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现教师”,探索“中国好老师”校本研修

2017-12-25马成霞

中国教师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师

马成霞

一、“发现教师”的含义和定位

1.“发现教师”的含义

“发现教师”的核心是发现,即唤醒教师内在的需求与潜能,激励教师永恒的信心与挑战,激发教师外显的干劲和毅力,鼓舞教师积极的互动和发展。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提到任何高度描述都不过分。课堂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最终就有什么样的

学生。

2.“发现教师”的途径

(1)培养老师发现自己

“发现教育”即培养教师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相信自己都是可塑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成长中的人,逐步成熟的人,人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唤醒、激发、放大教师内在的人性力量,不断追求向学、向上。

(2)引领教师挑战自己

如何唤醒教师内在的改革愿望,激发改革热情?怎样解放教师?

要解放教师的思想,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改革,大胆实践。要解放教师的时间。将教师从无效或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要解放教师的空间,鼓励“教师的课堂教师做主”,鼓励教师有自己的思想、个性、风格和

主张。

二、发现学科教师,创新“互通互助”行动

1.不忘初心,打造系统完整推进平台

发现教师,寻找幸福。系统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教师成长快乐的初心。在丰富的课程生活中,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实现自己的生命成長,给自己带来生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师培训形成大餐。每次外出学习的教师归来都做学习汇报交流,让团队内的教师都能够了解最前沿的理论、教育教学的发展动向,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优化教育教学。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承担各类教材教法分析工作,参与区级公开课、研究课、国培课和骨干教师“一师一优”课、“课堂月展示课”等活动。选订专业期刊读物,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电子书籍,加大说课、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来加快“名师工程”步伐,体验成长

快乐。

2.立足教师,打造改变行走方式平台

传统的教师观是社会本位的,反映的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而发现教育的教师观是“人”本位的,即教师本位的。教师的人生应是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永无止境地追求和超越,然后通过发现自己、发现课堂等路径改变并实现自己专业上的发展。

立足课堂,定位“自我”。第一次,不借助任何资料,阅读原教材,将所教授教材的本节课内容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包括注释,然后给出自己的第一理解,第一认识。对如何展开讲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给出自己的方案和意见,即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坚实“我”的根。第二次,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一些期刊,看看别人如何设计,是什么思路,坚守自己的底色。第三次,参照别人的思路,思考、修改自己的方案,然后落笔,确定自己的设计风格。作为青年教师,同课异构也好,参赛也好,一定要在第一次备课的时候明确自己的思想。一节课要带有自己的基因,坚持三次

备课。

三、发现课堂情怀,开展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研究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场域,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任校长秉持“发现教育”,带领集团积极探讨“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致力于建设一种“让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发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学生的自信得到充分的培养,让学生的幸福得到充分的保障”的新型课堂文化。

1.发现课堂,发掘理念要素和价值追求

发现课堂理念。发现教育核心内涵是“发现·发掘·发展”,隐含着“自主、民主、创新”的价值理念,“自主”是人的主体性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重要前提;“民主”是个体、群体潜能发现与开发的重要基础;“创新”是潜能开发过程的基本属性。发现课堂的基本理念即“自主、民主、创新”。

发现课堂要素。依据教育学理论,课堂教学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及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包含教育媒体与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环境等。其主要环节包括导学、独(群)学、展示、引领、检测五个环节,核心要素是“问、思、论、察、效”,旨在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领悟内涵、发现规律、发展智慧、养成习惯,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

发现课堂价值追求。一是关注教师的发现智能,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教学、生活中积极发现、主动发现、创造性地发现,引领学生,提升自我。二是发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巨大的,通过自我和他人的发掘,真正实现自身的潜能的充分开发。三是达成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发现课堂具有挑战性、创造性和创新性,这样,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教书育人的价值能够极大地得以实现;同时,学生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宽度、深度和厚度,自我潜能得到极大地

释放。

2.发现课堂,铸就思维品质,众人受益

从方法上看,无论大小,学科组、备课组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性发现和研究,教师的课堂表现奠定了他们的备课目标、方法和效率的基础。从效果上来看,校本教研的阶段性成果,具有较高的水平,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智慧与风采,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有生命活力的

课堂。

例如,同一节课,徐亮老师先后两次的不同设计有不同的效果。第一次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没有问题,即使将各个环节对调,也不会影响课程内容的整体讲授,也就是说前后环节之间的关联不大。课堂上看似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但是实际上是教师拽着学生学,东扯一下,西拽一下,学习的内容很分散,整体下来学生还是不清楚在学什么,教学呈现出碎片化。一节课的内容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抓好一个核心。第二次教学设计,经过自己的思考,徐亮老师进行了调整,将文本情节和情感两条线一起展开,再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设置,层层递进,将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串联起来。这样整节课的逻辑感就很清晰了,避免了知识、环节上的碎片化。endprint

事实上,开展研究课等不同活动,收获最大的莫过于授课教师。杨眉老师参加北京市数字学校名师校本课程录制的课,一共修改了八稿,真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是谁又能否认没有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呢 ?青年教师成长了,提高了教学自信力;中年教师突破了教学的瓶颈,感受到了职业幸福感。同时,学科内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共同听课、评课,且十分针对教学实际,促进了教师的思考,更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一人上课,众人受益。

四、发现学习共同体,记录传承“我的教育故事”活动

1.校本研修引领,打造多远共同体

以校本研修为根,建构区域内学校发展共同体。一所优质学校带动若干所相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互通互助”行动,有效发挥优质校的引领辐射作用,使教师间、学校间实现常态化的交流學习、经验分享、资源共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

基地内学习共同体。基地校内共同开展读书交流工程——搭建读书活动与评价平台——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书、每位教师撰写“学习、反思、沉淀”稿件。组织基地校读书、写文并进行校内、区级和市级评选。共同分工整理区级“中国好老师”各项成果,将教师征文、学生征文、“我的教育故事”汇编成书。

区域外学习共同体。“‘中国好老师学习共同体——浙江省骨干教师来校挂职学习”,通过来访教师与我校导师结对子、颁发聘任证书、面对面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拉开了交流学习活动的序幕。作为基地校,肩负责任与担当,强化“共同体”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彼此间以“发现的眼光”发现不同之处,发现值得学习之处,发现教育的规律。

2.校本研修引领,落实“尊师爱师” 行动

建立多元“讲故事”共同体,旨在落实践行习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有标准”,做学生的“引路人”。学校利用槐轩大讲堂,先后举办了学校内部和基地校“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教师主题演讲交流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以生动的案例、肺腑之言述说了自己的心声,表达了对学生的挚爱,彰显了教师的高尚师德和风采。演讲结束时,全体教师用手机扫二维码的方式当场投票选出——最动人声音、最感人故事、最具活力风采和最具思想深度的老师。育人故事的分享,是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契机,演讲教师不仅传承经验,更彰显了自己的教育主张,给予每一位参与者极大的鼓励。

五、发现教师的意义与愿景

发现教师促进教师发现。教师能够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的思维品质,进而达到创新思维的品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发现教师促进课堂构建。实现高效课堂的三个特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促进课堂知识的意义、思维的意义、文化的意义不断生成,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主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发展。

诚然,师生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发现教师促进优质教育。发现课堂的内在,进一步凸显参与活动的两个主体作用,学生形成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的主体;教师形成问题导学—组织参与—多元激励—追问引领—达标评价的

主体。

发现教师是发现课堂的基石,更是发现课堂的核心,逐步形成合作学习,分组结对、同质对学、异质帮学;自信表达、角色转换,不断创造生命机制、生存机制和竞争机制。

释然,师生创造的世界才是永恒的

世界。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