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2017-12-23王烈宇
王烈宇
摘要:初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思想,培养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鼓励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塑造全方面发展的数学新型人才。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采用有效的、科学的新教学模式,转变角色,从知识灌输到引导学生学习的转换,坚持以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教学开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创新探究潜能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条件。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全是教师通过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获得的。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获得了巨大成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内容采用贴近教材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学学习的激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探究知识和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探究奥秘的能动性。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时,我先提出一个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教师还因势利导探索了多边形的有关知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创新探究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与小学阶段数学相比,它的逻辑性、严密性、抽象性各家的显现。出现学生不想学习,是因为学习数学的枯燥无味。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体现数学的实用主义。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利用好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切实运用好教学评价机制,尊重、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给予鼓励性的话语和赞许式的情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土地面积的计算”、“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才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中存在一些让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比如函数的图形,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教师在讲解同一类型的函数图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时,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手段非常有限,这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在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 的图像和性质时, 对于函数y=x2、y=x2-1以及y=x2+1的图像是否相同时, 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画出这三个函数的图像,而教师在演示这三个函数图像的时候,一般也是采用五点法,大致地画出这三个图像的形状,但是由于误差的存在,教师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误差,学生就会觉得这三个图像是不一样的,任教师再怎么讲解,始终都会在心底里产生一丝疑问。由于受到限制,教师所画的图像是静态的,无法为学生展示这三个函数图像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而学生也就很难从图像中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特点等。但是如果采用几何画板,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学生直观演示函数的变化过程。
四、丰富课堂内容,从授课的角度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通常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很少涉及别的内容。本意是减轻学生的压力,但学生会不会觉得枯燥?其实我们应该用丰富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章进行讲解时,如果教师只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就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和乏味,但是如果教师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联系现实生活,对一些学生比较关心的信息进行收集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配合研究性学习课主动地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对授课内容进行理解。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学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智商较高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对这一类学生,可以让他们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练习拓展性强的习题,促使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而智商稍低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好基础,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习题。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但要注重优生的培养,而且更应该关心中差生。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该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职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如果连老师都不能正确地理解教育的內容,那学生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在就需要老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刘春梅.《探究式学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理想之路》,《科教文汇》,2008年24期
【2】沈晓林.《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科技信息》,2008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