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2017-12-19陈富立
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网络时代增添了新的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法律意识带来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持续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营造优秀网络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校园新媒体环境;加强对新媒体的监控管理,建立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直播、各类APP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在社会大环境和网络亚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客观地分析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全面深入认识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
新媒体是建立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的统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生动、互动性强、可以快速通过人际关系链传播等。当代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每个人至少都关注一种以上的新媒体,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在网上。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内容鱼龙混杂,部分负面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正如微博 “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和微信 “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 等口号所描述的情况,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自媒体,有能力随时随地发表言论、提出个人见解,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发声。一些网络谣言、过激言论和未经核实的信息带着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涌向思想相对单纯、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还很少的大学生,给他们的思想意识带来消极影响。
新媒体内容监管乏力,对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带来负面影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正式建立起针对互联网行为的比较全面、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互联网上的各种思想言论五花八门、难以控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网络犯罪和违法行为层出不穷。新媒体中发表观点的主体“无限多”与政府管控能力的相对有限,内容发布无需审核与政府事后监管手段的相对被动的现状,都导致新媒体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带来道德缺失和自我意识突出的现象。如果缺乏相应的指导与规范,个别大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不法分子引诱利用,触犯法律而不自知。有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把学习到的一些知识技术,运用于制造电脑病毒、侵入政府数据库、窃取他人隐私、获得别人银行账户信息等,最终只能自己承担触犯法律的后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持续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建设优秀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要顺应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的形势,不断加强校内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结合新的技术和媒体,用正能量的新媒体内容占领网络阵地,抵制网络上各种负面、反动、黄赌毒、消极颓废等不健康信息。要结合大学生的需要,加强校内网站建设,不断丰富校园网信息内容,增加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内容,让大学生愿意上校园网,并主动参与到校园新媒体和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要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比如我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结合新媒体在国情国史体验馆开展国情国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各学院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加大新媒体和网络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情社情、开展社会实践;我校官方微信、微博在传统节日通过动漫、微电影的形式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集中报道学校大事件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要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校园新媒体环境
一方面要引入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让校园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好地服务;另一方面要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导向作用,不再板着面孔说教,而是通过丰富的新媒体形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正向宣传和正面引导。例如我校艺术学院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教育素材,通过再现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开展红色经典解读活动;我校机电学院依托移动互联网站、微信微博使得基层党建信息网络化,顺应信息传播的规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党建信息的传播效果等等。
(三)加强对新媒体的监控管理,建立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要加强对校内新媒体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动态掌握校内新媒体发布信息情况,分析新媒体发布信息的内容,对有害信息及时控制,对有益信息帮助扩散传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法制观念。高校要建立新媒体平台管理制度,严肃网络纪律,严格规范新媒体内容制作、审核和发布,建立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的新媒体工作体系。
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开阔视野,开放包容各种新媒体,以创新的思维去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新媒体的平台类型、信息内容,采用多种方式让新媒体成为主流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阵地。
【参考文献】
[1]戴静.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7):84-86.
[2]汪青.自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3):92-96.
[3]古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5(11X):41-42.
[4]葛廣昊.基于自媒体大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47-48.
[5]郭红明,王永灿.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06):106-110.
作者简介:陈富立(1985-),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现为河南科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应用、新媒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