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展中数字出版产业的几点思考

2017-12-21杨柳

出版广角 2017年23期
关键词:出版业出版社数字

【摘 要】 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着眼于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读者资源的运用和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新挑战四个方面,思考其本质和内涵,以期更好地掌握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数字出版;产业融合;信息化建设;读者资源

【作者单位】杨柳,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开发和全新变革,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定位,带来多媒介兼容的深化调整。传统出版业正在进行内容资源建设、把内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完善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数字出版的诞生和迅猛发展,无疑为出版社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2016年我国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总体收入为5720.85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29.9%,增长率是10年前的10倍有余。从中不难看出,在未来的几年里,数字出版势必呈现愈加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数字出版产业的新发展、新突破

近年来,数字出版所获得的新发展、新突破,总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的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数字出版的“十三五”规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确定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二是数字教育出版取得了新突破。其中,在线教育、数字教材、电子书包、微课等教学教育新模式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体现了服务教育的共性,也加速了传统教育出版单位的转型升级。

三是有声读物成为数字阅读新的趋势和经济增长点。有声平台与出版机构的有机结合,开启了内容资源整合与知识服务的全新模式,也为出版机构和众多内容提供者制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是社交媒体多元化发展。众多的网络社交平台,如Facebook、微信、微博等已然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已经完美地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大多数人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为数字出版及时捕捉信息提供精准的入口。

二、关于数字出版产业本质和内涵的思考

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面对机遇的同时,还应着眼于数字出版产业本身,思考其本质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IT厂商、无线移动这些产业显然是和出版传媒业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产业已经或正在进行融合、扩张和重组,相互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边界。比如苹果品牌,原本是一个单纯的IT厂商品牌,但其不因循守旧,在不断更新技术理念的同时,紧跟互联网和无线移动的发展,凭借APP Store 软件商店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苹果还不断加强与内容资源提供商的深入合作,集聚大量的优质品牌资源和内容提供商,使其成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和拓展市场的新动力,抢占先机,以此保证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笔者认为,出版产业可以借鉴苹果的成功案例。出版业尤其是数字出版产业,可以出版资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融合、创新、兼并、扩张等手段,与互联网平台、IT厂商以及无线移动运营商等开展深度合作。这不仅是出版业的必然选择,更是科技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图书内容资源的数字化作为数字出版的终极目标,这种认知是淺显的,这仅仅是数字出版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出版业必须与其他产业和技术领域开展跨行业、跨媒体的深度合作,合并具有优势的业务机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才能给自身注入新的生命力,才能孕育符合时代和市场需求的数字出版产品。闭门造车式的数字出版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出版社应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深入研究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格局变化,创新变革,融合发展,才能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2.数字出版成果是出版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体现

数字出版的成果充分展现了一个出版社的信息化水平,不以高度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就无从谈起。笔者认为,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状况,最真实的体现应该是其内容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数字出版产业的信息资源源自何处?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来源正是出版社丰富的内容资源。对信息资源创新、改造、整合和再利用是数字出版业务运营的关键所在。不论纸质图书还是电子书,改变的只是内容资源载体和信息传播介质,笔者认为,只有创新产品生产模式才能结出有生命力的数字出版果实。因此,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并不是编辑好一个文件、一篇文章、一本图书那么简单,而是要将编辑过程转变为加工数据库的过程。数据库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丰富的内容资源,还需要出版社具有强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力。如果信息化建设不充分,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取得的成绩只能是一些关于热点话题的畅销电子书,或短期内的电子图书馆等政策领域收益,从长远来看,要想在数字出版领域走得更远,还是要夯实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3.读者资源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和了解读者资源,是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但经常被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成功销售图书之后,应当仔细分析影响因素,充分了解读者反馈的信息。读者是产品的使用者和体验者,他们既是出版社获取利润的来源,也是出版社运营和服务的对象。利用数字出版平台掌握读者各方面的信息,建立一个规范化的读者资源库,对于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的细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抢占市场、扩大利润空间。

对读者资源的把控,笔者认为可以从几方面考虑。一是分析读者行为。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读者会直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喜好、需求和意图。出版社应将读者的行为记录下来,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将分析结果运用到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市场营销、内容延伸、特色服务和提高品质等各个环节中。二是针对读者需求拓展业务。读者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一段时期内,针对读者需求调整产品,再面向读者进行推广,既能满足传统出版的创新生产需求,又能为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提供借鉴,对出版社新业务的拓展和品牌形象的提升起到良好作用。三是激发读者的主人公意识。比如让读者与图书生产紧密联系,让读者参与生产环节,发表看法,提出意见,享受创新图书产品生产模式的乐趣。

4.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和碎片化发展,读者通过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阅读已明显超过了纸质阅读。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了7.8亿,平板电脑的使用率达到了31.5%。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这无形中引发了新的矛盾,即数字版权的管理问题。如作品通过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传播,导致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版权作品的授权和使用程序越来越复杂,导致搜索成本大大提高;版权作品被侵权时举证困难,诉讼时间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等。

版权问题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笔者认为,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问题既是困难也是挑战。从版权制度的完善到科技能力的创新,上至国家关于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体制的政策指导,下至出版社保护版权作品的具体措施,都在为提升著作权人创作的积极性增添动力,也在为出版社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版权局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指导意见,推行“剑网”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措施,深入探索互联网保护机制,使数字版权的管理常态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推进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以上的四个方面来看,数字出版的诞生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不能单纯将其理解为一种独立或单一的产品形式。在产品的开发环节,它可能是一种概念与思路,在产品的生产环节,它可能是一种创新的技术,在产品的销售环节,它可能是一种服务手段,但对产品本身而言,它是产品有机组成的一部分。现代出版业是多学科的汇集,是技术和学术的交汇产业。数字出版产业推动现代出版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出版产业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版业出版社数字
我等待……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石油工业出版社
南宋出版业考述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