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成本核算趋势研究
2017-12-24王海明申益平
王海明 申益平
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成本核算趋势研究
王海明 申益平
一、供电企业成本核算相关政策规定
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15]1347号),要求电网企业按照输配电定价监管需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按照电压等级、服务和用户类别准确记录和合理归集输配电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数据。
2014年10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开启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的内在需要。
2013年8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财会〔2013〕17号),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文件要求企业根据所发生的有关费用能否归属于使产品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原则,正确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企业所发生的费用,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按照所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由几个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二、供电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当前,供电企业成本核算模式基于电力产品发、输、配、售同步完成的自然特点设计。按照现行核算体系,电网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设置“购电成本”和“输配电成本”两大类科目。基于电能瞬间输送完毕的特点,电网企业不存在在产品、产成品等产品和服务的中间状态。为全面反映保障电网运营发生的各类成本支出,将输配电成本按费用要素细分为50多个成本细类进行核算和归集,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控,实现成本信息反映同质、可比。在当前核算体系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供电单位没有区分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将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销售电力产品和电力销售机构发生的销售费用一并计入输配电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二是会计科目体系过于庞大,会计科目承担了过多管理维度的需要。
1.资产相关业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资产无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这三大类资产明确标识有电压等级、技术电压等级、变电所电压等级三个字段,可以直接实现折旧费按电压等级区分,其他类资产如房屋建筑物类等除部分标识所在变电所电压等级以外,大部分其他类资产未标识电压等级,需要按一定的逻辑规则合理进行标识分配,实现折旧成本按电压等级分配的目的。
2.检修运维项目核算存在的问题
项目无电压等级标识,各县供电公司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平台接口在SAP系统发布检修运维项目,由于综合计划管理平台电压等级为非必输字段,因此县供电企业的检修运维项目大都没有电压等级。项目电压等级标识不准确,系统中存在已标注电压等级与项目实际电压等级不一致的情况。项目电压等级确定标准不统一,不同类型检修运维项目的电压等级有不同的确定标准,如变电工程按变电所或设备的电压等级确定;线路工程项目的电压等级按线路的电压等级确定;在线监测类项目以设备的电压等级来确定。
3.其他运营业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现有科目体系的制定基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管理要求设置,而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需要从输配电成本中予以区分,除了少量的业务费、供电服务费、中介费等科目可直接归属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外,其他办公费、差旅费科目下输配电、管理、销售各个业务环节的费用均混杂一体,难以区分。
三、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一)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原则
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对接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科学地反映电网企业成本费用,在成本核算体系构建上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实现生产成本与在建工程、期间费用的分离。按照制造成本法的核算原则设置成本科目体系,将与产品经营有密切联系的费用直接或分配计入生产成本(输配电成本),将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于会计期末一次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工程有关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
2.在功能界面上,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适当分离。一是适当压缩原会计科目层级,避免会计科目承担过多的管理职能;二是在新设会计科目上不再分电压等级,通过管理报表的形式体现各电压等级的成本费用。
3.在成本分摊归集实现方式上,按照先成本类别后电压等级分步的原则进行。首先,根据费用属性直接归集到对应的成本大类(即输配电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然后,各项成本费用电压等级能定位的直接定位,不能定位的先进行归集,根据有效的分摊方式进合理分摊。
4.在具体分摊方式上,按照立足实际,参考定额的原则进行。能在信息系统内直接提取电压等级字段的,以电压等级为基础设置量化标准进行数据汇总作为分摊的依据;不能获取的,参考定额分摊。
(二)主要成本科目核算体系设计
1.资产相关业务核算
在具体核算归集实现方式上,按照固定资产属性划分、按成本类别归集、按电压等级归集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固定资产属性划分。对所有固定资产按照管理类、售电类、基建类、输配类四类进行属性维护,以区分折旧费的归集方向。管理类固定资产:主要包括管理用房屋、建筑物、运输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辅助生产用管理工器具等。售电类固定资产:主要包括用电计量装置、营业用房、建筑物、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辅助生产用工器具等。基建类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工程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输配类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信线路及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信息设备及仪器仪表、变电所房屋、建筑物、水工机械设备、制造及检修维护设备、生产管理用工器具、运输设备、辅助生产用管理工器具等。
第二步:按成本类别归集(财务会计维度)。按照固定属性和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将输配类固定资产折旧计入输配电成本,管理用类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管理费用,售电类固定资产折旧计入销售费用,基建类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在建工程。
第三步:输配类固定资产折旧按电压等级归集(管理会计维度)。遵循以服务作用对象为基准的原则,确定资产电压等级,相应折旧费归入各电压等级,对于确实无法确定电压等级的资产,折旧费采用一定的分摊规则归集。
采用变电所电压等级作为归集折旧成本的电压等级。电网企业变电站、开闭所、配电房等资产往往都以内部各种分类、不同电压等级资产综合体形式承担供电环节中的输变配任务,且考虑到电压等级成本传输等原因,变电站、开闭所、配电房内所属电网资产以变电所电压等级作为折旧成本归集的电压等级较为合理。
采用技术电压等级作为归集折旧成本的电压等级。电网企业大部分资产自身带有电压等级,并作用于相对应的电压等级设备,在变电站、开闭所、配电房以外的,不具备变电所电压等级的资产以其本身技术电压等级作为归集折旧成本的电压等级。
采用分摊原则归集折旧成本。电网企业资产基数大、种类多,现实存在一部分资产不具备标识电压等级的情况,这部分资产在总资产占比往往较小(1%以下),采用分摊的办法将折旧成本按电压等级归集。
2.检修运维费核算
在具体核算归集实现方式上,按照项目属性划分、按成本类别归集、按电压等级归集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按项目属性划分。对所有大修项目按照检修对象资产属性分为生产类、管理类、售电类三大类,并进行项目属性维护,以区分材料修理费归集方向。生产类大修项目主要修理对象是生产用资产设备;管理类大修项目主要修理对象是管理用资产设备;售电类大修项目主要修理对象是销售用资产设备。
第二步:按成本类别归集(财务会计维度)。按照项目属性和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将生产类材料修理费计入输配电成本,管理类材料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售电类材料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
第三步:按电压等级归集(管理会计维度)。对于项目电压等级完整的检修运维项目,按照项目电压等级归集成本;对于无电压等级项目的检修运维费,按照固定的分摊原则进行二次摊销。
确保项目电压等级系统间的一致性。检修运维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创建检修运维项目伊始,将项目电压等级作为必输字段,在项目流转审批下达过程中附带电压等级字段,使电压等级最终能自动传递到ERP系统中,避免产生输入不同系统时的误差。保证电压等级在检修运维项目编制可研、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正式立项产生WBS编码以及会计核算各环节保持一致,从业务前端实现电压等级这一关键管理维度的协同。
规避未归集到项目的修理费用记账。没有归集到项目的修理费用,一般都是通过手工记账到成本中心或内部订单。为了规避此种现象,从ERP系统对项目进行校验,在手工记账时需填写项目编号。月末分摊无法确定电压等级的费用。年度间检修运维项目发生额波动较大,建议按最近三年各电压等级材料修理费占比,将电压等级为“其他”的检修运维项目成本分摊到各电压等级上。
3.其他运营费用核算
按业务环节划分,按成本类别归集。出国人员经费、党团活动经费、电力设施保护费、中介费、管理房屋零星维修费、业务费、广告宣传费、研究开发费、团体会费、环评费、税金、地方政府收费、供电服务费、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发生的环节比较单一,可以在ERP系统中直接与管理费用、输配电成本或销售费用建议一一对应关系。
按电压等级归集输配电成本。对于归属于输配电成本的其他运营费用需要进一步按电压等级进行归集,首先,分析成本动因,对于人员和资产价值直接相关的费用,根据前面章节中建立的人员、资产各电压等级分摊比例在系统内直接进行分摊计算;其次,对于能够获取电压等级分摊依据的,根据固化的分摊标准在系统内设定规则后计算分摊;再次,对于无法固化分摊标准,但是能够区分不同电压等级的费用类型,在网上报销系统内设置电压等级必输字段进行区分;最后,对于无法区分电压等级的成本费用采用平摊方式分摊。
四、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1.深入研究电改应对策略,深化成本精益化管理
在规范成本列支渠道的基础上,强化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成本监控,为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从而优化资金投向,提高投入产出水平。针对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近期、长期的成本管理策略。逐步引入管理会计核算体系,通过成本费用科学归集、分配,实现业务流、价值流与信息流“三流合一”,客观反映公司资源配置情况及投资效益,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科学有用的判断依据;强化执行监控和监督检查,杜绝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铺张浪费,清理低效、无效的成本投向,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资金投资收益。
2.落实业务核算对应,改革管理方式
目前输配电成本会计科目设置比较详细,对材料费、检修费已按照费用类型、成本对象进行独立设置,对其他运营费细化为40 项,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核算业务与会计科目不匹配,对成本管理只注重成本费用要素而忽略了成本核算对象的情况,影响实际成本的准确归集和后续分析。建议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提高业务人员对费用归集的理解程度,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各类业务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对业务属性与会计科目进行匹配校验,减少由于专业不同造成的差异。
3.强“账卡物”联动流程管理,提升资产数据质量
目前,PMS(输变配设备)、IMS(信息设备)、TMS(通讯设备)以及SAP中PM(设备管理)模块与SAP中AA(资产管理)模块已存在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交互。但财务作为资产端管理部门,在业务流程中处于末端,只能被动接受设备端系统维护数据作为财务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因此,需加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强基础数据的审核把关,尤其是资产电压等级、所属变电站电压等级、投运日期等与折旧费用密切相关的数据。按照不同类型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分类,运维检修部对PMS设备数据质量负责,信通公司对IMS设备数据质量负责,通信调度部门对TMS设备数据质量负责。财务资产部作为资产段管理部门,对前端数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流程可予以退回处理。
4.提高检修业务精细化水平,建立设备、工单、项目对应关系,实现成本对象可追溯
优化ERP系统PM模块中工单的使用,发生检修业务时,通过PMS系统的工作票自动在PM模块产生维修工单,在工单上同步挂接检修设备信息、大修项目信息,如此将设备、工单、项目对应起来,通过项目成本可以追溯到每台设备的维修成本,从而实现直接选取所检修设备对应的资产电压等级作为归集材料修理费的电压等级,同时也可以帮助生产运维部门进一步提升设备运维信息化程度,通过设备检修工单挂接次数得知设备运行状态、检修频率等,提升运维质量。
5.实施系统适应性调整,提供信息化支撑
要深化应用ERP系统主数据数据标识和业务功能。在主数据方面主要是人员、固定资产、成本中心、大修项目的“生产、基建、销售、管理”属性的标识,在集成过账功能方面主要是对计提折旧、薪资过账、维修工单记账等自动记账科目进行调整,在管理会计功能应用方面主要是根据成本动因建立资产、人员、物业面积、工时等费用分摊指标将无法直接对应电压等级的费用进行分摊,最终将输配电成本归集到各电压等级上,形成各电压等级总成本。
由于现行的核算体系已长期成熟稳定运行,要建立新的成本核算体系,还需根据电力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对供电企业成本信息的新增需求进行梳理、提炼、整合,同时还应对电网建设、运行、检修、服务等前端业务规则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