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2017-01-23朱鹏
朱鹏
摘 要: 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尽显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风格,不管教学风格怎样独特,不管一线教师充满怎样的教学个性,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品悟,永远是语文教学阅读感悟的底线。本文所思考的实实在在读品悟,在比较稳妥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 硬读 心品 领悟
语文教学,教师虽然那样任劳任怨,但仍然得不到社会的首肯,在一定的时段颇有微词。其原因是学生总是不能在阅读教学课堂内处于主体地位,教情出了问题。如基本的教学形态是我们带着学生讲读一篇一篇的文本,学生多在一定程度上听教师讲授,小学生便从小就进入不了个性化阅读的氛围,由此,得不到首肯是不委屈的。为了不受委屈,让学生实实在在读品悟,永远是前提和关键。
一、实实在在读品悟,硬读是基础
入选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篇目目,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有利于小学生阅读感悟。小学生学习语文,对文本进行感悟也许让人觉得是十分的多余。为什么如此多呢?因为人们所普遍看到的现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已经在教育教学课堂上替代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很少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学生能否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阅读感悟呢?应当是可以的。但从相关现象看,没有学生自己的读,体现不出学生自我意义上的读的声情并茂,学生是很难深入感悟或者感悟深刻的。如《草原》是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甚至向读者介绍草原的天、草原的地及草原上的人民,让学生读,就应当读出文本的语言艺术。对一些比较关键的句子进行朗读时,注意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进行朗读基础上的品味,进行品味基础上的朗读。如指导学生读“那里的天……我的愉快”一句时,抓住“可爱、高歌一曲、愉快”这些词语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体会句中的感情。指导读“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和“在这种境界里无限的乐趣”时,让学生读出“惊叹、舒服、低吟和乐趣”等词。通过朗读,《草原》上的语言文字化作为鲜明的视觉形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学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二、实实在在读品悟,心品是根本
小学生有着足够的潜能对所阅读的教材文本进行品味,小学生在品味上存有一定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心品,需要抓住根本,需要让学生对文本心领神会。对学生的用心引领,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虽然我们不以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但适时适度地点拨是完全需要的。不愤不启是我们所必须遵循甚至追求的教学原则。如《七律·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10月后的作品,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诗人在此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其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小学生理解如此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不是不能解决的困难。如果学生用心感悟,教师再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事儿,那学生就可能形成理想的感悟态势。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辩,不仅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点赞,而且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感钦佩。
三、实实在在读品悟,领悟是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接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并在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后,学生的成长就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如果再让学生进行实践,那么学生的成长就具备可行性。这里需要人们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的阅读感悟得以升华。如果没有阅读感悟的升华,那么学生的感悟就不可能深刻。从平时的阅读教学情形看,我们总是有一种极不理想的教学习惯,教学中总是以为教材文本内含着的优秀文化是小学生不能感悟得出的,最起码是不可能立马在教学课堂内感悟。教师秉承这样的理念,是不可能形成语文素养的。对此,我们应思考和实践的是让学生悟,而且就是原则意义上的自主性的悟,更需要的是实现学生阅读感悟之升华的领悟。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小学生对悟是极具能力的,也是极具兴趣和乐趣的。所以,立足小学生的发展,立足小学生的提升,必须努力提升小学生的悟感和悟性。
学生的读品悟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促进的。作为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时期的教师,必须正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必须从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践行自己的教学,在教学课堂予以比较充分的实践,实现阅读课堂的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