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项目研究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2017-12-25吴颖惠
吴颖惠
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在学习中发展,这是由教师职业内在特征所决定的,可以说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终生学习的职业生活。教师的学习不同于儿童的学习,必须遵循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一般而言,成人学习是根据个人的认知兴趣,为了获得更多的职业认可度,为获取新知、增进技能、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而开展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往往是为了提高职业能力、掌握职业技能、获得职业资格、取得职业晋升、实现职业转换的学习。当然,成人有时候也通过学习活动,来克服职业生活的局限性,扩大自己的社交关系圈,结交更多朋友、寻求友谊,逃避单调职业生活的烦恼,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思想认知领域。
一、教师学习需要从工作场景中发生
教师作为职场上的成年人,其学习自然遵从成年人学习的基本规律。教师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关注个体经验、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强、在“共同体”中学习和学习阻力的多重性等特点。教师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实践知识的过程,是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他们往往会主动将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作为探究的场,教师学习也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
从大量教师学习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学习不能像儿童学习一样,完全脱离现有的工作场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环境中完成学习。教师学习必须在工作场景中发生,需要从个人经验中学习。作为成人的教师,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认知结构,一般不很难改变固有的认知结构,这就导致了在教师学习过程中,纯粹的讲授式、接受式学习很难顺利发生。教师不喜欢听讲式地接受学习,但是喜欢回忆或讲述个人认知经验,这就需要引导教师在经验分享过程中开展反思性学习。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是教师学习的宝贵资源。积极地分享经验对教师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他人正向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相互影响、加深了解、得到启发,把分享的内容内化成自己新的经验。同时,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人,从而得到外界的认可和重视,使其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达到有意义学习。
作为成人的教师,具有很强烈的自我约束力,自律性比较高,一般善于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组织教师观察体悟他人的工作经验,需要在分享他人经验分析论述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提升性的学习。教师善于从项目任务中学习,成人的任务是工作,需要在完成某一种工作任务过程中,“被迫”“被动”地学习,让学习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教师善于从错误矫正中学习,失败中的学习经验比成功学习经验更加刻骨铭心,自我错误回避、矫正本身往往是教师最好的学习。教师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开展从阅读领悟中学习,阅读是教师真正的信息来源,是教师的生活习惯,更是教师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学习需要从学习共同体中
发生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近年来,被广泛地引入教师学习领域。所谓的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习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我们常见的学习小组、班级、学校、教研组、课题组等,都是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成人结对、结团学习的
需要。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教师教育领域的热切关注,这是与成人需要在社会交往中完成学习的思想分不开的。建立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的现实需要。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能够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教师也需要在团队中进行信息交流,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首先,要确立共同体的学习主题。要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真实性的任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题。学习主题要能使学习者感到问题的意义及挑战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要能激发不同学习者对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思路,能够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将任务分成若干侧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作为活动的结果,各个学习小组能够提交一份“产品”或“作品”,进行相互交流。其次,要制定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规则。要增强学习者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是在团体中进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要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提供帮助,这样更能使学习者感受到共同体对于自己的价值;要根據学习任务及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一定的组织方式,比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学习小组安排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再次,组织学习共同体的交互活动。教师或专家要围绕所确定主题组织交互活动,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活动,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要在对话中提出问题,提出所要完成的作业,提供有关的个案研究及实际案例,从而激发学习者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水平思维活动。要设计具体的协作任务,引发学习者的合作性的问题解决活动。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的交互活动模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及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
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共同体一旦建立,也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松散到稳定的发展过程。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与成熟,当然需要规则、制度和机制来约束和保障,但是更多的要依靠每一位成员来自觉维护,共同体的学习是一种团队学习、社会学习,每一位成员的认知特点、志向兴趣、性格特征、愿望动机等都可能影响到学习共同体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一般要求参与共同体的成员要具有共同愿景情感、共同目标追求、共同实践经历、共同收获体验、共同学习经验和共同职业历程,这样建立的学习共同体,才是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的,才能够自主成长、自主发展共同体,否则过于松散的共同体,易于涣散,不易持续发展。endprint
三、项目研究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
基础
教师需要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项目研究活动。在项目研究活动中,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实现基于问题和现实需求的内部驱动目标。教师学习通常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学习是要解决眼下迫切的问题,教师对于学习效果的要求是即时即用的,期望在短期内收到理想的效果。项目研究活动以问题为切入点,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问题的解决又能吸引教师持续参与,进而使得专业发展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完成。
如何使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不断完善专业发展?这就需要借助项目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在“行动—反思—交流—提升—再行动”的过程中完成专业发展。以项目研究带培训、以培训促项目研究,能够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使其能用教育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科研部门努力设计和搭建不同层次项目研究,借助项目研究形成一个又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适合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教师专业发展
梯队。
这里以北京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项目加以说明。项目研究能够让教师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并不断在创新研究中积累成长。2013年12月,区教委按照,“立德树人,热爱科研;热爱读书,乐于学习;注重提炼,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精于管理,服务他人”等标准,评选出284位教育科研种子教师,建立了年龄、阅历、学历、任教班级情境、学习意愿和能力、专业发展水平等均不相同的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群体,即教育科研种子教师发展共同体,基于教学实践问题或困惑,组成11个区域内学校发展共同体,开展学习共同体内部“讲述海淀好老师的教育故事”,从教师的研究或学术素养入手,说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故事做起,引导更多中小学教师自觉自愿走上专业素养提升之路。项目组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创新了一种教育科研模式,也是一种团队学习模式,让教师回落到课堂教学,探索了一种基于课例的项目研究、案例研究等活动方式,初步建立跨学科、跨学段、跨校际的教师交流学习互动平台。
作为成人的教师,其主要的学习方式与途径是自我指导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和说教。教师依靠自己或者在他人的帮助下,逐步建立问题意识,主动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学习目标,识别学习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种子教师研修分为集中研修与自主研修两种。开设种子教师的专项课题并提供专项经费,搭建论坛交流平台,为种子教师打开了窗口;引进高校专家,对有价值有意义课题研究的“1+1”跟进
指导。
在成人学习理论的视角下,注重种子教师的自我概念和个体经验以及教师基于现实需求的内部动机,重视种子教师的教育教学困惑或问题,立足于学校研究场域中,扎根于日常性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学习渗透到研修团队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种子教师追求不断学习,在研讨交流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衍生出新的课题组、项目组,不定期开展研修活动,展示交流分享。这种蜂窝式的课题组项目组,将会进一步弱化层级,突出扁平化。课题组和项目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社会性。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项目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优秀教师都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升的,依靠项目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扩大个人经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教師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提升又促进了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其实教师学习本身就是为了提升教育改革与研究的能力。项目研究提供了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动力,引导教师以研究心态工作,要能从常规生活中寻找到教育的问题,从常见问题中寻找到症结和解决方法,从常态生活中寻找到教育的规律。
总之,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特别是教师的学术能力,也就是学习力、观察力、体悟力和论道力,提高教师获得教育信息、观察教育实践、感悟教育过程、领悟教育思想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在以项目结成的共同体中完成,通过项目研究能够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学习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从而走上自觉自愿的专业发展道路。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