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经典诵读促学生品德修养

2017-12-20冯学松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生

【关键词】诵读经典;学生;德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7-0062-01

【作者简介】冯学松,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鎮高徐中学(江苏扬州,225248)教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中出现了众多“明德育人”的经典文学,而这些文章是滋养历代高贤大能的“沃土”,培养了无数德行高尚的前辈。如今用这些“沃土”配合当今的教育工作,有助于解决当前学生德育缺失的现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何为经典?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意思是所谓“经”,就是永恒的、绝对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的教导。在《扬子法言》中说:“玉不雕,玙璠不作器。言不文,典谟不作经。”是说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的文本,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成为经典,如《论语》。现在“经典”一词指广泛流传并具有历史时代与文明精神代表性的论著,如鲁迅的《朝花夕拾》。

诵读怎样的经典?在众多经典之中选出可以对学生道德成长有益处的文本。当然这里的“诵读”并不是简单地朗诵吟读,而是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感受文本之中作者传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升华,身心上的愉悦,如诵读《论语》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不仅仅要了解其中意思,更要从中体会遇到挫折不要做无用抱怨与责备,应重拾信心继续前行的生活道理;又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教导人们在赡养自己的长辈时,不要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该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其中包含着仁爱与包容的思想。虽说要让学生诵读经典,但经典也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内容的优质,并不是所有的经典文学都是适合学生诵读的。有些书籍并不是中学生可以理解的,诵读的经典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段,以引导他们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加以实践,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由上可知,诵读经典是要根据需要在经典书籍中选出适合阅读、品味和学习的书籍来夯实文化修养,传承优质民族精神的。

古人是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的呢?古人受教育大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家塾,也就是私塾,相当于现代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形式上主要是读诵、背写。这是古代教育的主要部分。第二阶段是民办书院,官办的太学、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高等教育,称之为大学。古代读书人进入第二阶段是极少的,大多数读完小学也就接受完一生的教育了。古人在私塾之时的道德教育,由先生(或夫子等称谓)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是在戒尺鞭笞之下进行的,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加以规范,使他们从小便尊师重道,遵循礼法。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就提到鲁迅的先生就有一条戒尺。古代人第二阶段的教育方式就变得多了起来,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和思行合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所说启发式教学,《学记》写有“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说了教师是引路人,启发者。因材施教和思行合一分别在《论语》“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和“三思而后行”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古人的德育方式仍对现在教学有教导意义。对学生来讲,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资治通鉴》中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是说,德育远比智育重要,一个人的品质也远远重于他的学识。对学校来讲,可以通过诵读经典,借鉴古人的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和思行合一,来使学校教学富有古典文学的雅致气息,进而实现让学生身心与智力均健康成长的目的。对社会来讲,开展德育活动,有助缓解社会上的浮躁氛围,既可以提升国民的文学素养,道德素养,也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文化传承进入万千民众的视野,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重视且经久不息。

诵读经典是以“典”为“镜”,可以在三个层面上来开展德育工作,达到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首先是学校层面,从“根部”抓起。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里就感到,浓厚的人文气息,从一开始就培养道德观念,使之一生受益。具体可以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讲解读后感想,表演文学经典桥段,加入讲解经典文学的公选课等,使学生爱上阅读。其次是家庭层面,在家中可以买一些书籍,由家长带头进行经典阅读,可以把经典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讲解给孩子,这样,既可以加深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也可以给孩子输入正确的思想观念,如果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古人经典的家书、家规来约束孩子,使他们的生活有礼有节。最后是社会层面,可以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所有人自发的参与进来,像“中国诗词大会”一样,或者将经典文学桥段改成公益性的文艺汇演,又或者播放“阅读”经典的公益广告等,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发人们对文学的关注,让文学也走进普通百姓家,使文学成为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

这三个层面,由小到大,从孩子到成年人都可以在诵读经典这个活动中得到收获,学校的活动会影响家长的行动,家长的改变会给社会带来变化,而社会的变化会扩大活动的影响。

这种经典国学诵读活动是要长期坚持的,效果也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不断鼓励人们,使他们喜欢阅读,爱上经典并受益终身,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傲然与华贵。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小猴学生车
赶不走的学生
像什么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
长城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