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中的作用

2017-12-22罗旭芳白亚平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危象移植术游离

雷 艳,罗旭芳,白亚平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中的作用

雷 艳,罗旭芳,白亚平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以“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科室住院行游离皮瓣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品管圈活动干预实施前行游离皮瓣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实施后的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比较两组行游离皮瓣手术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3.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

品管圈;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护理干预;显微外科

品质管理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游离皮瓣移植被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2-3]。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易发生血管危象,严重影响游离皮瓣的存活,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30%[4-5]。若能及时了解血管危象的发生因素,并有效识别及时处理,可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的成活率。笔者科室自2015年2月成立品管圈,制定以“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为主题,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科室住院行游离皮瓣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前(2015年2-6月)行游离皮瓣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后(2015年8-12月)行游离皮瓣术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2例,试验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由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自愿组成。由主管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并根据圈员的能力进行分工。每周活动1次,每次1~2h。

1.2.2 品管圈具体实施步骤:制定工作计划、找出科内问题、确定主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掌握改善主题的重点、制定目标、提出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6]。

1.2.3 主题选定:召开圈员会议,圈员们经过头脑风暴,列出科室有待解决的问题运用品管圈5.3.1评定法及权重法等比较及评价,确立了以“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品管圈活动实施周期为2015年2月5日-12月10日。

1.2.4 原因分析:明确主题后圈员们集思广益,查阅文献,从多方面讨论分析,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患者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因素。

1.2.5 目标设定:依据调查结果,结合圈能力,将目标设定为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率降为10%。

1.2.6 对策制定与实施:全体圈员针对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依据其重要性、迫切性,进行对策选定,选定最佳对策且给予实施。

1.2.6.1 患者评估:全面评估患者身体和心理状况,控制围手术期血压、血糖,调整患者营养状况,预防术后血栓形成是非常必要的[7],尽早采取心理干预,预防不良情绪发生。

1.2.6.2 皮瓣选择:吻合2根静脉比吻合1根静脉,具有更高的成功率[8]。在选择皮瓣时优先选择大众皮瓣,当然也结合手术医师自己的经验与特长[9]。术前进行病例讨论,选择最佳皮瓣来源及手术方法,手术医生由副教授职称以上医生担任。

1.2.6.3 常规护理:①保证病室环境适宜,创建无烟病区,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②选用远红外线治疗机给予皮瓣局部照射,促进皮瓣血运,照射距离为30~40cm,注意观察皮瓣温度与健侧组织的温差,一般术后正常温差为0.5℃~2℃,超过3℃[10]应及时处理;③术后预防性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④预防及消除诱发因素,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堵管,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⑤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凝药物,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及先后顺序。

1.2.6.4 重点环节管理:①请专业人员对护士进行知识培训,讲解皮瓣观察方法、危险因素、处理措施等;②实行医护一体查房制度,定期病例讨论;③午夜间薄弱环节增加人力,加强巡视;④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h内,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皮纹、肿胀情况,并进行毛细血管充盈试验以及皮瓣温度监测[11]。护士应掌握皮瓣观察的方法,从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小切口放血等指标[12]多方面观察。术后1~2d,应0.5~1h观察1次,随着术后时间延长,1~2h观察1次,直至皮瓣完全成活。

1.2.7 血管危象评价指标:皮瓣成活的判断指标包括皮瓣色泽、毛细血管反应、温度计弹性[13]。以血管危象总发生率(包括静脉危象、动脉危象及复合血管危象)和游离皮瓣移植存活率作为评价指标[14]。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因素:经查阅文献,从多方面讨论分析,其影响因素众多,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患者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因素如图1。

图1 影响皮瓣血管危象的因素

2.2 两组患者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3.75%(14/32),试验组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3.15%(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1,P=0.004)。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成功率已明显增高,由于游离皮瓣术中和术后的众多因素,都会影响皮瓣的成活。血管危象是皮瓣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易致皮瓣坏死,后果严重[15]。品管圈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16]。圈员们有效评估,提出问题,找出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因素,集思广益进行原因分析,预见性行护理措施,将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由43%降低到13%,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痛苦及其经济负担。

3.2 提高护理质量,持续推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确切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责任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提高患者对护士信赖,减少护患矛盾,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3.3 实现自我价值,凝聚团队精神:通过品管圈的开展,护士学会利用质量管理工具,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沟通与和谐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通过活动护理人员之间能相互沟通与协调,相互信任,互相宽容,建立和谐、信任的环境氛围,增强团队精神。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罔”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255-256.

[2]黎燕,冯艳文,刘天瑜.改良尺侧上副动脉臂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l0(23):55-56.

[3]王春芳,刘云景,陈晓敏,等.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88-1589.

[4]陈芳.循证护理路径预防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362-363.

[5]刘东哲.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888-889.

[6]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55.

[7]Fu-chan Wei,Samir Mardin V.皮瓣与重建外科[M].孙佳明,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0-140.

[8]彭小伟,喻建军,李赞,等.游离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皮瓣坏死原因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2):118-122.

[9]周喆刚,万圣祥,肖颖锋,等.游离皮瓣失败病例的原因及临床处理结果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9):802-805.

[10]杜薇蓝,王朝霞.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242-242.

[11]孙姝玲,佘小伟.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4):82-83.

[12]罗佳丽,张筱岚.游离皮瓣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要点[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37-838.

[13]邹虹,欧阳淑园,彭郁林,等.舌癌根治术后前臂转移游离皮瓣温度、颜色的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83-85.

[14]卢明星,杨旭东,王育新,等.头颈部游离组织皮瓣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2):243-245.

[15]夏冬云.循证护理在预防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J].当代护士,2010,2(6):24-26.

[16]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医学,2011,9(4):1089-1090.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the Vascular Crisis of Free Skin Flap

LEI Yan,LUO Xu-fang,BAI Ya-ping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Dermatologic Surgery,Xijing Hospital,the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anxi,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in reducing the vascular crisis of free skin fl ap.Methods We established the QCC group with the theme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crisis in free skin fl aps.70 patients of free skin flap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which of 3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are measures as the control group,in which of 3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pecial care measures basis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free fl ap surgery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crisis of free fl ap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3.15%,which was signi f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43.75%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P<0.05). Conclusion QCC can signi fi 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ree skin fl ap vascular crisis,improve the rate of patient satisfaction,enhance team spirit and stimulate nurses’working enthusiasm.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reduce; free skin fl ap; vascular cri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microsurgery

R473

B

1008-6455(2017)11-0129-03

罗旭芳,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护士长,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E-mail:luoxuf@163.com

2017-01-16

2017-05-22

编辑/朱婉蓉

猜你喜欢

危象移植术游离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受不得凉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重症肌无力患者危象前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陶珊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