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构建和实施初探
2017-12-23崔锐娟
崔锐娟
摘要:文化馆作为中国独有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肩负着组织指导全社会群众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责任,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因此,研究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对于我区以创新精神加快构建协调、开放、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的设置、基本情况、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制度化现状、我区各级文化馆(站)关系、我区总分馆制建设思路、主要职能、保障措施等内容,对我区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文化馆(站);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构建、实施初步探索
作为一种文化馆建设的新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具有总馆与分馆实现网点布局、设备资源、经费保障、人员队伍、文化服务、考核管理、形象标识、岗位培训“八个统一”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由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文化馆集群,其中一个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馆服务体系。
一、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的设置
文化馆(群艺馆)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专门为从事组织、辅导、研究群众文化工作而设置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省、市(地区)、县(市、区)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文化部48号令,2009),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文化站日常工作管理,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县文化馆负责对文化站开展对口业务指导和辅导。
以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为例,自治区群艺馆成立于1975年,地处拉萨市中心,紧邻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为文化部命名的“全国一级文化馆”。内外部环境符合国家关于文化馆的相关规定,地理位置绝佳,文化氛围浓厚。经过近年来的建设,目前拥有业务楼、综合楼、农耕展厅三个独立建筑,馆舍总面积达到10000余平方米,其中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3.94%。设有剧场、展厅,多功能教室、排练厅、数据库、资料室、书美影教室、音乐教室等20个主要活动场所。
“十二五”以来,我区地市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的启动,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率。全区现有市级(区级)群艺馆7个,自治区专业文艺团体3个,地市民族艺术团7个,74个县级民间艺术团。到2016年底,我区实现74个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692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39个县民间艺术团有排练场所的目标,20%的行政村有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合建、有广场和体育场地等配套设施的村文化室,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比“十一五”时期增加593个,基本形成区地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的基本情况及文化服务项目建设情况
目前我国藏族建筑艺术和雕塑、绘画、装饰、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戏剧、语言文字、书面文学、民间文学、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以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为例,通过不断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深入贯彻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制定并实现了“天天有培训,周周有演出,月月有展览,季季有汇演,年年有精品”的目标,使群艺馆成为了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的标杆,推出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精准扶贫”—全区民间艺术团舞蹈基本功“整团”培训、全区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指间神韵”西藏唐卡系列展、新年笑星汇、少儿才艺大赛等常年举办的10余项活动深入人心,效果日益显著。并持续对我区残疾人进行文艺培训,逐渐形成面向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品牌。在第十六届“群星奖”比赛中,群艺馆组织、创作和推荐的广场舞《大地之舞》、舞蹈《舞动雅江》荣获“群星奖”,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拉孜县民间艺术团的舞蹈《妙音踏舞》荣获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
但我区体系化运行不足,数据表明,我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整体状况仅处于一般或尚可水平① ,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文化馆(站)职能定位不清,相互隔离、孤立运行;二是各类资源分散分割,服务近邻化、对象小众化;三是人员上强下弱、服务城乡有别,难以有效打通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四是数字化程度不高,實现文化资源和产品的现代化传播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西藏自治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制度化现状
专业人才队伍一直是制约文化馆(站)建设的薄弱环节。我区在文化馆服务体系建设中,高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实现了“阵地有人管、团队有人建、活动有人办”的长效机制。除前文论述到的文艺团体、民间艺术团外,包括2446支乡村业余文艺队,业余演员人数近4万人。建立了包含30余名专家的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这些人具备一定的文艺专长,总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充满活力,成为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的重要支撑。就各县民间艺术团来看,成员来自基层、服务于农牧区,充分发挥队伍短小精干、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队员一专多能的特点,常年活跃在基层农牧区,为基层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技、卫生和法律知识,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6年8月,联合自治区财政厅出台《西藏自治区县级民间艺术团公益性演出场次补贴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的制定工作。
四、我区各级文化馆(站)关系探索
按照现行行政体制,省市文化馆人员编制和运行经费由省市级负责,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人员由县级负责,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由乡镇负责,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业务指导和辅导。各级文化馆(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为了有效解决文化馆运行中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区、市、县、乡文化馆联盟建设,创新文化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创建“文化馆联盟”运作机制,制定有关“建立文化馆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以“会议联席、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场地联用”为主要内容的“五联”工作机制。在“五联”工作机制下,文化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整合我区、市、县、乡、镇文化馆(站)活动、人才和空间资源,搭建多层次、多门类、多方位的交流协作平台,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长效运作机制①,全面提升全区文化馆(站)服务质量和水平。endprint
五、西藏自治区文化馆(群艺馆)总分馆制建设思路
(一)总体目标
以我区为基本单元,分别构建以自治区群艺馆为总馆,七市(区)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分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支馆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总-分馆”服务 体系,实现全区文化馆(站)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促进标准化、均等化。
(二)组织框架
在西藏自治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中,建设1个“总馆”,7个市(区)、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总—分—支馆”服务体系构成的“1+7”总分馆服务体系。在该体系中,明确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为总馆,主要承担组织、指导和协调职能;市(区)文化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分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支馆,为支馆建立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牧区流动,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在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进行公共文化鉴赏等方面的基本文化权益。在总分馆中,总馆馆长由自治区群艺馆馆长担任,总馆工作人员派驻分馆担任业务副馆长,其集管理员、培训辅导员、演员和创作员“四大员”角色于一身,充分发挥总馆对分馆的管理和指导、带动功能,提高文化馆体系的整体服务效能。
(三)构建数字平台
与广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相比,就目前的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推广等较为滞后。我区在实施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中,要以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为平台,总体思路是:建设全区统一的数字文化馆公共服务平台,汇集市(区)、县两级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各类信息、场地、设备、项目、团队、人才等资源,形成各类数据库,并提供网络教学、展览展示、情景体验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1.在线培训。可根据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丰富多彩、覆盖各个艺术门类的课程“菜单”。其中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曲等基本课程,按照不同程度、班别设计各种音视频及文本课件,在网络平台上共享。2.在线展览。开设网上演播厅播放各类专题文化活动;开办网上展览厅,展示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成果等,供社会公众进行欣赏和了解;设置文化馆内部资料出版物栏目,制作、展示本馆网络杂志,进一步扩大宣传,促进文化信息交流。3.在线活动。包括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利用网络平台,结合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进行在线互动,强化文化活动主题,扩大文化服务受众面。同时,在线展示日常的阵地服务、流动服务,丰富群众对文化活动资讯的获取。4.远程指导。文化馆应成为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中心。数字化文化馆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各种专题文化活动、重大节庆艺术活动进行策划,给出不同活动的操作规范、活动方案等,安排专家在线指导,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及艺术水平。5.区域联动。这是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要突破,打破馆际壁垒,实现区域联动,加大资源整合,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便利的、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6.数字文化馆建设。全面展示文化馆服务与科技融合的最新产品,创新实施“实体数字文化馆”项目,应用科技手段开展情景体验、远程辅导、互动教学,方便群众利用和享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资源。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正在进行中。整个项目建设以“数字软件平台+数字资源管理中心+网络互动培训体系+场馆互动体验+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思路,充分利用“文化共享云”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建立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微平台,建设数字文化馆,推动实现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六、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总分馆体系主要职能
(一)总馆的主要职能
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既是服务体系的总馆,也是面向公众提供阵地服务的省级馆。目前除履行好现有场地设施服务职能外,重点加强中心馆服务职能,组建规划协调中心、业务支持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创新研究中心和数字服务中心等五个中心,全面推动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中心馆的主要职能为:1.规划协调中心:(1)在自治区文化厅的指导下,编制《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事业发展规划》;(2)制定全区范围内各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农村(牧区)文化活动中心网点布局、基本建设、人员配备标准、公共文化服务规范;(3)策划、组织全区性重大文化惠民项目。2.业务支持中心:(1)组织推进全区群众文艺创作、评比和交流;(2)向国家选送代表全区的群众文艺精品、项目;(3)组织区域文化联动,打造全区群众文化品牌;(4)对全区文化馆总分馆开展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服务提供支持;(5)指导民间艺术保护、传承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3.人才培训中心:(1)组织开展总馆、分馆文化人员和业余文艺团队骨干的培训;(2)开展示范性培训;(3)建立和实施全区文化馆(文化站)从业人员培训的考核、管理制度;(4)制定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激励办法,引导社会各界的文化人才志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4.创新研究中心:(1)对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题研究;(2)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研究;(3)组织开展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调查研究;(4)群众文化创新研究课题的征集、发布、申报、评审、立项、管理;(5)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6)承担全区文化馆行业组织的日常工作。5.数字服务中心:(1)统筹全区群众文化艺术数字资源建设;(2)建设统一的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3)建立全区文化馆(站)管理信息系统;(4)推动全区文化馆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数字化。
(二)分馆的主要职能
由七市(区)群艺馆、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在自治区群艺馆的指导下,按照总分馆制的要求,全面履行分馆的职能,自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分馆的主要职能为:1.文化艺术辅导。对所在文艺爱好者、文艺骨干、业余文化团队进行培训辅导;组建管理本地区文化志愿者团队;调查了解收集本地区群众文化需求。2.文化活动实施。在总馆的统一安排下,组织、策划实施本地区的演出、展览、放映等群众文化活动;实施公共文化流动服务;为优秀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提供交流和推介服务。3.文化项目承办。参与承办总馆发布的活动项目,承办当地党委政府指定的文化活动,开展经常性文化惠民服务。4.特色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打造本地区文化品牌。
(三)支馆的主要职能
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支馆,在分馆的指导下结合所在地区建设开展延伸服务,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确保文化阵地长期正常开放、免费开放;创作编排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节目;根据村民需求组建培育各类文艺团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用先进文化引领人、凝聚人、激励人。
七、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总分馆制工作协调机制。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下,统一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度。笔者认为,由区党委、政府下发《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全面推广文化馆总分馆制。市(区)文化馆、县综合文化活動中心、乡镇文化站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实施。同时,制定《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一是明确界定总馆、分馆、支馆功能。二是明确各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水平。《标准》对文化馆(站)服务的内容实现指标化、具体化,在强调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流动文化服务、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等原有职能的同时,更加突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特点,对数字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创新研究提出更高要求。使《标准》成为我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效能、规范内部管理的有力保障。
(二)落实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厅落实总馆数字文化馆等项目建设、全区文化馆资源调配和体系化运行的资金保障。重视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参与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制定《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文化馆)总分馆运行经费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使用范围、项目预算和用途等,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支持、保障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运行。
公共文化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衡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均等、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们所有文化馆人的共同的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