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纳入高校韩国语教学
2017-12-20李英天
李英天
如何将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纳入高校韩国语教学
李英天
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韩国也一直致力于“U-CITY”的开发与研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中国将与韩国进行更多的经验交流、客座往来。高校韩国语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一形势,将建设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纳入高校韩国语教学中,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担负起中韩交流的桥梁纽带重任。
智慧城市建设 高校韩国语教学 必要性
一、前言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的又一次新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二、现有高校韩国语教学情况概观
高校韩国语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社会对韩国语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学习韩国语成为社会热潮,相当多的高等院校顺应这一时代需求,设置了韩国语专业。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调查,开设韩国语专业的目的性不强,办学条件不够成熟,使得绝大多数韩国语教学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的对象是20岁左右的青年群体,在这一期间开始学习一门与母语完全不同的外语,对于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填鸭式”和“粉笔黑板式”,以及“举例造句式”等传统的韩国语教学模式必然成为韩国语启蒙教育的首选模式。
将一门外语作为专业来进行学习,其出口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将其作为一种学问进行深入学习、科研研究,即学问型出口;另一种是将所学的语言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借此针对其他跨专业知识进行横向、深入的沟通,即应用型出口。韩国语的应用人口较少,但是由于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文化输出,导致了“韩流”的世界化,韩国语学习形成热潮并持久不衰。而针对韩国语的语言学类研究从未间断过,不仅是韩国国内的研究人员,遍布在世界各地的“韩民族”都在进行相关研究,就连世界各国韩国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中也不乏以韩国语教育科研事业为终生奋斗目标的人员,因此针对韩国语的语音、语法等的研究数量繁多,在这种学问型出口已经饱和的状态下,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将韩国语教育的出口转向应用型。
在这种前提下,出现了相当多的相关提议,主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融入多媒体、图片、歌曲、电视剧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本文赞同这一观点,但不会将研究的重点驻足于此。针对大一至大二年级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在相关研究中提到的新型教学手段确实能发挥其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大三以后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程度的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已然能够承载起更深层次的专业内容,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其现有的知识体系,适当减少传统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增加专业性较强的课外内容,例如经贸韩国语、导游韩国语,以及本文中将要研究的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等。
三、将建设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纳入高校韩国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本文前面提到过,应该在大三之后的在韩国语教学中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而想要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必须使教师与学生了解学习智慧城市建设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一点与之前提到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有着理论上的重合。现在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出于对“雾霾、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一系列社会聚焦热点的恐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绿色、环保”。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城市,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势必与在这些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家进行沟通、交流,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早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致力于发展U-CITY,已经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体系,韩国也终将成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借鉴、学习、交流的对象。高校的韩国语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必须能够适应这一时代要求,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一)随时关注各种平台,使学生了解中韩两国智慧城市建设交流动向
我们要求的人才类型并不是对智慧城市具体操作有非常深刻理解的工程师,而是能够担负起将各国间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进行正确、有效转达,帮助中国与韩国等其他国家之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更好沟通的重担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高校韩国语教学内容中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与韩国语教育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并不冲突。
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大部分来自媒体和网络,网络资源也存在非真实性等问题,但毕竟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资讯综合体,合理利用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够让我们更快掌握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最新信息,搜集到更多可能应用到的知识内容,包括词汇、用语以及相关材料。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研究领域,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完全是“门外汉”,我们在授课内容中融入智慧城市的内容,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掌握智慧城市的所有领域和所有的相关知识,只能是针对这些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使学生们掌握最基础的词汇、接触更多的解决方案,将其翻译成韩国语或者中文,为中国与韩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应该指导学生们最大限度地整合搜集到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准确地转达给各个领域的专职研究人员,或者在中韩两国各领域专职研究人员的沟通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集中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中韩智慧城市相关基础用语
(三)多方搜集中韩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使学生在中韩互译练习过程中掌握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说到智慧城市建设,不得不提到的是解决方案(solution),因为所有的智慧城市都是要针对所要进行建设的城市作相应的市场调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多方考量获得认可之后才可以付诸实践的。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最基本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现有的城市模型基础之上嫁接全新的智慧城市理念,可以理解为城市改造,中国的许多传统城市都利用这一方法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种基本是利用智慧城市理念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城市,这一方案实施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其中韩国仁川广域市的松岛市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中韩两国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翻译解决方案这一难题,如果翻译者不能掌握两国国情,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知识概念,就很难做到翻译精准,词能达意。因此我们在韩国语教学中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内容,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将毕业生培养成中韩智慧城市建设交流中起重要媒介作用的专业型人才。
不仅仅是笔译,在中韩两国智慧城市建设某一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的现场,更是要求口译者熟知这些解决方案的相关内容并将两国专家的意思准确地转达给对方,辅助双方完成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韩国语教学过程中加入的智慧城市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于对这些知识的肤浅了解,而应该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知并能熟练运用,而做到这一点的唯一途径就是针对各种类型的解决方案进行反复学习、翻译、整理和运用,正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将相关知识烂熟于胸才能做到在口译现场处变不惊,表达精准。
(四)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掌握周边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翻译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等文件,对翻译者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解决方案文件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辅助功能,如果翻译者对word文档、PPT文件等基础的办公软件不能熟练运用,往往会将原来的文件弄得面目全非,使后面的人无法继续编辑和使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养成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周边相关知识的强化,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有效完成自身所担任的工作。同时,无论是韩译汉还是汉译韩,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韩文输入法,如果在输入方面耽误过多的时间,很难提高文件翻译的速度和完成度。
当然这里所说的周边相关知识主要还包括学生的自身素质,尤其是韩国语综合运用水平,这些周边相关知识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笔译和口译的能力,在教师为学生传授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必然趋势下,高校的韩国语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一形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尽量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掌握中韩两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经常使用到的词汇,针对中韩两国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的翻译练习,在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广泛掌握周边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争取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在中韩两国智慧城市建设交流中肩负起桥梁纽带重任。
[1]孙中亚,甄峰.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J].规划师,2013(2).
[2]张昊.新时期韩国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创造性研究[J].品牌,2015(6).
[3]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李英天(1979-),女,汉族,吉林磐石人,博士,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韩国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