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方法探讨

2017-12-21李志伟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设计方法初中语文

李志伟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以说,正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推动了语文课的进程,落实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教师运用提问的优劣,往往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基于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问的有效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有一定技巧可实施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方法

课堂中的教学提问除了教师预设好的问题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面對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积极的引导,它既包含着教师的追问,也有对学生回答的及时反馈,这就涉及到教师提问的策略。就提问的优化设计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提问艺术是我们不得不学习借鉴的榜样。问题的设计关乎教师对于文本的内容把握与处理,问题设计的合理有效易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并且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在备课设计提问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利用事物间的联系设计课堂问题

世间万物均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抓住课文中的人、物、事、理之间的联系进行提问,是一种提问的设计思路。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塑造了于勒、菲利普夫妇以及小约瑟夫人物形象。抓住这三方面人物之间的联系去理解人物形象,条理清晰又能使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于勒是如何对待菲利普一家的?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于勒的?约瑟夫是如何对待于勒的?……将上述问题的分析结果联系起来研究,约瑟夫与菲利普夫妇截然相反的形象便一目了然。这种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来把握人物的做法,既有利于把握故事情节,同时也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因而具有一定的教学成效。

二、利用事物的发展变化关系设计课堂问题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上亦是如此。那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利用文本中人或事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设疑,无疑也是一个角度。如《最后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小弗朗士的转变可分为几个阶段?他的每一次变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实现的?从而将最后一课所发生的背景与小弗朗士的成长联系起来。又如《孔乙己》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关注文章的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来思考“孔乙己究竟结局如何?”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回到前文引导学生去探寻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经历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带领学生梳理了课文的内容,并且也对课文所描绘的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从而对孔乙己的经历与生活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利用文章线索设计课堂问题

利用课文组织材料的线索来设计课堂提问,有助于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结构与侧重点。如《七根火柴》一课,教师提问“本文讲述的是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故事,为何课文是以七根火柴为题呢?”当学生意识到七根火柴可能是本文的线索时,教师再引导追问“课文开头几段都是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内容与这七根火柴有关联吗?”“课文中描写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故事和火柴是什么关系?”“卢进勇追赶部队与这七根火柴又有什么关系?”……通过这几个问题围绕着课文的线索设计课堂教学提问,很好的将教学内容衔接起来,使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一点点的推进。

四、利用课文特色设计课堂提问

一些文章在内容、结构或表现手法、语言上有着非常独到之处,课堂教学中对这样的文本直接利用它本身的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提问,往往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如教授《背影》一课时,教师设计如下问题,“本文写到父亲的背影一共有几次?”(4次)“课文中的这4次背影是否都具体描写了?实际上写了几个背影?”(不是,2个)“课文中写到的这四次背影是怎样与作者联系在一起的?”(思背影、望背影、找背影、现背影)“那么作者为何要详写父亲买桔子时的背影呢?为何这个背影让作者感动得落泪?”(背影的感人至深,背影中流露出的父亲爱子之情深深感动了作者,让作者在背影中渐渐理解了父亲)……通过这样的探究研读,学生就会抓住以背影为特定的叙写角度来更好的诠释作者对父亲的认识理解的变化,也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

五、利用学生预习中的质疑设计课堂提问

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体现的当下,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学生对这一文本的原始体验或是困惑等等,有时一些学生的有质量的质疑往往可以成为课文理解的突破口。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体验中的困惑来开始课文的学习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问方式。如教授石钟山的《雁》一课时,一位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写道了他对这篇课文的质疑处“为何母雁已经充满了绝望和恐惧,但它没有选择死亡?”这个疑问引起了我的关注,是啊,“绝望”一般指没有希望,当我们用“绝望”形容时,多半属于走投无路、毫无希望的状态。可是细观课后,文中的母雁竟出现了三次“绝望”,为何它在第一次、第二次“绝望”时都没有选择自杀,而是在第三次“绝望”时选择与丈夫一同自杀呢?这给了教学设计的启发,于是乎,我便以此为问题抛给学生思考,让大家体会母雁三次“绝望”的程度差别,从而更好的把握受伤母雁的心理,从而水到渠成的理解课文的结尾。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优化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灵活多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设计方法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与小组合作探讨的深入研究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