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现状与治理的研究

2017-12-24郑铮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舆论新媒体育人

文/郑铮,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现状与治理的研究

文/郑铮,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新媒体的兴起,深刻变革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文章结合新媒体对高校育人活动场景、时空和特殊氛围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媒介平台、价值观塑造、规章秩序等方面给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带来的挑战,就平台打造、舆论引导、监管制度等四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健康发展。

新媒体;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挑战;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也越来越成为影响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成为当前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育人功能的重大命题。

1 新媒体时代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概念

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承担部分,具有一般校园环境的共性,又和一般的环境相区别。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主体参与的虚拟性,网络环境是虚拟的,虚拟环境下,主体参与活动也就具有一定的虚拟性,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等等的边界变得模糊,很多时间甚至不知对方是男是女,这也有利于参与者打破现实中的界限,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平等性,由于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虚拟性,使得高校师生可以在网上自由的聊天、交友、获取资源等,更可以平等的获取资源和服务,这就营造出了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无差别对待氛围;三是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使得资源共享更加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资源,校外、省外、国外等都可以得到共享,且信息传递交流更加便捷,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资讯,并进行自由选择;四是育人性,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其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和成果享受者,如果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健康和谐,呈现的内容具有积极的引人向上的特征,那其育人特性也将十分明显。

2 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育人活动的影响

2.1 改变了育人活动的场景

网络的出现颠覆了高校传统的育人场景。传统的育人活动场景具有真实性,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身份都比较明朗,教学活动中双方可以及时交流问题、探讨问题,人与人之间具有可视性和可听性。

2.2 营造了育人活动的特殊氛围

网络文化环境营造了育人活动的特殊氛围,使得育人环境更加和谐和丰富多彩。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教育的主客体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共同存在。高校网络文化环境中的主客体和谐交融,使得这两种角色可以相互转换。

3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新媒体的普及,深刻变革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丰富和改变了大学生的求知渠道和途径,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势必对校园文化环境产生冲击与挑战。

3.1 媒介平台多样化,网络环境净化难度大

网络文化环境作为校园软环境,其健康与否事关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大学生群体之中,加之由于网络媒介的虚拟性、开放性特征,淫秽色情、社会负面信息和不和谐因素等信息也通过网络平台进入校园,更有不法分子甚至通过这些平台将犯罪渗透到校园之内,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心理压力的高校大学生,通过媒介平台宣泄负面情绪,缺乏理性分析的言行难免会有些放纵或偏激,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网络文化环境管理和净化难度。

3.2 网络舆情复杂化,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

网络舆情的复杂化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隐蔽与安全的自由言论场所,埋藏于人们内心偏颇的价值认知,由于缺乏必要的网络引导与监管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从众心理影响,面对一些事件缺乏理性分析,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在网络舆论中盲目跟风,加速了不正确价值认知的传播速度,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认知通过广泛的传播,使大学生陷入价值认知的泥潭,使其在价值目标选择上产生偏离,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网络舆情的复杂化给校园文化环境带来了冲击与挑战,高校只有加强舆论引领,才能更好地构建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

4 提升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新思路、新举措

4.1 打造平台:建立绿色优质网络互动平台

构建绿色更优质的网络环境,就要构建更高水平的校?@网络互动平台,逐步建设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全新的校园网络文化阵地。例如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网络样式,进一步促进传统校园文化向现代转型,如报刊、杂志、各类教学资源、学术团体、学校社团等物质和精神文化由线下变成线上,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MOOC”浪潮发展在线课堂,通过网络传播新闻、文学、影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真正发挥其高效共享的特性,进一步满足师生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保证高品质的绿色网络文化环境的有效推进。

4.2 舆论引导:对学生舆论进行修正与引导

要实现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发展,高校就必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分析,掌握并引领校园舆论主导权,对学生舆论进行的修正与引导,使他们对当前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认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完善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增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网页和软件的开发力度,使学生在浏览校园网、玩手机的同时,被正确的舆论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另一方面,还要建设一支了解时下网络环境现状、掌握学生基本性格特点且具备所需理论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修正引导的“把关人”队伍,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难点、热点话题,把关人要及时参与讨论,引领出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助推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增强线上与线下修正舆论的合力。

[1]秦小冬,张丹鹤,牛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分析[J].企业导报.2016.

[2]吴钰重.新媒体助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15.

本文课题:课题来源: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703120420。

猜你喜欢

舆论新媒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