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糖高渗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2017-12-22宋志勇唐学研穆亚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渗透压危组高血糖

宋志勇 唐学研 穆亚敏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老年高血糖高渗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宋志勇 唐学研1穆亚敏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糖高渗压综合征(HHS)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老年HHS患者62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高危组(n=28)和非高危组(n=34),使用急慢性生理健康评估Ⅱ评分表(APACHE Ⅱ)评估患者病情轻重,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HH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危组平均APACHE Ⅱ分值明显高于非高危组(P<0.01),且高危组血糖和血浆渗透压值明显高于非高危组(P<0.01)。而两组血糖和血浆渗透压均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542,0.412;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血糖指数、血浆渗透压及昏迷状态与HHS有关联。结论老年HHS患者的病情越重,血糖和血浆渗透压过高,是老年HHS病情危重的独立因素或联合因素,治疗时应重视这两个指标并对症下药。

高血糖高渗压综合征;血钾

高血糖高渗压综合征(HHS)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临床特征主要为脱水、高血糖、血浆渗透压过高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症状,多发于患有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老年人,患者常伴有昏迷或意识障碍,发病急且危重〔1〕。本研究就HHS病危险因素进行探究,旨在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对其干预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HHS患者62例,纳入标准:(1)入院前或入院1 w内出现HHS;(2)实验室检查:血糖≥33 mmol/L或血浆渗透压≥320 mmol/L。平均年龄(75.21±9.45)岁,男42例,女20例,其中伴有原发性糖尿病19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14例,脑卒中16例,其他13例。入院特点:昏迷26例,意识模糊14例,7例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伴有恶心呕吐4例,其他症状11例。

1.2治疗方法

1.2.1纠正脱水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入院后迅速建立静脉双通道并使用生理盐水迅速补水,24 h内给予口服或鼻饲温开水,24 h后减少输液量,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补液速度〔2〕。

1.2.2给予胰岛素治疗 检测血钾,对于低血钾的患者补血钾至≥3.5 mmol/L,再给予胰岛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1 h检测血糖,根据实际血糖下降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直至高血糖高渗状态缓解为止〔3〕。

1.2.3纠正酸中毒 对尿量>50 ml/h肾功能无严重损伤的患者,每升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钾进行治疗〔4〕,保持血钾浓度4~5 mom/L。

1.2.4其他治疗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去除诱因,补充磷、钙、镁等;给予常规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密切监护;严密观测是否合并心肺、脑、消化道及其他并发症。

1.3观察项目 性别、年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血钠、血白细胞、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脑卒中、血浆渗透压、糖尿病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等。APACHE Ⅱ评分为Knaus的急慢性生理健康评估,高危组在确诊病情为重后6 h内进行评分,非高危组在入院后3 d内进行评分;血液各项生化检查均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血浆渗透压(mOsm/L)=2(Na++K+)mmol/L+血糖(mmol/L)+尿素氮(mmol/L)〔5〕,比较两组最高血浆渗透压值。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t、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用Spearman法。

2 结 果

2.1两组血糖、血浆渗透压及APACHE Ⅱ分值比较 高危组平均APACHE Ⅱ分值〔(29.27±4.22)分〕明显高于非高危组〔(17.63±3.98)分,P<0.01〕,血糖和血浆渗透压〔(42.63±3.15)mmol/L,(361.72±15.45)mOsm/L〕明显高于非高危组〔(35.58±2.95)mmol/L,(348.36±14.03)mOsm/L〕(P<0.01)。两组血糖和血浆渗透压均与APACHE Ⅱ评分值呈正相关(r=0.542,0.412;P<0.01)。

2.2两组HHS高危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两组血浆渗透压、血糖、昏迷、急性肾衰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将上述这四种变量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渗透压、血糖、昏迷是HHS患者病情危重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HHS高危的单因素分析

与高危组比较:1)P<0.05,2)P<0.01

3 讨 论

HHS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在发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仅有多尿、多饮、呕吐等症状而被忽视〔6〕,出现昏迷、意识模糊等明显糖代谢紊乱症状才送医救治,导致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应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数和血浆渗透压,以此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本研究结果提示只有血浆渗透压、血糖、昏迷是HHS患者病情危重的危险因素。虽然在观察结果中昏迷是HHS危重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能将其作为单一因素,因为体内多种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可导致患者昏迷,而患者急性器官衰竭亦是导致患者昏迷的综合因素之一〔7〕。高血糖高渗压昏迷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病死率高达48%〔8〕。而本研究结果证实,急性器官衰竭与HHS患者危重有关。故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浆渗透压数值,及患者由于持续性高血糖引起的严重渗透性利尿导致水分过度丢失和电解质紊乱后果〔9〕。针对患者血浆渗透压病态性升高,及时给予大量补液是挽救患者生命重要的一步〔10〕。在补充体液的基础上检测血钾浓度,血钾过高可导致脏器受损〔11〕,但亦有患者出现血钾过低,故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KCl静滴及补充钙、镁、钠等其他元素,调节患者体内的血浆渗透压〔12〕。另一方面,根据患者血糖过高而给予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恢复平衡,但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注意患者血糖水平变化,避免过度降糖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13〕。

1Chang LH,Guo YW,Chen HS.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all-cause mortality in elderly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Am Geriatr Soc,2016;64(11):e218-9.

2Kitabchi AE,Umpierrez GE,Fisher JN,etal.Thirty year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in hyperglycemic crises: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5):1541-52.

3于 芳.胰岛素泵治疗高血糖高渗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7):46-7.

4卢亚丽.非酮症性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急救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7):120-2.

5周喜庆.老年高血糖高渗状态15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2):4353-4.

6徐瑞君.高血糖高渗状态22例诊治体会〔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2;8(6):34-6.

7郝建萍.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5):111-2.

8姚 晔.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53例的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256-7.

9简荣汉.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高血糖高渗状态2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3):54-5.

10叶珂杏.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1):100-1.

11郑文巧.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2):27-8.

12王 敏.31例高血糖高渗状态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8):35-6.

13景金凤,梅志敏,刘国强.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综合征25例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62.

R587

A

1005-9202(2017)23-580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25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ZRKX2017-006)

1 湘潭市中心医院

穆亚敏(1983-),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

宋志勇(1978-),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分子基础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017-04-15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渗透压危组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渗透压测定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