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12-22华仲森陈之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华仲森 陈之青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浙江 杭州 310015)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华仲森 陈之青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浙江 杭州 3100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效果、Harris评分、近期并发症及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结果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9.63%)明显低于观察组(92.59%,χ2=14.503,P=0.002)。两组术后髋关节关节畸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696,P=0.244);关节活动、疼痛程度及功能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3,P=0.007;t=7.869,P=0.000;t=4.343,P=0.000)。两组术前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IL-1、TNF-α、5-HT、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297,P=0.000;t=21.423,P=0.000;t=36.400,P=0.000;t=37.671,P=0.000)。术后半年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观察组(5.56%,χ2=6.271,P=0.012)。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功能恢复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关。多出现在跌倒、摔伤以后,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畸形,影响正常活动〔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下降,常伴有内科基础疾病,导致骨折后愈合缓慢,股骨头坏死风险较大〔2〕。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全髓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本研究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等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①年龄65~80岁;②为新鲜股骨颈骨折,受伤前可正常行走;③Garden分型为Ⅲ~Ⅳ型;④随访可靠。排除标准〔4〕:①病理性骨折;②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者;③严重的心、肝、肾、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其他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疾病者;⑤精神疾病及不能坚持随访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71.87±7.43)岁;Garden分型Ⅲ型者31例,Ⅳ型23例;骨折原因:摔伤45例,车祸伤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2.15±7.71)岁;Garden分型Ⅲ型者33例,Ⅳ型21例;骨折原因:摔伤47例,车祸伤7例。两组性别、年龄、Garden分型及骨折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37,P=0.847;t=0.192,P=0.424;χ2=0.153,P=0.695;χ2=0.294,P=0.588),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均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副主任医师职称及以上医师进行,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合并内科基础病者,完善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结合患者情况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阻滞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抗凝1个月,术后1 w进行下地活动。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取健侧卧位,取髋关节后侧切口,暴露股骨颈,在小转子上缘 1.0~1.5 cm处修整股骨颈残端,取出股骨头,彻底清除干净髋臼卵圆窝内的圆韧带残余组织。选择大小适宜的人工股骨头。骨质疏松较轻、股骨近端皮质密度较好者选择安装生物型假体,如患者骨质疏松较重则选用骨水泥型假体。采用假体试模复位髋关节,检查假体大小及松紧度,选用合适的假体安装在位,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生理盐水冲洗,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切口暴露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臼锉从小到大逐渐扩大处理髋臼,应用髋臼锉沿外展 45°、前倾15°方向研磨,磨除髋臼软骨面至有渗血,安装适合的髋臼杯及人工股骨头,并保持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及股骨假体的前倾角在40°、15°、15°左右。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保护坐骨神经,保持截骨面与股骨颈纵轴垂直。

1.3观察指标 (1)关节功能恢复:术后6个月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5〕:优:评分≥90分;良:≥80分且<90分;中:≥70分且<80分;差:<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此外,应用Harris标准,详细比较两组患者患侧关节术后畸形、活动、功能、疼痛4个方面的恢复情况,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功能恢复越好〔6〕。(2)炎症及疼痛指标〔7〕: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集患者空腹血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3)术后近期并发症〔8〕: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溃疡、血管神经损伤、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9.63%,优18例,良25例,中6例,差5例,明显低于观察组(92.59%,优36例,良14例,中4例,χ2=14.503,P=0.002)。同时两组关节畸形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696,P=0.244);观察组关节活动、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3,P=0.007;t=4.343,P=0.000;t=7.869,P=0.000),见表1。

2.2两组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血清IL-1、TNF-α及5-HT、PG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3.297,P=0.000;t=21.423,P=0.000;t=36.400,P=0.000;t=37.671,P=0.000),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6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肺部感染2例,压力性溃疡4例,泌尿系感染3例,伤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2例)明显高于观察组(5.56%,肺部感染1例,压力性溃疡1例,泌尿系感染1例,χ2=6.271,P=0.012)。

3 讨 论

站立及行走时,股骨颈部位承受着人体较大的力量负荷,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股骨颈的转曲、弯转,将部分力量传导至骨小梁。但是老年患者常伴有骨量下降、骨质疏松,即便承担相同的压力,也更容易出现骨折〔9〕。研究显示〔10〕,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占股骨近端骨折53%,约为全身骨折的3.58%。由于股骨颈部位缺乏血供,因此骨折后不容易愈合,老年患者更甚。据报道〔11〕,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率可达15%~35%。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固定及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术又包括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两种〔12〕。临床中更推荐关节置换术,因其可以更快地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同时创伤较小。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日趋广泛,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疼痛程度较轻,术后可以较早下床活动,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效果。有学者认为〔13,14〕,50~70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研究显示,关节置换术后半年,观察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避免股骨头坏死有关〔15〕;同时,规避了人工股骨头置换常出现髋臼软骨磨损的缺点。此外,患者术后可以尽早下床运动,也有助于降低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帮助更显著。本研究还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更好减轻患者患侧关节的损伤程度,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助于骨折愈合期的集体自我代谢情况;同时,降低体内疼痛介质水平,可以提升人体疼痛阈值,改善疼痛程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感受。

1阎 戈,王愉思,徐勇强,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64-5.

2廖 亮,赵劲民,苏 伟,等.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2):3991-5.

3杭志刚,张立新,郝 明,等.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假体选择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4):375-6.

4胡卫兵.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5569.

5黄亚生,温 琦.52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长期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45-8.

6周海林.系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63-5.

7尹征光,史延珍,李金松.创复汤对骨折手术后血清IL-1、IL-6、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5;45(30):51.

8孙立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0):806-8.

9Parker MJ,Gurusamy K.Arthroplasties(with and without bone cement) for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9(3):CD001706.

10Thorngren KG,Hommel A,Norrman PO,etal.Epidemiology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J〕.Injury,2002;33(1):1-7.

11范少地,于 杰,陈戎波,等.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特点及假体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8):9061-4.

12Sarikaya B,Ataoglu B,Görmeli G,etal.Eight-year follow-up of uncemented hydroxyapatite coated hip prosthesis for hip osteoarthritis secondary to developmental hip dysplasia〔J〕.Eklem Hastalik Cerrahisi,2013;24(2):91-5.

13Flóris I,Bodzay T,Vendégh Z,etal.Short-term result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due to acetabular fractures〔J〕.Eklem Hastalik Cerrahisi,2013;24(2):64-71.

14Heetveld MJ,Rogmark C,Frihagen F,etal.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what is the evidence〔J〕?J Orthop Trauma,2009;23(6):395-402.

15袁堂波,黄立新,蒋建农,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485-8.

R68

A

1005-9202(2017)23-5894-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67

华仲森(1971-),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骨科创伤研究。

〔2016-09-17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