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2017-12-21张慧芸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张慧芸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识字能力有限,学习的热情很高涨。他们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愿意去接触文学新天地。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成长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内容的补充,可以扩大阅读量和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學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立足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学习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和学生一起分析、朗读,使学生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互相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领悟作者的情感。通过阅读教学,教学生读书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如,在教授《扁鹊治病》时,我选出三组学生进行现场比赛,每一组安排其中一位学生进行旁白朗读,然后另外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只是几句短短的台词,但是我要求既要符合人物年龄、性格,还要把内心的变化表达出来,就这样,比赛开始了。可别小看这短短的文章,学生表现得还真是出色。第一组学生在紧张而又有序的状态下朗读完,第二组马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在一些细节方面进行处理。这次课堂氛围非常好,课后学生向我反映,希望以后多几次这样的尝试,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

2、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

3、拓展延伸,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理解课文,更广博阅读精品名著。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打开,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三、研究实践,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新模式。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拓展结合

在课堂上适时的抓住有利的契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有效的执行,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因某题材的阅读产生兴趣后,才会在课外自主的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

第一,推荐与课文体裁相似的课外读物,小学语文教材中,其细腻的感情抒发借助了不同的文章体裁,所以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外拓展时,应以教材的基础上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完《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十五夜望月》、《秋风引》等思乡诗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二,借助课文经典的人物,在课外搜集相关人物的故事。例如学习完《狼牙山五壮士》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抗日英雄故事,在了解到这些英雄身上的闪光点后,培养其爱国情感。

第三,推荐与文章同类别的图书,小学教材的编写通常是选取了一本书中经典的且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完《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可以引荐学生阅读完整的书籍,进而了解这些鲜明的人物背后的故事,拓展课外阅读的知识面。

(二)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总结的结合

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能够将阅读中遇到好的语句、词语进行记录能够有效的实现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在课堂阅读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阅读笔记加深印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并能够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阅读除了积累外还需要交流,在交流中不仅使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碰撞。

(三)适当减负,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阅读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教师不应将课后的学习时间禁锢在书面练习作业中,应适当的给学生进行作业减负,给学生创造有力的阅读环境。

四、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外联延伸,阅读拓展,生活处处皆语文。

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使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升华。课内课外,内引外联,生活处处皆语文。

1、开展系列活动,保持阅读期待。开展阅读活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化方法为能力。

2、倡导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开发各种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3、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提倡亲子共读,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4、注重激励评价,养成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不仅关注其结果,更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的整个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的证明,课外阅读的基础是课内阅读,而课外阅读则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重点放置在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双管齐下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课内阅读的质量,还应积极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的引导,进而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4(14):67-6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谈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改下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