业务模式下,希望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财务管控,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票据池正是这一管理思想的具体表现,通过现金池和票据池的建设,借助资金管理系统,以信息化为手段,在全面资金计划、资金匹配、资金控制与支付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实现票据预算、票据集团调配和票据流转等工作的集中化、标准化、高效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蒋虎.G集团公司“票据池”模式的经验借鉴[J],财会月刊,2015(01).

[2]陈静.企业集团票据集中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4(01).

[3]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4]张庆龙,董兴荣.全球司库管理:历史与现实的梳理——司库系列文章之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7).

(作者单位: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中管理
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浅谈民营集团型企业资金管理
域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当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中问题与对策
基层电网企业市县财务一体化管理实践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路径优化
浅谈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浅谈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物资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