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金融“黑天鹅”变“白天鹅”
2017-12-24张茉楠
■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茉楠
卷首语
2017:全球金融“黑天鹅”变“白天鹅”
■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茉楠
预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那些曾经被视为“黑天鹅”的事件渐渐变成了“白天鹅”,混乱、动荡、冲突与矛盾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对于全球金融局势尤为如此。
当前,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史无前例,但已经接近极限。负利率政策背后凸显全球市场的主要矛盾:膨胀的流动性与较低的资本回报之间不可弥合的矛盾。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货币多轮宽松之下追求高质量的投资标的成为必然。未来几年,全球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金融周期”,货币政策大分化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引发资产配置和资本配置的转向。尤其受美元周期影响较大,得益于美元的特殊国际地位,美国是对全球流动性进行吸收和再分配的核心。
从未来走向看,全球结构性变化还会叠加周期性变化使这种趋势得到加强。首先,全球需求结构在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总需求不断萎缩,全球继续面临总体需求不足的制约,需求的长期低迷,也导致了经济供给能力的下降。
其次,全球资本结构也出现重大变化: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资本输出地,但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推进,美国的资本和技术流出将逐渐逆转,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使得中国吸引全球制造业资本趋缓。
再者,资金成本结构。全球储蓄与计划投资平衡下较低的长期利率,随着全球失衡的纠正和真实利率的上升,美国国债等债券融资的成本也将上升,进而提升全球的真实利率。
2017年“黑天鹅”可能变为“白天鹅”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美国开启“特朗普时代”,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结构开始再造,这势必对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贸易政策甚至整体宏观经济政策带来新的挑战。不过,“特朗普新政”的矛盾性和不可兼容性可能导致政策走向上会有更大的变数:一方面,伴随着特朗普可能实施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大规模减税等供给侧政策,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进入升息通道以配合资本回流美国,有可能形成“虹吸效应”。另一方面,一旦政府赤字增加、私人投资扩张、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贸易盈余缩窄。本质而言,更强劲的美元对于美国自身也有潜在的危险。强势货币会挤压出口、刺激进口,因此贸易赤字将会扩大,同时进一步推升美国债务风险进而引发金融风险。
而欧洲多国大选恐掀起极右翼主义风潮、英国启动“脱欧”谈判进程,再加上全球面临更大的贸易、投资和资本流动壁垒,这将使得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大大增加,新兴市场信贷条件和债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风险,特别是全球化倒退和全球流动性逆转带来的冲击,须警惕金融风险在外汇市场、信贷市场、资产价格以及跨境资本流动之间的国际传递。加强包括跨境资本流动、货币储备等在内的流动性管理,防止金融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干扰协动性,迫切需要进行国际政策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