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阅读在低段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017-12-25沈艳丽

科教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兴趣策略

沈艳丽

摘 要 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文多采用童话、儿歌等形式,大多数学生刚接触文本的时候兴致盎然,读得津津有味。当许多教师认为孩子的阅读兴趣已经被有效调动起来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孩子们积极热情的表现是暂时的,甚至是表面的。因为当孩子们读完了文章,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后,就没有兴趣再去读第二遍、第三遍了。新课程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视,笔者认为,对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应关注孩子的二次阅读兴趣。

关键词 二次阅读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63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the Second Reading in

Low Class Reading Teaching

SHEN Yanli

(Zhejiang Huzhou Nanxun Mayao Primary School, Huzhou, Zhejiang 313000)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grade one or two Chinese text, mostly use fairy tale, nursery rhyme and other forms, most students just contact the text when interest, read with relish. When many teachers think that children's reading interests have been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y suddenly find that children's enthusiasm and enthusiasm are temporary or even superficial. Because when the children have read the article and know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or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reading it second times and third times. The new curriculu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hildren's reading interest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econd reading interest of the child.

Keywords the second reading; interest; strategy

1 何為二次阅读兴趣

关于“二次阅读”,笔者是这样定义的: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的初次阅读,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概内容,这称为一次阅读。那么二次阅读,就是在一次阅读基础上的再读,以更透彻地了解、体会文章的主旨、情感、意境等,简单地说是在初次阅读基础上的二遍、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的阅读。而二次阅读兴趣就是学生对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二遍、三遍、四遍等更多遍的阅读的兴趣。

2 培养低年级孩子二次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关于阅读的要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意思、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是体会语气、背诵诗文等,都不是能在一次阅读的基础上就解决的。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孩子知道了故事的概况后,就对故事失去了兴趣,同时也失去了二次阅读的兴趣,不愿再读,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的阅读兴趣是不全面的,可以说,这只是对阅读内容的兴趣,而不是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由此,笔者认为,要提高阅读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低年级儿童的二次阅读兴趣尤其重要。

3 培养低年级孩子二次阅读兴趣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阅读自身的特点。阅读有自身的特点,它是对抽象的书面符号的认知过程,是人眼及人脑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反应。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学生从认识文字符号开始,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领会文章的意义、感情,是个高度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再加上阅读时不能干其它事,读来读去就这么几个字的组合,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单调,所以阅读是很累的。

(2)要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低年级儿童比较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意志薄弱,喜欢新奇的、形象直观的东西,形象思维发达,因而对图片、活动、游戏的喜爱超过文字。

4 培养低年级孩子二次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4.1 强化识字,为二次阅读添砖铺路

由于低年级儿童识字量不是很多,在朗读时常会碰到生字,读起来就特别累,有的拼音或识字能力不强的孩子,怕困难,缺乏信心,不愿意再朗读。所以巩固强化识字对孩子二次阅读兴趣的调动和培养很有必要。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识字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特征,借助投影、录音、实物、挂图等媒体,直观形象、有趣地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紧扣教材,采用看看、听听、读读、想想、说说、写写等多种方式,强化识字。

4.2 形象阅读,点燃二次阅读的热情

阅读是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体会过程,而低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善于形象思维,并且兴趣和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让他们长时间重复地阅读,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使得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实效不强。阅读主要是左脑的劳动,在教学中加入一点音乐、舞蹈和美术等,可以让左右脑合作发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读得快乐,读得开心。

4.2.1 阅读节奏化

阅读节奏化,就是把阅读的内容加上音乐的节奏,使阅读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还是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使阅读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形象的表达。例如:二上年级的识字6,就可以变换着节奏念。

2/4拍:“美对 丑/爱对 恨/真诚 对虚/ 假 ,冷漠/ 对热 忱。/雪中 送碳/见真 情,/助人 为乐/ 献爱 心……”

这个节奏念流利了,还可以再变3/3拍:“美 对 丑,/爱 对 恨。/真诚 对虚 假,/冷漠 对热 忱。/雪中 送碳 见真/情, 助人 为乐 /献 爱 心……”

当然还可以再变其他节奏,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拿手的节奏念给同桌、好朋友、全班听,也可以自创节奏,并随节奏拍手,或者像合唱一样分成两个或多个声部。

4.2.2 阅读戏剧化

阅读戏剧化,就是在阅读中加入动作,使阅读不只是脑、眼、口的运动,还是肢体的运动。低段中有许多故事型的课文,很适合表演。

学习古诗《赠汪伦》,在通读全诗之后,教师根据每句诗的意思,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要学生猜教师表演的是哪句古诗,念出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理解或意会诗意的过程。然后要学生边念古诗边学一学老师的动作,或者也来编一编动作,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背诵古诗的过程。用动作记忆法背诵古诗不但记得快、准,而且记得牢,就算过了很久,一想到动作就能把古诗背出来。这种方法不枯燥,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孩子也很乐意用这样的方式朗读、背诵。

一些比较长的课文,通过角色的分配把文章分成了好几个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也利于学生记忆、背诵。

4.2.3 阅读美术化

阅读美术化,就是在阅读中加入美术的东西,把枯燥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

如教学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在学生读文时,让学生依据想象作画,通过作画,学生的形象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依据作画,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等词语。然后借助能抽动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蓝蓝的”。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既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又为学习诗句打下了基础。在检查学生头脑里形成的画面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因为学生没有画清楚而挫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也不要以为画得越多越好,如果已脱离了课文的内容,就千万不要表扬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

4.3 课外延展,给二次阅读插上翅膀

4.3.1 与游戏结合 感受阅读的快乐

例如,“抛绣球”的游戏。先给一定的时间读课文,然后由教师选出读得最认真的学生抛出绣球,接到绣球的孩子读自己最拿手的一小节,也可以是教师规定的小节或句子,其他孩子仔细听,注意有没有小毛病,没有就让他接着抛绣球,有问题就由意见提得最好的孩子抛绣球,依次循环。

这个游戏应用很廣,还可以变化使用,如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就由谁抛球,谁最会欣赏别人的长处,谁评得最好就由谁抛球;再如接到绣球来帮忙,当某个孩子没有或无法完成朗读任务时就由他抛绣球找出代他完成任务的人。孩子们为了得到抛绣球的机会当然会认真念、好好念、认真听。

4.3.2 与竞赛结合 体验阅读的成功

竞赛最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竞赛的挑战性、激烈性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注意力。所以,让阅读教学以竞赛的形式组织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兴趣。

竞赛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用得也比较多,例如男女竞赛读,看谁读得好;分组读,比比哪组读得最有感情;规定时间内看谁读得遍数多,相同的内容看谁读的时间最少(同桌监督,一人读,一人听);规定时间内,看谁背得流利,看谁记得多等等。竞赛结果出来最好给胜利者一点“奖赏”,给失败者一点点“惩罚”,如胜利方可以趴下休息一下,失败方再加读两遍。

4.3.3 与听记结合 提高阅读的效率

儿童学讲话是从听开始的,听懂大人的话之后才慢慢开始学会说话,学会了说话之后又开始识字、写字、读文章。所以孩子听的能力的发展优于阅读能力,有些孩子要他念一段话,念上半天才能流利,但要是老师把话读出来,哪怕很长的句子他也能流利地重复。所以阅读教学中何不把听、记、读结合起来,效率会更高。

例如:《一株紫丁香》在通读文章之后,文字的理解上应该说没有难点,接着就可以通过听、背、感悟的形式进行。以第一节为例,学生合上书本,听老师念第一遍,有没有念错字(教师故意把“踮”字念错),让学生更正过来。师念第二遍,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念第三遍,要学生仔细听,师念完问,谁可以背出来?学生背的时候,其他不会背的就当再听一遍,反复进行,还不会背的打开课本1分钟时间强记,时间到就齐背。节奏很快,容不得孩子偷懒、开小差。

4.3.4 与作业结合 养成阅读的习惯

笔者认为,尽量不要布置读或背的家庭作业,所有读的作业最好在课堂上就完成,不能让学生认为朗读是一个作业、一项任务、一种负担,同时也加重家长的负担,引起家长的厌烦,造成学生的畏学厌学心理。如果学生喜欢阅读的话,他自己自然就会去读,甚至会跟同学玩朗读的游戏,跟同学一起把某篇文章、某篇儿歌节奏化、舞蹈化、美术化。所以阅读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所以可以这样布置作业:

(1)每天睡前看书10分钟。课内课外的书都可以。时间不长,会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做到,家长也比较容易辅导,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而且,如果学生喜欢看书,肯定会延长时间。

(2)留一个问题给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本书,说说书的开头部分,再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看。问题可以是:故事结果怎么样了?XX是怎么出的山洞?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了吗?等等。问题不必繁琐不必多,要精,能引导学生去看书就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杨宏章.素质教育研究[M].知识出版社,2001.

[3] 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视野[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4] 张长青.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兴趣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