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数字阅读与未来图书馆的建设

2017-12-19陈越华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字阅读媒体传播

【摘 要】本文分析数字阅读对建设未来图书馆的优势,针对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面临的资源不足、版权问题不清晰、用户体验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数字阅读促进未来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措施:完善法律规章,增进阅读版权保护机制;满足多样化需求,完善数字资源结构;确立阅读标准,建立统一的资源保障;发挥服务功能,加强数字阅读引导。

【关键词】数字阅读 未来图书馆 传播 媒体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170-03

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愈加迅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的生存环境。随着互联网覆盖率的急剧上升,数字移动式的媒体设备实现了全方位的阅读覆盖。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是其他智能电子设备,都已经成为阅读工具,传统纸质媒介受到电子媒介的冲击。

数字阅读因其固有的便捷性、低廉性和环保性,引导读者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阅读时代”。可以预料的是,在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中,数字阅读的对象将变得扩大化,阅读终端更加多样,模式也会变得更加灵活新颖。数字阅读在给公众阅读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阅读技术升级、借阅系统完善、业务推广和服务等诸多挑战,在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如何提高向数字阅读转型的质量,已经成为定义图书馆的未来的关键。本文对数字阅读在未来图书馆的建设中的意义、特点、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讨。

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学者尼瓦尔·布什于1945年在《大西洋》杂志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所能想象的世界》,文中首次提出了用户名为Memex的桌面机械以人脑记忆的方式进行信息存储,并设想Memex成为连接信息、检索、存储、发布的资源平台。他这一设想成了数字信息检索项目的试金石,也成为当前热门的超文本技术(Hypertext)的先驱。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将电子计算机应用在图书馆项目中。1978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发表了《走向无纸的时代》一书,书中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的面貌和前景。1979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馆员哈利正式提出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1988年,美国科学家基金会的伍尔夫在国际合作白皮书中,正式揭示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面貌,给予了数字图书馆一个明确的定义。从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针对本国的阅读情况实施数字图书馆建设,例如美国的存取创新计划、法国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日本的关西图书馆计划、韩国的数字图书馆计划,等等。

而在我国,1995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1997年,北京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等七家单位开创了“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CPDIP)项目”,这标志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大突破。在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之后,2002年4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启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型中文数字图书馆已经达到数百家,包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实现了数字阅读的大规模覆盖。数字化的发展也为大众阅读指明了新的方向。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技能,以高科技产品所构建的阅读环境越来越全面。图书馆传统信息传播时代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数字化阅读对未来图书馆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阅读对建设未来图书馆的优势

在未来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了解数字化阅读的优势能够帮助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数字阅读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成本而言,利用CD、U盘、移动硬盘等可移动磁盘,借助于磁盘和光盘的“闪电存储”,降低了数字阅读信息加工、存储的成本。

第二,从图书信息存储的容量而言,一张纸的容量极其有限,而利用电子磁盘能够容纳海量的书本信息。例如,一个容量为2T的磁盘在存储空间上能够容纳10万本100万字的纯文字书籍。这是纸质图书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第三,从消耗的森林资源及环保而言,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的用纸量直线下降,节约了更多的森林资源,也减少了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油墨、污水的污染,真正实现了“低碳环保”。

第四,从对孤本、古籍的保存而言,对于一些历史传承下来的孤本、古籍原件,利用数字阅读的形式既能让更多的读者去阅读它,又便于图书原件的长久保存。

第五,图书馆因為空间、地域的限制,使受服务的人数受到了限制,利用数字图书馆不仅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允许读者跨时间、跨地域实施信息存储、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从而拓展了资源共享化的深度与广度,让更多的用户收益。

三、数字阅读与建设未来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普及数字阅读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但是当前图书馆在数字阅读业务与服务模式构建中,面临着资源缺乏、版权不清晰、用户体验效果不好、拥趸不多、系统支持不够、无法与商业阅读竞争等问题,需要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予以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一)资源不足,数字资源的配置与结构不太合理。在数字资源的结构上,国内一些数字图书馆还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在设计、数字化资源加工、文本资料整理、资源服务操作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数字图书馆面临着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不兼容的问题。在系统操作上,也难以实现信息优化和资源共享。一方面,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对图书馆的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状况来看,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数据库。尤其是在特色数据资源库的建设上,尚需加大建设力度。以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就学科类型而言,该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偏重于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建设,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变化,逐渐开始人文社科类的文献资源建设。在数据库类型上,侧重于科研型数据库,对教学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本科生对于图书馆的了解局限于馆藏资源,附属医院的临床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的利用同样不足。另一方面,各类资源之间较难联通,用户在查找数字和纸质资源时,需要从多个入口进入,较为烦琐。endprint

有的高校图书馆订购的数据库资源需要通过IP地址限定在学校的校园网内使用,在校外无法直接查阅全文,这就限制了用户对于数字资源的使用。同时有的高校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较少,购买的数据库较多,受经费的限制,购买的数据库有的不完整。

(二)版权问题不清晰。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组成形式的具体表现。数字阅读资源能够实现便捷的复制、下载,因此导致版权保护的主体、权益的使用较为复杂。特别是在数字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图书馆环境中的版權界定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受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相关书籍版权保护的主体、权利的使用变得异常复杂。很多工作人员对版权工作保护机制不太关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收集和版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其次,书籍版权人的利益和读者的需求之间难以平衡。

(三)用户体验效果欠佳。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包括电子期刊借阅、数据库检索、资源下载,等等。然而实际利用情况是:

1.由于一些图书馆资金不足、人员信息素质不高,数字阅读的系统设计不够人性化、科学化,尤其是二线、三线城市的公共数字图书馆,书籍资源不足,以至于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2.数据库点击率较低、读者关注度不高,体验效果欠佳,使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开放阅读软件无法和带有商业性质的阅读软件相抗衡。在图书馆资源数据库的有效利用层面上,应用程度还不高。很多读者没有熟练掌握数字资源库的检索技能。

3.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上,很多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读者、社会群体对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情况、共享程度不够了解。而就资源库的利用率而言,共享范围较窄、共享技术不足。还有一些图书机构无法就专题特色库进行原文传递、实时翻译等。

由此可见,在数字阅读事业的推进中,除了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还要具备先进的设备支撑和技术维护。然而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中所需要的网络技术支持并不全面。图书馆工作者对数字阅读的技术熟识度不够。一方面,网络共享存在一定障碍;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不够成熟,单从电子阅读设备而言,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不兼容,严重阻碍了数字阅读事业的发展。

四、数字阅读促进建设未来图书馆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法律规章,增进阅读版权保护机制。首先,图书馆管理者要立足现实情况,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从版权法律建设的角度在版权人和读者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数字阅读的经济效益,使版权人的创造热情不减,读者的阅读兴趣较高。在原创的基础上,建立文化和商业共同发展的数字阅读内容制造方式。要严格遵循《著作权法》等法律规章,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建设数字阅读资源库。对于禁止随意下载和复制书籍文本给予技术支持和维护。不经过版权人授权的作品或是未向版权人支付稿酬的作品,不予以公开发布。进一步强化落实版权集体管理制度。除了完善图书馆行业规章和法规之外,还要深入研发未来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技术。通过防火墙、数据加密、水印覆盖等手段,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且要在数字化资源库的维护上,定期进行技术检测,确保数字阅读机制更加规范健全。

(二)完善数字资源结构,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数字阅读的环境下,图书馆工作者要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要把数字阅读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去。尤其是对当前阅读事业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电子阅读器、手持阅读客户终端进行技术研发,将图书馆馆内资源和多样APP客户终端结合在一起,利用高新技术,对数字阅读设备和资源的融合进行深入的研究。

例如,为了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求,上海图书馆对读者提供了“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的服务。在借阅期限内,读者能够利用这台电子图书阅读器,轻松阅读多地区数字图书馆的报纸、书籍,还能够利用无线网络功能,在网络上进行适时借阅。这样一来,用户既不用购买阅读手持终端,也无须花费更多金钱,就能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而且,这种手持电子阅读终端能够有效防止用户接触到不良的信息,使阅读模式更加多样化、阅读感受更加丰富。

(三)确立阅读标准,建立统一的资源保障。2010年,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服务联席会议发布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其中提出: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中,要实施阅读标准化管理,改变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信息共享的技术条件,使统一资源保障成为增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图书馆工作者要通过“图书漂流”“作者读者见面会”等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并通过编制联合目录、建立图书联网等形式,对信息资源实现优化和共享。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阅读标准的建立,避免信息资源中出现不符合建设标准的情况。除此之外,图书馆工作者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数字资源建设经验,在资源融合、资源标识、书刊查询、借阅规则等方面,制定严谨、科学、统一的监管条例。

例如,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图书馆管理部门结合自动化系统,使读者逐步脱离了传统的书库。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能够在网络检索中获得几乎所有的书籍内容。同时,人性化的浏览书目使访问者不用去面对复杂的编目系统。他们只需输入他们想要的书名、关键词,就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自动检索书籍信息,对电子阅读资源进行全面的获取和传送。

数字化技术的使用无疑节省了图书馆相当多的空间。而更多的空间则意味着图书馆工作者、读者都能够有效地拓展数字阅读。因此,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要立足社交媒体和服务网络,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上保持“先进化”和“智能化”;缔造一个便捷的信息反馈平台,引导广大用户更好地利用数字化阅读,充实自己的生活。

(四)发挥服务功能,加强数字阅读引导。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之下,图书馆工作者要从自身素质上做起,一方面当好信息管理员,建立系统的网络导航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资源的收集和筛选。另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为读者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资源体系,要保证信息内容准确、更新及时,并对检索网站的权威性和精确性进行强化。endprint

例如,聘请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读者代表”,通过电子邮箱、QQ等形式征求“读者代表”的意见,以发放“调查问卷”等手段,调查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读者的阅读偏好。同时,要结合專家学者的意见去建设数字资源。确保资源信息精准完善;高校图书馆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各类学习参考资料。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数字化构建、资源服务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

在数字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等阅读推广策略,增加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这也要求广大公共图书馆馆员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拼搏的精神,紧跟数字时代的发展浪潮,进一步增进未来图书馆的理念规划,提升数字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规模和网络使用率得到稳步提升,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数字图书的忠实读者。数字出版物的检索途径较多,它将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呈现给读者,在打破人们视觉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更为独特,倍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因此,为了促进数字阅读对未来图书馆的建设,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要立足当代阅读情况,积极作为,在夯实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各项数字化阅读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馆藏资源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发展目标,为未来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助力和帮扶。

【参考文献】

[1]邓佩珍.网络阅读的发展与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09(1)

[2]张成林,姚依民.数字阅读与未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9)

[3]何艳.经典阅读与数字阅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

[4]王冰.经典阅读与图书馆[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3(3)

[5]王云峰,朱萌纾,冯振卿.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6]徐丽.经典阅读在图书馆[J].甘肃科技,2014(11)

[7]王静,李桂华.我国青少年阅读倾向研究综述及其展望[J].图书馆,2012(4)

【作者简介】陈越华(1965— ),女,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阅读媒体传播
浅析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微媒体推广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