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白领身体成分及增龄变化规律

2017-12-22王艳秋柯丹丹张玲莉陆大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白领年龄段受试者

王艳秋 柯丹丹 张玲莉 陆大江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上海市白领身体成分及增龄变化规律

王艳秋 柯丹丹 张玲莉 陆大江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目的通过生物电阻法对上海市健康管理行业的白领人群进行身体成分的测量,探讨上海市白领身体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筛选中国上海市的白领234人,获得身高、体重、身体成分(脂肪质量、蛋白质质量、矿物质量、全身含水量)等指标,检测这些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对受试者进行年龄分层并进行观察。结果男性白领的体重和脂肪质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40~4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蛋白质、矿物质量和全身水含量在30~39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下降。女性白领的体重、蛋白质质量和全身水含量在30~39岁年龄段最低,40~49岁年龄段最高;脂肪质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白领受试者的体重和脂肪质量与年龄呈正相关,矿物质质量和年龄呈负相关,男女趋势一致。结论不同性别的白领,其身体成分随着年龄变化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可在适当的年龄段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减缓年龄带来的退行性变化,同时应当对30~49岁阶段的女性身体健康多加关注。

白领;生物电阻法;身体成分;变化规律

身体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化学组成,可作为健康相关的体质评价指标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上海市从事健康管理行业的白领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身体成分随年龄变化所出现的特征,旨在为科学、合理地指导该市白领工作者进行健身活动、促进体质的增强,为科学预防年龄增长带来的退行性变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助于全民体质促进工作的推进。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受试者共234人,筛选自上海市从事健康管理行业的白领人士;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急、慢性病,包括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妇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骨软化症和其他骨关节疾病等;除外曾发生骨折者;除外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

1.2研究方法

1.2.1身高测量 采用身高体重测量仪,受试者赤脚,背靠身高计,脚跟并拢,背伸直,脚后跟、臀、肩和头部呈直线,视线水平测量。

1.2.2体重测量 采用日本TANITA电子体重秤,受试者脱去厚重衣物,穿鞋站立于体重秤中间,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测得结果。

1.2.3身体成分测量 采用韩国 Biospace公司生产的 Inbody S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试方法为八点式接触型电极法。测试时先请受试者脱掉厚重衣物及身上金属类物品,对电极接触部位进行清洁消毒,然后将电极分别夹在双手中指、拇指、双踝外踝和腓骨头下方,分段测量人体阻抗。开始后以站立姿势保持约2 min,仪器可迅速测出受试者的身体组成成分。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受试者身体成分测量结果 见表2,表3。

2.2不同年龄段男女受试者身体成分比较

2.2.1不同年龄段男性受试者身体成分比较 男性白领的体重和脂肪质量在40~4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趋势一致;蛋白质、矿物质量和全身水含量在30~39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下降,三者趋势一致。与20~29岁组相比,30~39岁组与40~49岁组白领的体重、脂肪质量均有显著增加(P<0.01);50~59岁组的体重也有增加(P<0.05),脂肪质量显著增加(P<0.01)。而50~59岁组的矿物质量较20~29岁组和30~39岁组均显著下降(P<0.01)。见表4。

表2 受试者身体成分含量

表3 受试者身体成分相关指标

表4 男性受试者按年龄分布身体成分比较

与20~29比较:1)P<0.05,2)P<0.01;与30~39岁组比较:3)P<0.05,4)P<0.01;下表同

2.2.2不同年龄段女性受试者身体成分比较 女性白领的体重、蛋白质质量和全身水含量在30~39岁年龄段最低,40~49岁年龄段最高;脂肪质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与20~29岁组相比,40~49岁组体重增加(P<0.05);与30~39岁组相比,40~49岁组、50~59岁组的体重均有增加(P<0.05)。40~49岁组和50~59岁组的脂肪质量与20~29岁组相比增加明显(P<0.05);50~59岁组的脂肪质量与30~39岁组相比增加(P<0.05)。与20~29岁组相比,30~39岁组、40~49岁组的矿物质量增加(P<0.05),50~59岁组的矿物质量显著增加(P<0.01)。与20~29岁组相比,40~49岁组的全身含水量增加(P<0.05)。

2.3受试者年龄与各身体成分相关性 受试者的体重、脂肪质量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矿物质质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男女趋势一致。

表5 女性受试者按年龄分布身体成分的比较

表6 白领受试者年龄与身体成分的相关系数

3 讨 论

身体成分是指人体内所含的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水分等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常用的身体成分评价模型主要有二成分模型和多成分模型,本文采用4组分模型法将人体分为脂肪、水、蛋白质和骨矿含量,其中后3种组分为非脂肪组分,即去脂体重,去脂体重和脂肪质量之和为体重〔1~3〕。Inbody S10生物电阻抗法(BIA)的原理是:人体内不同组织含水率不同,表现为生物电阻抗不同,可以根据人体的电阻抗值推断脂肪和非脂肪物质的比例,进而推算人体成分〔4~6〕。

3.1体重和脂肪质量随年龄变化的特征 脂肪是人体正常的组织成分,对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发挥储存热能、调节体温和支持脏器的作用,但体内脂肪过多积累可造成肥胖,从而增加慢性病的发生率。因此,关注人体内脂肪含量对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

研究表明,上海市从事健康管理行业的男性体重和脂肪质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8〕。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会自然地退化,同时与年龄相关的身体活动能力也会下降〔9〕,由于他们的工作以久坐为主,更容易造成人体内的脂肪堆积。20~29岁到30~39岁年龄段的男性基础代谢水平开始下降〔10〕,且工作压力较大,同时缺乏运动,更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11〕。50~59岁年龄段男性白领体重和脂肪质量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肌肉质量、矿物质等身体成分的流失〔12〕;另外,随着年龄到50岁左右,人体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均有所下降〔13〕,人体功能水平的下降也会影响到体重和脂肪含量的下降。

女性白领由于自身机体变化规律以及所扮演社会角色的不同,她们的体重和脂肪质量的增龄变化规律不同于男性,体重呈波浪式变化,体脂率则呈上升趋势,而非先升后降。30~39岁年龄段女性白领大部分已生育完成且正处于养育孩子的阶段,生育及哺乳会导致机体的营养成分流失,造成体重有所下降,但不显著。随着年龄增加,女性的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导致脂肪质量持续增加。

与男性白领相比,女性白领的体重和脂肪质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说明从事健康管理行业的女性更注重控制自身体重。

3.2蛋白质量、矿物质量和全身含水量随年龄变化特征 蛋白质是肌肉的主要构成,对机体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所摄入营养物质不足时,蛋白质立即分解,成为能量来源,因此导致肌肉量下降〔14〕。研究结果提示:女性白领的蛋白质量变化和体重的变化规律相吻合,即体重的变化和蛋白质量的变化规律一致,而不是与脂肪的变化规律一致。男性白领的蛋白质量在30~39岁年龄段已达到峰值,即男性正常情况下肌肉量在30~39岁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下降,提示应当注重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同时应当注重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以减缓蛋白质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减少肌肉量的流失。

矿物质是骨组织的主要成分,骨构成人的基本轮廓,支持人体体重、维持人体姿势、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骨组织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性激素对骨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性激素减少可使老年人骨吸收增加,成骨作用减弱,从而导致骨量减少。50岁左右女性开始进入绝经期,此时雌激素的分泌减少,进一步导致骨质流失〔15〕。

人体成分中水分的变化对健康保持、运动、减肥、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监护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全身水分含量变化不大,规律不明显。

3.3身体成分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提示,脂肪的堆积受年龄的影响较大,合适的脂肪量对机体有益,但过多的脂肪将会影响到机体的代谢水平〔16,17〕,有损身体健康。提示应当在30~49年龄段注意能量摄入和保持运动,预防脂肪快速增加引起的代谢病。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矿物质量逐渐减少,引起骨量的下降,最终将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18〕。因此,在30岁之后应当根据预防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关注自身的矿物质量的保持〔19〕,从而影响骨质的吸收与成骨的动态平衡关系,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

1Forslund AH,Johansson AG.Evaluation of modified multicompartment models to calculate body composition in healthy males〔J〕.Am Soci Clin Nutri,1996;63:856-62.

2叶 姝,吴向军.体脂含量与体脂率测量与评价方法的比较〔J〕.四川体育科学,2010;(1):32-5,47.

3刘 欣,金丽萍,董云珊,等.18-81岁上海部分市民身体成分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4;25(1):25-7.

4Jaffrin MY.Body composition determination by bioimpedance:an update〔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9;12(5):482-6.

5Lukaski HC,Johnson PE,Bolonchuk WW,etal.Assessment of fat-free mass using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measurement of the human body〔J〕.Am J Clin Nutr,1985;41:810-7.

6贺 媛,胡斌强,李兴博,等.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和双能 X 射线吸收法测量人体脂肪率的对比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2):101-3.

7江崇民,张一民,张彦峰,等.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分布及增龄变化规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8):16-28.

8王开永.广东省成年人身体成分年龄变化特征及相关分析〔J〕.大众体育,2011;(21):150-2.

9张荣欣,薛长勇,郑子新,等.成年人去脂组织重、体脂含量与体重、身高和体围的关系〔J〕.营养学报,2003;25(1):105-7.

10张 伟.20~59 岁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身体成分现状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51-4.

11Hall J,Mansfield L,Kay T,etal.The effect of a sit-stand workstation intervention on daily sitting,stand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protocol for a 12 month workplace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BMC Public Health,2015;15:152-61.

12Michalakis K,Goulis DG,Vazaiou A,etal.Obesity in the ageing man〔J〕.Metabolism,2013;62(10):1341-9.

13Griep RH,Nobre AA,Alves MG,etal.Job strain and unhealthy lifestyle:results from the baseline cohort study,Brazilian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ult Health (ELSA-Brasil)〔J〕.BMC Public Health,2015;15:309-19.

14李裕全,吴成林,万 宁.补充蛋白质对健美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5):9198-200.

15沈龙祥,曾炳芳.矿物质元素与骨质疏松症〔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2):83-91.

16Yaguiyan-Colliard L,Daumas C,Nguyen P,etal.Evaluation of total body water in canine breeds by single-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method:specific equations are needed for accuracy〔J〕.BMC Res Notes,2015;8:336-41.

17Bharadwaj MS,Tyrrell DJ,Leng I,etal.Relationships between mitochondrial content and bioenergetics with obesity,body composition and fat distribution in healthy older adults〔J〕.BMC Obes,2015;2:40-51.

18Liu LK,Lee WJ,Chen LY,etal.Association between frailty,osteoporosis,falls and hip fractures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people aged 50 years and older in Taiwan:results from I-Lan longitudinal aging study〔J〕.PLoS One,2015;10(9):1371-82.

G806

A

1005-9202(2017)23-594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94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7SB0625)

陆大江(1960-),男,教授,主要从事体质与健康、运动处方及健康促进相关研究。

王艳秋(1989-),女,助教,主要从事运动认知与行为、运动健康促进相关研究。

〔2017-02-28修回〕

(编辑 郭 菁/徐 杰)

猜你喜欢

白领年龄段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