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血清CTX-Ⅰ、IGF、睾酮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2-22黄勇全童建萍陈文明黄华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黄勇全 吴 峰 童建萍 温 俭 陈文明 黄华伟

(萍乡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 萍乡 33705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血清CTX-Ⅰ、IGF、睾酮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勇全 吴 峰 童建萍 温 俭 陈文明 黄华伟

(萍乡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 萍乡 33705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C端异物肽(CTX)-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睾丸(T)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28例和PKP组32例,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 w、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疼痛程度和功能状况,并测量两组伤椎Cobb角,观察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检测两组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后1 w、3个月VAS评分和OD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手术后1 w、3个月伤椎Cobb角均小于PVP组(P<0.05);PKP组手术后12个月血清CTX-Ⅰ水平低于PVP组血清IGF和T水平均高于PVP组(均P<0.05);PKP组手术后12个月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VP组(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PVP和PKP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PKP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和改善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生活质量

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累及胸腰段椎体,多发于老年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作为近年来开展的新型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文旨在探讨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Ⅰ型胶原C端异物肽(CTX-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睾丸(T)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VP组28例和PKP组32例。PVP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60~78〔平均(68.58±4.52)〕岁,病程1~10 d,平均(5.43±1.26)d,共有36个伤椎,其中T10 2例,T11 2例,T12 9例,L1 12例,L2 8例,L3 3例。PKP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60~80〔平均(67.82±3.72)〕岁,病程1~11 d,平均(5.72±1.21)d,共有40个伤椎,其中T10 1例,T11 3例,T12 8例,L1 13例,L2 12例,L3 3例。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即相对正常年轻人骨量平均值减少2.5个标准差以上〔2〕。术前经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且为新鲜椎体压缩骨折,无椎弓根破坏,椎体后缘骨皮质完好。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胸椎或腰椎棘突有压痛及叩击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站立位或坐位时疼痛加剧,平卧位时则疼痛减轻。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椎体骨折患者;对手术不耐受者;患有精神意识障碍而不能配合治疗者。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时长、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PVP组 患者取俯卧位,于胸骨柄和髂前上棘水平垫置横枕,以保持胸腰椎过伸。经C型臂X线定位伤椎椎弓根体表投影,并予以标记。常规消毒铺巾,予2%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0.75%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l+生理盐水20 ml混合液行局部麻醉,C臂X光机监视下由正位椎弓根外上方和矢状面约15°夹角处进针穿刺,穿刺针通过椎弓根,逐步进针,并使其深度到达椎体前1/3。检查穿刺针位置,确认良好后去除针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调制至糊状,并在X线监控下,缓慢注入伤椎,见骨水泥沿骨小梁间隙浸润、边缘毛刺状至骨皮质停止注射。若椎体内骨水泥弥散至椎体后缘或出现骨水泥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数分钟,检查无出血后包扎伤口,术毕〔3〕。

1.2.2PKP组 患者的体位、麻醉方法和穿刺方法均与PVP一致。穿刺后更换工作套管,沿着工作套管将骨钻插入椎体,至椎体前壁2~3 cm 处,建立工作通道。去除骨钻,采用导针探查工作通道。沿工作通道置入球囊,X线监控下,向扩张球囊内缓慢注入显影剂。当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时则停止加压,将显影剂抽出,并撤出球囊。将PMMA骨水泥调制至糊状,并在X线监控下,利用推杆将骨水泥推入伤椎内,见骨水泥沿骨小梁间隙浸润、边缘毛刺状至骨皮质则停止注射。后续操作亦与PVP组一致〔4〕。

1.3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 w、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疼痛程度和功能状况,并测量两组伤椎Cobb角;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抽取两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静置分层,取血清,分别检测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CTX-Ⅰ检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GF采用发射免疫法检测,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

1.4疗效评定 (1)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5〕: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2)ODI〔6〕: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每个项目分数相加,计算其占最高分的比值,即为ODI,ODI值越高,患者的功能障碍越严重;(3)生活质量〔7〕:采用(SF-36)行生活质量评价,评分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各维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值和伤椎Cobb角比较 两组手术后1 w、3个月VAS评分和ODI值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手术后1 w、3个月伤椎Cobb角均小于PVP组(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比较 PKP组手术后12个月血清CTX-Ⅰ水平低于PVP组血清IGF和T水平均高于PVP组(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手术后12个月8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PKP组手术后12个月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PVP组(P<0.05)。见表3。

2.4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 PKP组出现骨水泥渗漏率为7.50%(3/40),明显低于PVP组的33.33%(12/36),(χ2=5.614 9,P<0.05)。

表1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值和伤椎Cobb角比较

与手术前比较:1)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续表3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保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常用方法,可有效缓解骨折所致的疼痛,但由于接受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且容易导致感染、废用性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畸形愈合,无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开放性手术亦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多数老年患者不能耐受。近年来,PVP和PKP作为新型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PMMA骨水泥具有止痛的作用。文献报道〔8〕,骨水泥的凝固可阻断骨松质中的血管血流,降低椎体内的压力,同时骨水泥的弥散凝固,增加椎体骨质的强度,增加脊柱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因骨折部位的微动而引起的神经刺激疼痛。此外,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中的化学产热,及其自身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提示,PKP组在恢复丢失椎体高度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上优于PVP组。原因可能是由于扩张球囊的充盈作用,可有效撑起塌陷的终板,从而达到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目的〔10〕。

CTX-Ⅰ是Ⅰ型胶原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是反映Ⅰ型胶原分解的特异性指标。当骨转换加快时,血中的CTX-Ⅰ含量明显增加〔11〕。IGF是机体内一种常见的单链多肽因子,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参与骨细胞生长、增殖和代谢过程〔12〕。有文献报道,血清T含量的降低,可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诱发并加重骨质疏松。而血中T含量持续性的低下,亦可导致骨折迁延不愈〔13〕。本研究结果提示,PKP在避免病情加重,改善骨质疏松方面更具优势。本研究结果还提示,PKP手术后患者的丢失椎体高度得以恢复,脊柱后凸畸形得以矫正,因此患者很快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精神压力明显减轻,并很快地融入了社会工作生活,从而提高了社会功能。而PKP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先在病伤椎内扩张造成空腔,然后再注入骨水泥,因此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14〕。PKP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和改善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1胡永军,霍 理,岑万春,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00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2):3052-4.

2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

3崔守仁,金 哲,庄宏刚.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30-1.

4吴 耀,王 峰,周建强,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5):385-9.

5邹 菁,黄东永,黄远源.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和VAS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4):526-8.

6白跃宏,俞 红,杨新文,等.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社区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8):584-7.

7李 俊,李秉瑜,刘朝杰,等.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准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36-8.

8左 华,黄永辉,李大鹏,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2):2021-5.

9吴波文,张锡平,王 镖,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669-71.

10李 军,吴家昌,蒋 勇.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8):696-700.

11钱雪丰,曹 平,刘 拴,等.仙灵骨葆辅助外科治疗老年妇女Colles骨折的愈合时间、钙磷含量及骨代谢的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281-4.

12温晓阳,余凯龙,何东生,等.PKP 与 PVP 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2):59-61.

13刘 波,丁志兰.男性老年骨折患者血清T、E2和T3、T4、TSH、PTH水平的观察〔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2):239-41.

14盛朝辉,李东胜,孙东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s1):5-6.

R683.2

A

1005-9202(2017)23-588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63

黄勇全(1976-),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临床研究。

〔2017-03-25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