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的层次

2017-12-21蔡垒磊

公务员文萃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业教科书学历

蔡垒磊

究竟什么才叫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这个说法似乎很宽泛,在此我将其分解出来。能称得上知識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

“客观的”很好理解,知识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以拥有共识的人数多少为转移。知识就是知识,人们相信它与否并不妨碍客观世界的运行。

“能被验证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很多现在不能被验证的,并不代表永远不能被验证,可能是暂时还未具备验证它的能力。”的确是这样,那些未能被验证的,诸如满天神佛、阴阳五行之类,在自己的框架里也能自圆其说,但对不起,知识并不是猜测,也许未来某些猜测真的会成为知识的一部分,但在被切实验证之前,它们依然不能算作知识。

“相对正确的”,这就表明知识是可证伪的。有人会说:“知识不该是绝对正确的吗?”当然不是,任何正确的东西都是建立在某个框架之上的,比如现有科学水平。当框架本身发生了变化之后,原来正确的东西当然就不正确了,知识,只能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入而被不断修正。但只要人类的探索还在继续,就只能说相对正确、现有正确。

知识有多少层次

很多人说,学习就是学生的主业。这话正确,但正确并不是因为学习教科书是学生的主业,而是因为学习是所有人的主业,学习教科书只是学生的一个学习途径而已。它重要,但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重要。

人生有无穷多个维度,这是个基础认知。而针对规定书目的学习,只是某个人生阶段中的一个切片而已。在这个人生阶段,一定会有一些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东西。它们的影响可能更为隐蔽,甚至在你用到它们时都不觉得是由于你在之前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积累。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是未来最有出息的,因为学校和社会完全是两种竞争模式。

学校里的竞争更类似于标准跑道上的赛跑,裁判一声令响,大家同一时间出发,沿着规定的跑道,谁先到终点谁赢,非常简单。而社会上的竞争则更类似于定向越野跑,告诉你起点和终点,你自己选择最合适的路去走。你可以走大路,也可以抄小路,还可以翻山。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先到者胜。更有甚者,连跑都不跑,直接坐车就走,只要裁判没看到就行。

学校里的竞争统一考勤、统一休息,而社会上的竞争则自由得多,没人告诉你该早自习了,没人告诉你今天上的是语文还是数学。你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时间,也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方向。所以这完全是两种模式,需要的知识也天差地别,没什么可比性。教科书里能学到的知识其实是极其有限的,但人们往往会高估它们,尤其是那些自己在校园里求学时间并不长,或自己的知识储备比较匮乏的人,会高估得特别厉害。他们通常认为学历就代表知识,学府排名就代表拥有的知识排名。因此,博士生肯定比硕士生更有知识,名校毕业的肯定比普通学校毕业的更有知识。基于这种错误认知,现实常常会让他们不解,最常见的疑问就是:

“你不是大学生吗,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

“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吗,这点电脑问题都搞不定?”

“你不是清华大学的吗,怎么连中学奥数题都做不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他们不清楚知识的繁复,总以为念了十几年书,就跟把一根装满各类知识的记忆棒插进脑子里一样,人会突然变得无所不知。这是对学校的误解,也是对知识的误解。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惊讶地说:“你都读到博士了,这点道理都不懂?”这就是更深层次的误解了,因为学校里基本上是不教道理的,尤其是上层学历。很多关于高层次知识的修行都不是靠学历可以解决的,因为没人教,也没法教。

这么说,知识也分层次吗?当然,知识分为好几个层次,越往上越不容易获取。如果我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示知识的层次,那么大致是下图这样的:

处于底层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信息知识,就是我们从外界直接摄取来的那部分信息,包括从学校教科书里直接得来的知识。很多人对知识的认知就停留在这一层了。

从下往上数第二层知识叫加工知识,这里的知识是你通过将外界摄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比如你接收到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信息,开始对其进行加工。在经过大量思考过后,发现不扫一屋跟不能扫天下没有什么关联,不做小事就无法做大事的前提是得看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是不是够强,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你得出这样的知识就已经跟你最初接收到的信息有很大不同了。在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之后,加工知识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

从下往上数第三层知识叫体系知识。体系知识就更不容易了,一个人必须在某个领域拥有足够多的加工知识,并有能力将它们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一种理论,方能说这个人在这个领域拥有自己的体系知识。注意,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这些知识彼此之间是有强关联的,属于同一个系统,并不是零散的;另一个是组合起体系知识的并非东拼西凑的别人的口水,而是大量的加工知识,是自己的知识。

最高一层,也是最难得到的,就是智慧了。甚至很少有人会把智慧称为知识,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指导行为的反应。它可能并不像下面几层知识那么具体,但它却是真正由大量体系知识搭建起来的。至于把什么和什么搭在一起、怎么搭,都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这就是我说的,高层次知识的修行不是靠学历可以解决的原因,因为智慧只有自下而上,而不能由他人自上而下传授。他人能传授给你的任何东西,对你来说都只是最低层的信息。然而很多对知识不了解的人,经常会把最低层的信息当作知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比如知道某个字怎么念,就觉得自己特别有学问,对真正的智慧却视而不见,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摘自《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业教科书学历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供电企业内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风险浅析
抓实“主业”夯实“主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膨胀学历
藏起来的教科书
知识无力感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有“主业”意识
延伸纸媒价值,产业反哺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