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探
2017-12-25陈曦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文/陈曦,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探
文/陈曦,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就针对我国现行内部控制制度现状着手讨论,提出几点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
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并且持续不断演进的观念,因此,似乎很难有一个为大家普遍认同、普遍接受的定义。但是,对内部控制概念的争议不应成为严肃科学研究的障碍,更不应因此而放慢或停止加强内部控制的步伐。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科学管理对任何单位来讲都愈加重要。内部控制作为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呢?要了解这一概念,必须先明确什么是“控制”。
所谓控制,按照现代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讲,就是指“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够得到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整个管理工作过程”。可以说,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实施控制,要采取一系列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层次,由于经营管理的性质不同,要达到的控制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控制方法、手段等也各不相同。广义而言,控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维持现状”,即保持系统原有的状态,如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使系统朝着既定目标运行。比如,企业确定了一个时期的费用预算,那么对费用发生的控制就是要使其在预算之内,如果经营过程中有可能突破费用预算,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费用开支等,使其最终不能突破预算。二是“改变现状”,即引导系统由原有的状态变到一种新的预期的状态。比如,企业确定了一个时期的销售目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为了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需要扩大销售额,为此,就需要通过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采取更加灵活的销售政策等来增加销售额。
我认为,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但又不是一般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一般管理制度是以管理某种经济事项为内容的一种规章制度,而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以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为总体,采取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措拖和程序对所属控制系统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它与一般的管理制度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 内部控制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把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作为一个总体,并把构成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看成是一个个系统。
例如,对一个企业来讲,其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总体,而构成生产经营活动的人、财、物、信息、技术、供、产、销以及会计、统计、计划、预算、审计等各个因索,都是这个总体的所属系统,并以各个所属系统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再如,对一个机关而言,其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总体,机构设置、人事管理、决策、执行、检查、反馈等行政管理内容或环节构成了总体的所属系统,即按这些系统来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2 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
内部控制的主体,即由谁来实施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属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尽管外部审计人员等也关心、研究并发挥监督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但并不承担设计和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责和义务,因而只能属于影响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环境因素。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均须单位内部员工的齐心协力和协调配合。因此包括经营管理者以及广大职工群众在内的所有员工构成了内部控制的主体,但以各级管理者为主。
3 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是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各种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的总和。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和要达到的控制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即便是同样的控制内容,在不同的单位或不同时期所采用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往往也有差别。在单位内部只要是以职责分工为基础而设计的控制手段,即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协调的各种方法和措施都属于内部控制的范围。例如,企业内部普遍实行的部门或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钱帐物分管制度、预算制度、经济活动或业务处理规程等等都是具体的内部控制手段。以职责分工为基础设计控制手段是内部控制的一大特点,也是使之区别于其他控制的重要标志。
4 内部控制从其本质上讲属于单位内部和管理制度。
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内部控制是审计
活动的组成部分,属于审计学的范畴,有的人认为内部控制是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属于管理学的范畴,等等。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内部控制是企业或单位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主体是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最终都要服从于整个企业或单位管理目标的需要。因此,我们说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内部管理制度。
总之,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活动和资本运作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是现代企业对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建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物质采购、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做大做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