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7-12-25黄超
黄超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为例,尝试通过将单元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从明确习作要求、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训练效果等方面入手,努力完成习作教学目标——“让学生明明白白介绍自己有趣的课余生活”,着力提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农村 阅读教学 习作教学 介绍 课余生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A-0080-02
一、教材解读
根据课程标准的表述,小学“写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学1~2年级的“写话”,第二阶段是3~6年级的“习作”。本文所指的习作起步阶段特指小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教学就是介绍自己一种课余生活,要写得明白,写出趣味来。课余生活就是课堂以外的生活,同学们可以写校园里课前、课间、课后的生活,也可以写放学以后的生活。习作中所指的“生活”主要是指同学们最喜欢的事,或非常有意思的活动等,可以突出“玩”,也可以突出“学”等。
二、主要方法
通过抓好五种课型的教学,使得学生理解本单元习作的要求,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努力完成习作目标——“明明白白介绍自己有趣的课余生活”。
(一)抓好起始课。在单元学习的起步阶段,以学生的感受和疑问为教学起点,包括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明确目标,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速读等方式自主阅讀单元导读、口头交际、综合性学习及习作要求。
2.通过师生交流合作、课件出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各篇课文的课型特点(精读、略读)及习作的学习目标要求,如习作要求——介绍自己的一种课余生活。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过分渲染习作的规则,其次就是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二)抓好阅读课。在教学中,我们研究出了具有教学梯度的全程阅读训练模型:从精读课文进行“经典精读”——学习选材,从精读课文进行“佳作赏读”——学习表达,从略读课文进行“妙文赏读”——学习构思,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悟法,写中运用,克服习作教学的局限性、单一性的弊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创作的空间。
1.从第一篇精读课文进行“经典精读”——学习选材。一般来说精读课文安排在每个单元的首篇,在此时就应明确地让学生了解有关本单元习作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在本单元习作中要求学生写课余生活,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了解是课余生活。对此,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三自然段“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后,教师适时提问: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一定也很丰富,大家能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吗?学生们会纷纷回答:画画、游泳、捉迷藏……在学生回答前教师板书:特长训练类、各种游戏、体育运动、独特的生活等。学生思考后回答时对板书进行补充。经过这个环节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哪些是课余生活。通过经典精读,学生就容易理解习作内容可以写些什么内容了。下面的重点环节就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了。
2.从精读课文进行“佳作赏读”——学习表达。人教版精读课文一般都是难得的美文,需要我们带领学生认真研读。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仿一仿”的学习顺序,很容易掌握表达的方法,提升习作的能力。
在教学本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第三自然段时,笔者先要求学生默读草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很容易就找到关键词“有一天、很早、中午回家的时候、傍晚的时候”。再通过小组内交流“议一议”,学生们就知道了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课堂上或是课后再“仿一仿”,请学生尝试着按照作者描写的顺序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课余生活。这样,就能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进行习作训练,既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又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略读课文进行“妙文赏读”——学习构思。略读课文一般内容相对浅显易懂,此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妙文赏读,往往能让学生掌握习作构思的方法。
在学习本单元唯一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时,笔者让学生带着阅读提示的问题“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来阅读课文。通过两三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后,学生基本上了解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打槐花苞、采槐米满载而归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本文的构思上。由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在三年级上册重点指导学生在标题及选材上下功夫,至于立意、文体选择等随着学生学识的增长再进行指导。
在起标题的训练上我们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槐乡孩子们打槐花苞、采槐米的事情。对于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改成怎样的题目?”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出许多标题。这时,教师要适时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这样起标题的理由,最后选出比较合适的标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习作标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指导选材时,我们可以通过提类似这样的问题“槐乡的孩子肯定经历许多事,也有许多快乐的事,为什么作者只写打槐花苞、采槐米这两件呢?如果你是作者,还会写什么事呢?”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材。
(三)抓好“活动课”。活动课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续,也是习作教学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每个单元都应安排有一定的活动课。考虑到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不足,辅助开展专题的活动课更是十分有必要。
活动课分课内、课外两种,课内可以穿插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也可以独立安排十分钟左右时间进行布置,由学生准备。课后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记录,一周以后用一个课时左右的时间进行汇报。下面以本单元的活动课为例进行阐述。
1.课上布置活动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出示,要求学生每天都进行至少一次的记录:
此活动内容要每天检查一次,特别留意“学困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字数,可长可短,但是至少有一次是记录得比较详细的,为课上交流打基础。
2.课上交流。要求先分小组进行交流,再选每组的代表进行全班的交流。要求学生选自己最感兴趣或是高兴的一次活动来讲述。要求一般的学生做到讲述真实有条理即可,如果能够用上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更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高一些即讲得生动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多少内容可讲时,可提醒其运用课文表达的方法。教师在讲评时以100分制“真实占40分、有条理占40分、生动占20分”为主要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小组交流时小组成员互相打分,全班交流时师生共同打分,使得学生知道自己的表述达到什么水平,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四)抓好“习作课”。因为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课外能够完成习作任务的非常少,所以我们提倡在课内完成习作任务。习作课主要有审题、起草、讲评、修改四个环节,将作文教学序列化。
1.审题。由于将习作的内容分解到单元学习的前面几个环节,此时可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抓关键词语,从而了解习作要求(即写课余生活,写有趣的或是高兴的课余生活)。由于在活动课上学生已经能够将课余生活讲真实、有条理了,因而此处重点是指导学生将课余生活的经过一步一步写具体。教师利用板书提醒学生用上自己平时收集的词句或是喜欢的词语,把课余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或是最有趣的事情写生动些、详细些。
2.起草。给学生30-40分钟的时间在课堂内完成习作。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外,尽量不打扰学生正常的习作。
3.讲评。学生完成习作后,分小组进行小组内互改,要求学生将错别字及不通顺的句子纠正过来。教师通过快速审阅学生习作,选出有代表性的3篇左右的习作进行全班讲评。讲评标准和活动课的标准基本一致:“标题占10分、真实占30分、有条理占20分、具体20分、生动占20分”。
4.修改。学生根据同学的互改及教师的点评进行修改,最后上交,由教师进行面批。
(五)抓好“總结课”。主要包括习作过程回顾、查漏补缺、分析提升等环节,对单元习作学习进行规律性指导,帮助学生记忆梳理并保存所学知识,最终将知识化为能力。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