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语境下的荣格思想研究

2017-12-21刘雨濛

出版广角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荣格集体

【摘 要】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其中蕴藏的丰富生态思想却始终未受到关注。《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是一部以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创造性地开辟了荣格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建构了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体系,对推动荣格思想研究和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荣格;集体无意识;生态思想

【作者单位】刘雨濛,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批评的崛起与20世纪许多文学批评流派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既不是文学内部研究的结果,也不是纯粹理论创新的结果,而是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催生的结果。生态批评从一开始就主动担负拯救地球生态的重大责任,探究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危机,并试图进行思想文化变革,进而推动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生态批评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生态文学,还包括所有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生态批评不仅关注当代作品,还重新评估历史上对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而引导人们建立生态的文学观与审美观。

荣格思想中是否蕴含生态问题值得探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荣格思想的研究局限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实际上,荣格不止一次强调遗传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早期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与宇宙万物的态度都是他关注的对象。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尤其是原型理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实际上是荣格从集体无意识层面探讨人类的精神生态问题,其中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不言而喻,然而荣格在人类精神生态领域做出的贡献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2016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海南大学常如瑜副教授撰写的《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以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同时也是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的项目成果。该书对荣格集体无意识精神中的自然、文学原型意象与人类心灵的关系,以及荣格心理学对生态批评的意义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剖析。该书的出版对推动荣格思想研究和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学术性强、学术价值高

首先,该书是一部典型的学术专著。学术专著通常是指对某一学科、领域或专题进行较为集中、系统、全面、深入论述的著作,创新层次相对较高、原创性强。学术专著的作者不仅应该具有端正的学术态度、敢于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而且要做到行文结构严谨、思维合乎逻辑、材料翔实、方法准确可靠、观点正确无误等。常如瑜教授恰恰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作者。从表面上看,整部著作的逻辑行文及主题框架似乎不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国内外荣格思想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但实际上,该书附录部分所列的参考文献涉及心理学、生态学和哲学等学科方面的著作有250余部,英文参考文献有30余条,这些不仅凸显了作者严谨认真的学术精神,表明了作者具有很强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展示了作者对中西方荣格思想研究的现状了然于心。

其次,该书是作者前期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学术专著的出版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系统总结了作者前期的研究成果。相较论文有限的容量,专著篇幅要长得多,内容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宽泛。实际上,作者在2009年就开始研究荣格集体无意识思想中的生态问题。2009年,作者在济南举行的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以《原型、心灵与自然——略论荣格文学心理学思想的生态意义》为题做了主旨发言,系统阐述了荣格的生态文艺思想,认为荣格心理学极大鼓舞了生态思想在人的潜意识领域发挥作用,为现代文明给人类精神带来的困顿与焦虑找到了妥善的解决办法——通过自我拯救,人类回归敬畏自然的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对荣格思想生态意义的系统阐释正是该书的灵魂与核心。同年,作者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他在《中州大学学报》发表的《人类原罪与力比多的反抗——论荣格集体无意识与生态问题》一文,提出重新阐释集体无意识理论对找到引发生态问题的心理原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生态思想和荣格心理学之间联系的研究,可以理解人类面对自然和生态所表现的焦虑,这正是该书第二部分重点讨论的问题。他在《粤海风》发表的《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一文,则谈到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与荣格心理学的关系,并指出人类向精神生态的真正转向始于生态文学的出现,之前人类过于强调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拒绝承认自然是最终归宿和精神家园。生态文学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自然与人类不是对立的,两者是一体的,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内心深处蕴含自然的精神,这正是该书第四部分讨论的主要内容。

再次,该书受到人类精神生态观点的影响。《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是作者在2010年撰写的博士论文《荣格:自然、心灵与文学》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创作期间受到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和生态批评、生态文学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知名学者鲁枢元的指导。鲁枢元对人类精神生态的研究曾经激起国内学界的强烈反响,他认为生态危机不仅发生在自然和社会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文学艺术的理想目的是实现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协调统一。作者在书中从人类精神层面探讨荣格思想中的生态问题,强调人对自然的理解能够促使人与自然形成良好的关系,进而让人的精神在自然中獲得平衡。这一学术观点显然受到其导师的深刻影响。该书强调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自然精神对人类心灵的作用等关乎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的核心问题,它对荣格思想的创造性研究得到了国内学界的认可,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先进水平的学术成果。

二、《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选题独特、创新性强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要以创新精神开拓进取。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来说,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观点或者具有洞见性的疑问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敢于逆流而上、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打破传统的精神值得肯定与赞赏。endprint

首先,作者在选题方面敢于打破常规。传统的荣格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方面,作者不拘泥于传统研究的束缚,不亦步亦趋、循规蹈矩地进行重复研究,而是打破荣格思想研究的传统限制,从新的视角——生态语境去解读和剖析荣格思想中的生态问题,无论选题还是内容设计的创新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该书出版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作者对荣格思想研究的创新与突破,尤其是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荣格思想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可谓独辟蹊径。作者对荣格思想中生态问题的探索打破了学界传统观点的束缚,开辟了荣格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建构了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体系。尽管荣格生态文艺思想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生态观念,但它对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甚至是文学生态批评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该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说明作者在学术探索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对荣格思想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值得褒奖和鼓励。作者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开创荣格思想研究的新领域,这对推动荣格思想研究意义重大。

其次,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富有创新性。无论是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理想家园的乌托邦,还是哲学层面的天人合一和人类中心主义,抑或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其共同之处是自觉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和谐相处。如果说传统意义上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侧重于从哲学或者物质层面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荣格生态文艺思想则侧重于从人类精神层面去培养人的集体无意识,进而调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荣格在原型理论中提出自然本身拥有精神(生态精神),自然精神对人类精神有重要影响,他试图通过探寻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寻求解救人类精神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方法。荣格认为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和童话是原型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尽管它们要经过人类的美化修饰和接纳认可才能转化为无意识的主要内容。荣格对西方文明的质疑和对东方文明的探索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愿望。他认为西方信仰背离自然的本真精神,是精神病症频发的症结,东方智慧则能解除人的精神痛苦;他还认为集体无意识具有自然的特性,填平了意识与自然精神之间的沟壑。荣格思想不仅揭示了艺术家灵魂深处的隐忧,还展现了人类集体心理与大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次,作者创造性地提出生态无意识理论。生态无意识在学界是相对新鲜的名词,生态无意识理论是作者基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生态思想提出的,他认为自然影响下的文学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精神就是生态无意识。这种敢于挑战传统权威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荣格思想的核心是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之前鲜有学者对其理论研究超出此范围,也鲜有学者探究荣格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而实际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非常关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呈现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强调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家进行文学批评的无意识性。作者在书中从三方面解构了生态无意识理论。第一,作者认为生态无意识像集体无意识一样,是一种本能,携带着民族的遗传密码,是一种潜意识或者无意识,而并非意识。第二,作者对无意识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认为生态无意识主要包括人类对自然的原始敬畏、对灾难的恐惧和人类内心的欲望及压抑等,生态运动和生态意识的出现与生态无意识密切相关,生态无意识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和人类严重的精神病症。第三,如何推动生态无意识形成是作者着力探讨的问题,他认为要从无意识或潜意识层面去研究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心理状态,进而引导作家关注生态问题,批判与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最后实現精神生态的回归。

三、《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构了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体系,二是为文学生态批评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一方面,作者在荣格思想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荣格的生态文艺观念,这一观念的建构无疑打破了荣格思想研究的传统束缚,开辟了新领域。无论是来自自然的原型,还是精神生态的无意识,抑或是情结理论,都反映了荣格内心深处对自然精神的渴望,他对人类精神世界所表现的颓废与焦虑有深刻的认识,并为现代人指明了解脱之道。该著作的出版为解决人类的精神危机、解决当代生态危机引发的深层次精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一言以蔽之,荣格对自然万物的评价以及对人类精神的理解对当代生态文艺思想体系建构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体系的建构能够积极推动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并为文学生态批评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生态批评诞生的背景是现代文明发展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与异化。生态批评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它要不断地自我完善整个理论体系。这个过程,除了以哲学理论为基础,还需要大量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等理论做支撑。作者指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恰好能够从人类集体精神层面诠释和解读人类集体心理与自然的关系,能够解决人类集体精神病痛以及灵魂救赎等诸多问题。该书认为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的精神现象是荣格重点关注的,荣格在探索无意识过程中对非理性、不合逻辑、非科学领域的介入,无疑动摇了传统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稳固地位,加速了西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荣格对后现代文化而言,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解构主义对现代精神的批判与消解层面,更有价值的是,他希望树立一种新的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和生态观。

该书出版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危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全球生态危机影响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政府和世界环境组织都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最佳途径。无论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问题,根本解决方案有赖于人类从精神层面对生态危机的成因进行深刻反思,只有从人类集体无意识层面改变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人类才能弥补对自然界的破坏。作者提出,或许可以从根本上转变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而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总之,《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是一部在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与创新的学术著作。作者对荣格心理学中生态思想的挖掘不仅有助于开辟荣格思想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有助于推动文学生态批评的繁荣发展。对推动荣格思想研究和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适合研究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的学者和教师参考学习,通过研读该书,相信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严谨认真和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参考文献

[1]常如瑜. 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常如瑜. 荣格:自然、心灵与文学——荣格生态文艺思想初探[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3]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习近平谈创新[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3-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荣格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警犬集体过生日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荣格 厚积薄发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荣格云商 聚焦农业互联
荣格宫心计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