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教学中“共鸣腔体”的训练及其应用

2017-12-19王珊

大观 2017年10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训练方法

摘要:呼吸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在声乐表演中,优美悦耳的歌唱效果与共鸣水平密切相关,腔体是产生共鸣的重要条件。在声乐演唱中,共鸣腔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演唱水平的常见影响因素包括共鸣腔体的大小、共鸣气压状况、共鸣方法等。该文就共鸣腔体的训练方式展开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关键词:共鸣腔体;训练方法;教学应用策略;声乐演唱

一、共鸣腔体类别及作用

(一)口腔式共鸣

口腔共鸣的部位包括咽喉、舌头、喉咙、口腔,良好的口腔共鸣方式可以提升歌唱声音的饱满性、优美性,让学生的歌唱语言充满力量,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的基本条件是口腔共鸣。

(二)胸腔式共鸣

通过对胸腔共鸣的恰当性应用,可以提升歌唱声音的力度及强度,使声音充满力量及感染力,使音色雄厚饱满。低声部在胸腔共鸣中使用较多。在胸腔共鸣过程中,会感受到胸肺处于松弛饱满的状态,其气息具备流动性。

(三)鼻腔式共鸣

鼻腔是头腔共鸣的桥梁,鼻腔共鸣是共鸣腔体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常见的呼吸训练方式有闻花香,在闻花香过程中,鼻腔与咽腔处于打开的状态,气息能够顺利进入鼻腔,产生共振,只有具备良好的鼻腔共鸣才会将声音带入至头腔,从而产生头腔共鸣。

(四)头腔式共鸣

在高音演唱过程中,通常使用头腔式共鸣,通过对头腔共鸣的应用,可以提升歌唱时声音的明亮性,使声音充满力量。这需要合理进行头腔共鸣方式的应用,实现其余腔体的打开,确保腔体内存在足够的张力,使声音在头腔中产生共振,从而使歌唱的声音更加流畅及动听。

二、共鸣腔体的练习方法

在就学生展开共鸣腔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调整学生的训练状态,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头腔共鸣训练中,有些学生刻意压喉咙,为的是保持音色及音量的饱满性,又如在胸腔共鸣训练中,有的学生为了感受到胸腔的张力,无意识的使用肢体语言,从而导致肢体动作的僵硬性,这些不正确的训练方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共鸣腔体练习水平。[1]

(一)打哈欠练习

在共鸣腔体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打哈欠,自然感受口腔的打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口腔打开的特点,舌头要自然的平放,咽腔要自然的打开,牙关要打开,软腭要上提,鼻翼要扩张,腔体需要保持自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气息之间可以自由的流动,鼻腔、咽腔、口腔间是畅通无阻的。这需要展开一系列的训练,引导学生打哈欠、叹气、说a”等,感受不同情况下胸腔与口腔的打开状态,可以引导学生边打哈欠边用吊嗓的方式说“a”,引导学生体会声音在四个腔体间的共振,让学生深入理解口腔、胸腔、鼻腔、头腔间的关系。

(二)胸腔支点练习

胸腔共鸣练习展开过程中,学生要找到胸腔共鸣时声音的支点,这种支点通常处于胸底两根肋骨的交点处,声音的发出要建立在胸腔支点上,就像声音从胸腔的地方发出。这需要展开具体的训练,学生需要用手指感受支点的位置,然后非常自然的打开喉咙,持续性发“a”音,学生需要将声音往下叹,让学生感受声音下叹时支点的振动变化,以此强化学生对胸腔共鸣的理解,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能刻意的挺胸,要保持胸部的自然状态。

(三)微笑练习与咬字练习

在共鸣腔体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微笑的状态,在歌唱时保持微笑的状态。微笑式训练可以让学生的脸部肌肉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使其鼻腔处于自然扩张的状态,这样喉头、下巴不会太僵硬,有利于促进声带的正常工作,产生声音的共鸣。为了进行这种训练,学生需要学会自然的微笑,打开口腔,自然的发出a音,在这种状态下感受a的发音位置,保持共鸣腔体的通畅状态。

为了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对其展开咬字训练是必要的,咬字的位置要准确,发音要正确,咬字时要与头腔共鸣,从而确保歌唱时声音的统一性、饱满性,从而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鼻韵母的发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感受鼻腔共鸣,再将其转变为具体的咬字训练,比如盐、嗯等,在咬字发声时,引导学生感受头腔共鸣。[2]

(四)轻声练习

轻松、自然、舒服、惬意是歌唱的基本原则,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轻声展开训练,在训练的初期阶段,不能一味追求音量,在這个过程中,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掌握轻声训练时的腔体共鸣,再逐渐提升音量及扩展音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共鸣腔体应用技巧。

三、共鸣腔体的应用

在声乐实践教学中,训练学生腔体共鸣的技巧很多,比如打哈欠、打开喉咙等,除了这些方式,学生受到的惊吓越大,其喉咙打开的也就越大,喉头的位置就比较低。在共鸣腔体应用中,需要保持腔体处于自然打开状态,这需要教师时刻调整学生歌唱时的嘴型。正确的嘴型应该是椭圆状的,上下嘴唇张开,嘴巴张开度刚好供两根手指通过。在高音声部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头腔、鼻腔、口腔、胸腔等部位的共鸣顺序展开应用,由强到弱按照恰当的比例进行混合式共鸣,其高音声部倾向于头腔共鸣,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胸腔共鸣基础。[3]

通过对中音声部的应用,可以提升演唱的色彩性,音响的浓度较好,在中音声部演唱中需要以中部共鸣为核心,实现鼻腔与口腔的混合性共鸣,使胸腔与头腔产生良好的共鸣色彩。在低音声部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侧重于胸腔的共鸣,头腔共鸣比较弱,鼻腔与口腔会产生一定的共鸣,在这种应用方式下,音响的色彩比较浑厚、低沉。

四、结语

为了提升歌唱水平,需要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实现反复训练与实际歌曲的结合,使学生深入了解共鸣腔体的应用技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共鸣腔体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毕剑平.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共鸣腔体的技巧谈[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李彤.声乐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共鸣发声[J].教学与管理,2002(03).

[3]陈宇京.声乐演唱中共鸣腔体的作用及其打开途径[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8(02).

作者简介:王珊(1983-),女,河南郑州人,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教育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浅析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