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研究

2017-12-19张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语文教学

张佩

【摘要】和以往的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的是现代教育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希望能够打破老师教学时的沉闷的课堂氛围。当前的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在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健康成长,语文这门科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赏识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得到了不少老师的重视,并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运用赏识教育理论的同时要注意研究其使用的范围,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语文教学;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76-01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中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比较严重,如体罚学生、放大学生缺点等,这些教育方式非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还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以及精神,更加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想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赏识教育的意义

1.老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一个比较融洽的范围内展开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也能促进学生文学修养的养成。小学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回归到母语上来,这样可以与儿童文学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赏识理论的运用可以让同学们培养起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让其感受分角色朗读的意义,再根据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表现提出适当的表扬。然后再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

2.老师通过赏识教育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懂得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赏识教育,通过“赏识”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情感的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能够使学生更有探究生活的兴趣,面对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并加以思考。使得原来单调枯燥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课堂的精彩程度。

此外賞识教育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在课堂上受到表扬以后会表现的更加积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一些特殊的才能有可能被挖掘出来,比如写作才能和阅读上的才能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要求同学们背诵的方式加强对于古诗词的掌握。通过古诗词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

二、小学教师运用赏识理论进行语文教育的实践

1.利用赏识教育的理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是其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小学语文的口语课。这也体现在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模块的增多上,口语课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如何进行待人接物。

在课堂上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口语课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实际的人际交流中变得更加的自信。比如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互相进一步的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老师应该在学生自我介绍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使学生更有信心和勇气站在讲台上发言,老师在学生介绍完自己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表扬,这样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各方面的交流进而促进自己的学习。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正确的运用赏识教育的理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外在口语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自由讨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口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加强学生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安排学生在阅读课上分组进行活动,分角色有感情的对课文进行朗读。

而阅读课的本质就是人的情感的表达,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沉香救母》等,通过对文章分析和学习其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赏识教育在阅读课中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比如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文章朗读比赛,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信心,针对有人物对话的文章,则可以选择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揣摩每个角色的说话语气,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增强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喜爱语文学科的学习。

三、结语

赏识教育是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方面来说,赏识教育是思想上的回归,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是观念的更新和语言的突破。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情绪进行适当引导。赏识教育扮演的角色就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界限,对学生进行真诚的鼓励,不要有夸张的成分,让学生能够获得积极正确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越来越有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赏识教育能够强化孩子学习的行为,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指明发展的方向,能够增强孩子的正向的心理体验,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郭忠英.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10).

[2]钟美兰.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思考[J].同行.2016(14).

[3]潘招娣.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语文教学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