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虚词教学策略

2017-12-25黄艳萍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口诀特点语境

黄艳萍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教师在虚词教学中应采取分类辨析、语境分析、古今比较以及口诀提炼等方法,促进学生感知与记忆,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虚词 特点 语境 古今异义 口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A-0090-02

虚词是相对实词来说的,和实词不同的是,它无法单独成为句法成分,而主要附着于实词之上起到特定的语法意义。按照所配合实词的特点以及完成语法结构的任务进行划分,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拟声词等多个类型。掌握虚词的用法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必修课。

一、从虚词特点练语感

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把握住虚词的特点,继而进行恰当的语感训练。虚词本身虽然没有实际意义,然而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却很大,在句子里面发挥出陪衬、辅助功能。清代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说:“文必虚词备而后神态出。”清代袁仁林在他的《虚词说》序中指出:“然必得类聚之,称量之,以意逆志,而得其气之轻重、缓急于毫厘之间,而后其说之也详,知之也密,而于其用之也,亦随所施而得其当。”大意是说,在对语言素材进行积累时,需要给予恰当的分类领会,从而真正进入到作者及文章的世界中去。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使学生分门别类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特点,则学生日后便能够利用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推断相关文句的情思与含义,系统把握虚词用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当立足于文言虚词自身的基本特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让其注意语言积累,特别是形成应当具备的语感。沈复《童趣》一文里面的虚词用法很有代表性,有“之”“其”“而”“以”“为”等虚词。“之”字在该文中主要表现为三种用法,一种是用作助词,如“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之”字是助词,可翻译为“的”;另一种是用作代词,如“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为之怡然称快”“观之”“驱之别院”是代词,指代前边出现的事物;还有一种用法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心之所向”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分门别类地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掌握虚词的具体特点与用法,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感。基于这些虚词特点的语感训练,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作者的童心与童趣。

二、从文言语境析词义

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的文言虚词在用法上表现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特别是其中的兼类现象比较突出,通常一个虚词便能够衍生出多个义项,像常用的“之”字即是其中的典型,它在古代汉语里面出现频率很高,一词多义现象尤为突出,分别有动词、代词、介词、连词等词性与作用,在著名的《左传》研究专家杨伯峻所创作的《古汉语虚词》一书里面,杨教授更是将该字的作用总结为十六种之多。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承认:在汉语里面,一个词语所具有的意义往往并非单一的,而多义的情况再正常不过。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乃至同一段落里面,也有该现象存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虚词时,需要从具体语境出发进行感知。仍以上面提到的《童趣》一文为例,文中有一句:“故时有物外之趣。”在这个情境之下,“之”字更侧重于助词“的”的含义,可是在《论语》里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话,因为语境的不同,“之”又显现出代词的意思。总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传达文言虚词知识时,要有一个整体感知的意识,即使学生将目光关注点放到虚词本身,也要从该虚词拓展开来,放宽视野,关注整个情境的特点,由此判别虚词的真正意义及恰当用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合适的,也有助于其对文言文兴趣的提升。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应当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一点,那就是虚词包含两种,一种是起绝对无意义的辅助作用,另一种是类似于实词有意义的,二者在句中应当被甄别出来。

三、由古今异义成感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文言虚词古今异义的比较手段,能够保证学生感悟的深刻性。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具有关联继承性,初中生处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环境中,所以学习现代汉语时相对容易理解一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虚词时,可以把其中一些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里面的相似词语加以比较对译,从而展现出其用法及意义,教师在给二者加以对比翻译时,应当和学生共同明确虚词在古代和现代的差异性。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不能依现代含义生硬理解其在文言文语句中的意义。比如在学到文言虚词“但”时,应注意其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作连词,用以表示关系的转折,表示“但是”之意;然而在古代汉语语境之中,其却以用作副词的情况居多,应理解成“只”“仅仅”等含义。比如在《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句,便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大量的古今异义对比训练,更能够凸显文言虚词所具有的特点,从而带动学生深层次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以更深入的思维思考感知,有效学习相关知识。

四、从虚词口诀强记忆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虚词词义的记忆,教师还应当悉心总结初中阶段一些典型虚词的特点,并形成相应的口诀,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比如比较常用的“之”字,即有口诀如下:“‘之字三功用,指代、助词、动,常在宾语中,消去独立性,還当‘的字解,可当‘走‘到用,可前置宾语,辅音节也行。”当教师把这个口诀提供给学生以后,学生未必全部理解,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比如在柳宗元《捕蛇者说》里面有一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这句话里面的“之”字即可作为代词使用,用以指代蒋氏。再比如《左传·曹刿论战》里面有一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句话里面的“之”字则指代国家迎战敌人的事情。还有同样在《左传·曹刿论战》里面,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其中的“之”则可以当作结构助词“的”字来解释。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陈涉世家》里面有一句“辍耕之垄上”,里面的“之”字则当解释为“走”“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借助典型句子让学生强化练习,可促进学生熟记口诀,找准用法。

清朝学者刘淇在其著作《助字辨略》里面提到:“文以代言,取似神理,拮抗之际,轩轻异度,虚词一误,疏于胡越,一字之失,通篇为之蹉跎梗塞。”事实确是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传递文言知识时,虚词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学习此部分知识时,教师应以实用性思维加以带动,使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感知,又能于细节处记忆,真正体会虚词的神来之笔,揣测其中蕴含的无限意味。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口诀特点语境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怎样熟记口诀
巧用口诀求积商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