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7-12-23

税务与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吉林省供给经济

杨 珩

(1.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 长春 130051)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当前,吉林省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虽然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发展中新动力不断增强,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降低了供给效率,增加了供给成本,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供给结构的调整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金融本身就是资金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引导增量贷款投向,调整存量贷款结构,合理管控潜在信贷风险,以最小的代价和更有效的方式推动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结构升级,对于吉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

经济学经典理论认为,市场的均衡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侧进行管理主要作用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主要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四大要素”。[1]从侧重方向看,供给侧管理更注重制度变革与体制机制创新,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2],通过放松管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优胜劣汰和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市场的力量提高供给体系效率和质量,从而创造新的需求,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而需求管理更注重用政府干预方式来调控需求总量,应对短期经济衰退。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只有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改革措施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减免税收、放松制度约束、鼓励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等方式提高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淘汰落后企业,推动创新型产业和企业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提高生产率水平。而需求侧改革则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动投资和消费在现有水平上实现量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因而,需求侧管理是立足于现有供给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管理,需求侧改革政策的有效前提为供给是有效供给,因为只有在有效供给下扩大需求才不会发生落后产能过剩进而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

从改革效果来看,供给侧改革注重中长期效果。供给侧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其中,劳动力是一个长周期变量,短期内可调节度较低[3];制度则是通过长期渐变而形成的,即使是大的制度变革,其成功与否、效果如何也与长期以来的积累有较大关系;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质变,它不仅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还需要通过投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供给侧改革中生产要素供给效率的提升需要通过投资等可调节变量的参与才能最终实现,供给侧改革离不开需求政策的配合。

二、当前吉林省经济运行特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难改变

服务业一直是吉林老工业基地三次产业中的短板,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在工业经济稳中趋缓的形势下,吉林省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速超过工业,成为当前吉林振兴的“新引擎”。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资金、技术的扶持形成了吉林省汽车、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也使重工业占经济比重较大,轻工业、服务业发展基础弱、基数小、竞争力不强,吉林省产业结构不均衡问题短期内仍难改变。2015年吉林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1.2:51.4:37.4,与2014年的11.0:52.8:36.2相比略有改善,但与全国(8.1:44.8:46.8)和发达地区(东部地区5.6:43.6:50.8)仍有较大差距。[4]

(二)动能转换出现新格局,但新旧产业接续存空挡

当前,吉林省经济结构呈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上升、轻工业比重上升、民营经济比重上升的新特点,表明吉林经济已经进入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但目前,吉林省钢铁、汽车、石化、粮食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供给结构不优等问题,去产能、去库存和转型升级压力较大。通钢集团、吉粮集团等大型支柱企业经营困难,一汽集团一度出现产销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传统行业对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减弱。而轨道客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竞争力弱,产业链和价值链短,有效供给不足,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暂时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的缺口。在这种形势下,吉林省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与兄弟省份相比,经济增速下滑明显。

(三)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但企业盈利水平持续走低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吉林省工业经济持续低速增长,2016年在重点企业、民营经济和轻工业的推动下,吉林省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加值增长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但企业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仍然较弱,利润水平连续15个月下滑,2016年1~9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吉林省工业产品类型仍以粗加工、资源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少,名优品牌、著名商标在全国比重较低,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议价能力较弱,对经济波动承受能力较差。从要素供给结构分析,一是技术要素供给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当前,受产业链上游原材料、能源成本较高,产业链下游产品价格下压、赊销增加等多重压力冲击,吉林省工业企业利润空间明显收窄。截至2016年9月份,吉林省工业生产价格指数连续52个月负增长,而且大部分月份出厂价格降幅大于购进价格降幅,表明吉林省工业企业产品价格下滑无法完全通过生产成本下降来消化。二是汽车、轨道客车等优势产业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不高,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品牌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业集聚效应弱、产业间关联度低,优势产业对整体工业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经济增长稳中有升,但整体经济活力相对不足

经过持续两年的低速增长,2016年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超过全国GDP增速,吉林省经济顶住压力,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但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在吉林省的影响根深蒂固,经济主体创新创业能动性不强,整体经济活力不足,制约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结构的升级。一是民营经济低水平发展。吉林省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有竞争力、有市场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寥寥无几。2015年吉林省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4个百分点。二是创业创新活跃度不够。吉林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1%,而全国这一比例为10.7%;其中,吉林省科技创新类、“触网”类和新兴服务业新设企业占比远低于全国水平。三是科技创新不足。全省重大装备制造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足10%。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低于10.5%的全国平均水平。

(五)经济增长以内需拉动为主,但过于依赖投资

受吉林省对外开放程度低,粮食、汽车等优势产业外贸出口关联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吉林省进出口规模较小,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经济增长主要以内需拉动为主。但内需中的消费、投资比例欠合理。2015年吉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 50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646.5亿元,仅为投资的一半左右。投资率由2005年的49.8%攀升到2015年的70.7%,消费率由2005年的51.1%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36.1%,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增强。经济盲目过度依赖投资将进一步增加无效供给,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对科技、服务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发展形成资源和资金的竞争。

当前,吉林省经济呈现出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部分经济指标实现了触底反弹,但仍面临着经济稳增长压力大、投资依赖可持续性降低、消费低速发展、第三产业基数较小、工业经济发展层次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等诸多问题。此外,东北重工业发展历史因素导致吉林国有经济占比高、经济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较低、国有企业改革难度大,吉林省更加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加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活跃度,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国家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去产能”的核心在于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释放由部分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勉强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所占据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社会资源,在缓解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问题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无效供给,改变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供过于求的问题。就吉林省而言,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重点企业减产增效,兼并重组,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和退出是去产能的重点和难点。“去库存”是在实体经济低速发展背景下调整由于供需结构不匹配产生的商品库存,加速企业资金回流,为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条件。就吉林省而言,房地产、粮食和烟草行业是去库存的重点。“去杠杆”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要素配置扭曲问题。要通过鼓励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方式,创新发展债务融资工具,逐步改善融资结构,降低债务率和融资成本,化解债务风险增加的问题。就吉林省而言,部分过剩产能行业重点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面临杠杆率高、融资结构单一的问题。“降成本”是通过简政放权,清理规范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等经营成本,通过降本减负改善经营环境,释放市场活力。就吉林省而言,“降成本”是增强市场化程度、提升经济活力的有力抓手。“补短板”就是强根基、清障碍、改善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要着力解决服务业基础弱、民营经济占比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补齐创新不足、开放水平不高、民生保障能力不强等短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传统产业对经济支撑能力减弱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5]

三、吉林省金融运行的特点及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障碍

(一)各项贷款平稳增长,但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低

近年来,吉林省各项贷款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贷款增速略快于全国水平,贷款增量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2016年10月吉林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 706.8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但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能力较弱。2016年10月吉林省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仅为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吉林省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符合直接融资条件的企业数量有限;二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受直接融资意识不强、专业人员短缺、财务不透明,以及对于银行贷款的路径依赖等多重因素影响,直接融资额度不高。直接融资发展缓慢,一方面增加了降低融资成本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大型企业负债率和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增大了企业和银行的潜在风险。据统计,2015年末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54%左右。

(二)信贷结构逐步优化,但去产能行业存量资金短期内难以实现重新配置

2016年10月吉林省第三产业贷款、涉农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4.1%、20.7%、21%和14.5%,均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而煤炭洗选业、有色金属压延业和汽车制造业等重工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同比下降54%、53.9%和40%,吉林省增量贷款结构调整成效初现。但据了解,为有效管控不良贷款风险,帮助企业减轻债务压力并实现转型升级,银行对于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大型企业存量贷款进行延期处理,并以出资专项基金的方式配合政府部门对重点企业的帮扶措施。为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和重点企业的平稳转型,银行过剩产能行业存量资金移位再贷将会经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三)不良贷款风险暂时可控,但银行机构潜在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当前,吉林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2016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3.46%,较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压力仍然较大。一是不良贷款涉及范围较广。2016年9月吉林省23家银行机构中有14家不良贷款“双升”,全省9个市(州)中有5个不良贷款率高于5%。二是关注类贷款较快增长。9月末全省关注类贷款余额达到712.17亿元,高于同期不良贷款余额(578.63亿元),较年初增加183.35亿元,是同期不良贷款增量的近12倍。关注类贷款的较快增长使未来不良贷款潜在风险加大。

四、吉林省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金融助力“去产能”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金融支持“去产能”就是要有效活化沉淀在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信贷供给效率,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好金融支持“去产能”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结合当地过剩产能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细化“去产能”行业信贷准入退出标准,在逐渐压缩和坚决退出“僵尸企业”存量信贷的同时,积极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优质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和开展产品升级,避免因限贷、慎贷而使整个行业陷入困境,出现过度“去产能”问题。另一方面,要把握好信贷“去产能”的力度和节奏。“去产能”涉及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力转换、金融风险管控、职工就业安置和社会安全稳定等多方面问题,虽要务求实效,但不可一蹴而就。产能过剩领域的信贷结构调整要与当地“去产能”的规模和节奏相一致,需要银行机构与地方政府及银行机构之间加强统筹与配合,为企业自然升级转型、经济结构平稳调整和银行机构缓释风险预留时间和空间。

(二)金融支持“去库存”

金融支持“去库存”的主要落脚点是支持房地产业去库存。一方面,要注意兼顾供需。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去库存呈现差异化特征: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刚性需求强,库存消化进展快;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难度大、压力重。因而,要在积极发展个人住房贷款、有效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同时,结合当地房地产去库存的实际,保持对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应的信贷支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创新住房金融产品。探索创新收入认定机制、审贷流程、还款安排设计等制度安排,为新型城镇化和进城农民购房提供金融支持,有效提高住房金融水平,进一步释放有效信贷需求。

(三)金融支持“去杠杆”

金融支持“去杠杆”就是要改善融资结构,改变当前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现状,切实降低债务率和杠杆率,有效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首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全国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或挂牌,逐步提高权益类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各类种子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新型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有意向改制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其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债券市场有效调节企业债务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腾挪出来,更多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创新工具的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最后,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规范发展投贷联动、互联网金融、众筹等融资方式,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四)金融支持“降成本”

金融支持“降成本”就是要清理和规范收费行为、创新先进信贷模式和信贷产品,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低价的融资服务。这既是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举措和担当,也是当前形势下银行自身业务转型升级、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强竞争实力的现实选择。一是要清理和规范银行、担保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收费行为,推动银行中间业务健康发展。二是从体制机制上对现有的信贷模式进行改造升级,去除不必要的审贷流程和中间环节,努力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结合企业融资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产品创新,降低企业倒贷成本、担保保险等中间费用和融资过程中的人员、时间等综合成本。三是积极将先进科技应用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探索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专业化业务开发和授信评审流程,优化环节管理,缩短审贷时间,切实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和企业交易成本。

(五)金融支持“补短板”

“补短板”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是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金融支持“补短板”就是要加大对第三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等先进生产力的资金投入,以及对民营经济、脱贫开发、创新创业等社会经济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要着力加强信贷产品创新。要结合战略新兴产业行业的企业在资产类型、经营方式、信贷需求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增信渠道、还款方式、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创新,畅通和顺滑信贷资金进入战略新型产业的渠道。支持第三产业重在发展弱担保和信用类信贷产品。针对第三产业轻固定资产、可抵押物少的行业特点,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保单、股权等收益权抵(质)押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的规模,充分关注企业信用等级、现金流指标以及税费缴存等信息,通过发展弱担保和信用类信贷产品有效满足第三产业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支持民营经济要鼓励发展小微型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发展立足于工业园区、商业圈等小微企业聚集区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民营银行等小型、微型金融机构,发挥其熟悉区域企业状况、产品创新速度快、决策链短等优势,把小微金融做深做透,形成一行一品、一行一策的小微企业支持格局。[6]支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有力。要加强与扶贫、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推动财政资金和信贷资源的有效配合,做到精准项目支持、精准产业扶持和精准对象对接。支持创新创业要突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要充分运用工信部门、共青团组织等政府部门的信息优势,借助担保机构、政府有关扶持基金等风险分担机制,对大型企业技术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开展创新以及科研人员在职创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提供金融支持。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1-16.

[2]张为杰,李少林.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现实与政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6,(4):40-45.

[3]徐诺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供给经济学[J].金融市场研究,2015,(12):33-44.

[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5]于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6]黄芳.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7-71.

猜你喜欢

吉林省供给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