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图书“走出去”的出版设想
2017-12-21李明轩王田
李明轩+王田
【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外出版业的交流合作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中国出版业更是获得了丰富的选题资源和市场空间,众多的出版社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踏上了新的征程。笔者希望围绕关注度较高的对外汉语、文学经典和中医药图书版权输出,结合近年来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案例,与出版同仁一同探讨图书出版如何更好地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关 键 词】对外汉语;文学经典;中医药;“一带一路”倡议;版权输出
【作者单位】李明轩,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田,中国人民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議构想,意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基因,自陆路延向海上,积极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关键部分,已然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先行军。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外出版业的交流合作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中国出版业更是获得了丰富的选题资源和市场空间,众多的出版社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踏上了新的征程。我国版权输出图书的语种结构不断丰富改善、图书选题更多样及图书“走出去”的渠道方式更灵活。
2017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图书“走出去”的国家向“一带一路”倾斜。截至2017年8月底,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输出国涉及九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输出品种达87种,占2017年输出总量的3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输出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图书版权比例约占总量的49.83%,其中有些文版实现了首次版权输出,如乌尔都语、哈萨克语等文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1月—6月,版权输出及对外合作出版数量已达到137种,超过了2016年全年总量,其中70%的图书版权签约来源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而仅仅在刚落幕不久的首届中国·山东“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签订了240余种图书的版权协议,输出图书超过220种。当前,“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共有官方语言55种,通用语言57种,其中使用较多的是英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其他均是小语种,并且占的比例相当大。与此同时,“丝路书香”工程的持续推进在促进英文版权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小语种版权贸易的增速,我国输出版权的语种结构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些“走出去”的图书以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图书、少儿图书、对外汉语和文学图书等为主,如泰语、越南语和蒙语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土耳其语、乌尔都语和阿拉伯语的《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等。2016年,受人瞩目的版权输出图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海发行超过了620万册,遍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版形式上,我国出版“走出去”已经从版权、实物上升到资本层面,出版机构在国外设立分支,建立“中国主题编辑部”“中国书架”等。事实上,国内多家出版社已经在内容、人才和平台的建设多方面做好了准备,将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走出去”工作列入重点,加大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布点。笔者希望围绕图书出版的内容选题方向,结合近年来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案例,与出版同仁一同探讨图书出版如何更好地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一、对外汉语图书的输出迈出文化交流的第一步
无论是对欧美国家,还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都是交流的关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因此,要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以及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2013年,“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汉语的热度。以泰国为例,当前泰国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就达到了3000多所,汉语已然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近几年,前往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不断攀升,使得东南亚国家汉语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毋庸置疑,全世界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好奇心在不断增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迫切需要加深对相关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的了解,以期更顺利地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一直以来,“走出去”的对外汉语类图书主要集中在词典与教材两大类,以功能实用性为主。在词典出版方向,上海外语出版社可谓走在了前列,其策划编译的“‘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多语图解系列”词典广受关注。该系列词典是由上海外语出版社联手德国PONS出版公司编译出版的,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官方语言,总体出版规模超过60种。“‘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多语图解系列”词典主要收录常用语言,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起居、工作、教育、地球、自然和人类等,一些主题还收录了常用的表达方式。该系列词典计划分三期开发,目前已推出了首期13种外语分册,包括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日语、罗马尼亚语、荷兰语、法语、俄语、德语、波兰语以及阿拉伯语。除英汉分册为双语外,其他12种词典均为外、英、汉三语对照。
除了词典,教材也是对外汉语类图书“走出去”的重要板块。“走出去”的教材必须妥善处理好文化差异和本土化问题,不能简单照搬我国汉语图书的编撰传统,更不能盲目跟风,操之过急,要认识到不同国家和不同市场对图书需求的差异性,注重在“走出去”过程中的本土化问题。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汉语中小学系列教材(泰语版)》为例,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出版该教材时,并没有盲目追求版权输出国家的数量,更没有一味追求文化门槛高的欧美国家,而是选择了时下汉语热高涨的友邻泰国。选定了“走出去”的国家后,高等教育出版社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根据泰国教育大纲要求,对内容进行精心巧妙的选择和编排,融合了中泰文化的元素,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简单有趣,侧重介绍主流的风俗习惯,将文化的对比蕴含在课文之中,强调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与沟通。《体验汉语中小学系列教材(泰语版)》也因此通过泰国教育部审核,被正式列入泰国中小学教材目录,摸索出了一条“走出去”的新路。endprint
二、经典文学作品“走出去”,用经典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板块之一便是中国的文学经典著作。但事实上,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前,我们很难在沿线国家寻觅到本土语言的中国图书,当地的学生或其他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民众只能选择英文译本。但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是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品类,例如,古典四大名著、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著名的古典小说,这是我们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一些人类共通的文化内容,一旦被某个国家认可,往往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有更大的国际市场潜力。因此,对一些版权输出一直以来较为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文学作品在“走出去”时,可充分借鉴近年向西方国家输出版权的成功经验。对那些已经成功输出版权的优秀作品,出版机构可以针对相应的国家重新进行包装和多重开发,进而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功运作的“中国美术丛书”,该系列丛书最早在2008年就被成功输出到韩国。而在三年后,这套丛书的中文版和韩文版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带到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并且顺利签约输出。2013年,俄罗斯的相关出版机构又签下了该丛书的俄文版权。
除了重新包装输出经典丛书,将经典进行定制化再开发,也是文学作品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方式。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新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组织众多国内外一流学者系统整理、译介反映中国人话语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著作。从2015年,外研社就开始正式推出这一丛书,至今已出版了4辑,每辑包含100条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的思想文化术语,并以中英文双语方式进行阐释,近期更是发布了西班牙语、波兰语、亚美尼亚语、尼泊尔语四个语种的版本。除了这四个语种版本,目前,该系列丛书已成功输出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等近10个语种的版本。
三、中医药图书“走出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儒家、道家、佛家以及诸子百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中医药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中国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其代表的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硬实力,也是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下,中医药文化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传播弘扬。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要基本形成,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当前,中医药文化已经传播到了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且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并且其中大多数国家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每年都有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知识,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可以说,在这条21世纪新“丝绸之路”上,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已经燃起了星星之火。随着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断深入传播,中医药医疗与养生保健的价值逐渐受到沿线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这意味着中医药与沿线国家合作将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
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受认可,意味着中医药图书的出版也将大有可为。然而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国粹,可谓博大精深,因此,对不同的国家,出版机构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版权输出。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的中医药图书大多以传统的理论读本为主,在输出版权时,出版机构不能盲目输出。对中医药基础薄弱的国家、地区,在进行版权输出时,我国出版机构则需要以普及中医以及中医文化为主。譬如,针对一些医疗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出版机构在进行中医药图书版权输出时,可以以一些基础应用性更强的图书、挂图和DVD产品为主,普及电针、火针、小针刀、刮痧和拔罐等不同形式的中医技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便捷实现的中医医疗保健方式,相比需要精密仪器设备的西医而言,更符合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更容易满足当地民众的医疗保健需求。而对一些中医药基础较深厚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出版机构则可以考虑更专业系统的版权输出。譬如,“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开设了中医院校,或是针对俄罗斯、蒙古有较深中医药基础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出版机构则可以进行统一、系统的教材输出。例如,近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与国外出版社合作、聘请海外专家来社工作等形式,出版了超过300种外文版中医药类出版物,其中《中国本草彩色图鉴》《八名方临床应用》《张仲景50味药证》等中医药图书已经成为国外学生学习中医的教材。在出版过程中,国内出版社应运用输出国家读者喜爱的编排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插图使用方式等,因地制宜地出版并输出中医药图书,让世界读者更加准确了解中医药知识,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图书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事實上,除了上述这些关注度较高的方向,国外出版人以及读者对中国图书的兴趣也不再局限于对外汉语、传统典籍、历史哲学和中医药学等领域,而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扩展到了更多的层面。例如,世纪文景出版的“中国话语丛书”“中国三部曲系列”,其独特的视角以及令人信服的学术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内涵,其中“中国三部曲系列”之《中国震撼(英文版)》已经被选作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课程的教材。此外,有关我国重大前沿技术领域的科学技术丛书,涉及页岩气、高铁、大飞机、特高压输电和核能等科技成果的图书,也日渐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板块。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英文版权已经输出到国际知名的德国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格致出版社的《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是社科领域第一本聚焦中国高铁的理论读本,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英文版正在翻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飞机出版工程”自2010年就开始推出六个系列百余种图书,并输出了14项英文版权。目前,这些新的输出方向虽然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相信随着“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也会快速成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输出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武静. 中国图书“走出去”如何锻炼真金[J]. 出版广角,2015(15).
[2]刘蓓蓓. “走出去”已到提质增效之时[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6-0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