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探究

2017-12-19郑世珍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供给侧双师型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和考核指标过于模糊等问题,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

【关键词】供给侧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考评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81-02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国家的产业发生了结构性转型,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极度紧缺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极其缺乏。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技能型人才的供给总量为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的供给总量为450万人,仅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27.3%。而以美国、德国为首的制造业强国,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比例高达45%。而且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这些现象反映两个极端,一是企业的“用工荒”,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特別是目前产业转型的形势下,这些类型的人才远未达到企业的要求;二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跟上目前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相连,国家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需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才能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职业教育作为供给方,需要精准供给,需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来培养人才。众所周知,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存在着更灵活的用人体制,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富有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民办教育将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也同时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缺乏让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转型,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调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理念,需要把学校办学的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产业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则需要有一支了解产业、行业、企业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三、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考评机制现状

(一)考评手段过于单一,考核对象没有针对性。部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随着学校生源增长过快,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会造成教师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更多来源于“评估”的需要,作为一项评估硬性指标而存在着。国家出台了“双师”的框架,省级也同样出台了“双师”认定的相关要求,同样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也有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标准,通过认定标准不断引进这方面的人员。但是“双师型”教师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当中所起的作用却未明朗,还未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就会存在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和建设思路还不清晰,要么并没有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指标,要么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其他教师的考核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并没有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角色定位进行考核,更多地是参照公办本科院校的考核方式,不符合校情。目前只是与科研、论文等一些职称需要的指标结合在一起,考核手段过于单一,考核对象没有针对性,造成“双师型”教师并没有在学校教学发展中起到作用。

(二)考评指标较为模糊,缺乏激励措施。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往往就是一套标准,如传统的“德、能、勤、绩”等模糊指标,考核指标过于单一,考核的针对性不强,这就会造成教师对于考核比较抵触,或者考核流于形式。学校没有关于“双师”教师的激励措施,只有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突出其重要性以及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能否成为“双师”教师或者“双师”素质的教师没有什么想法。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其独特的特点来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符合系统性原则,既能体现其作为高校教师的普遍性原则,还需要找出其适合“双师型”教师的指标。

(二)动态性原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要求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设置其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新的职业标准和管理理念,以及作为教师需要终身学习的要求,该指标在发展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

(三)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特点,选择其自身的要求,而且指标需要尽量可操作、可测量,要用具体的指标清楚地说明要达到的行为标准。而且设置的指标还是教师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能设置过高或者过低的标准。

(四)导向性原则。每个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都会不一样,有些学校是按照国家示范性的目标来开展的,有的学校是为服务地方产教融合的目标,还有的属于行业性的学校,学校的目标不一样,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自然会不一样。因此,教师考评指标需要围绕着学校的战略目标来设置,其导向性的作用非常之大。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

教师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如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这就首先需要教师为“双师型”教师,是具备岗位核心技能、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考评机制的建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的。因此,每个学校对于教师考评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考评体系都会有共性的指标与个性的指标。考评指标的确立不仅要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让教师能够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endprint

(一)科学建立差别化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政策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因此对于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是有必要的,考核的指标一是把握考核重点,突出考核导向,二是合理安排权重,精准设置指标。

所列的指标只是一些共性的指标,要能更好地执行,还需要学校考虑哪些指标对于学校的发展更切合实际,那么其权重就需要有侧重点。同时需要将教师培养的过程与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量,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性质以及相關的指标体系,可用多样性的考核方法进行考核。如可采用目标管理法,将教师在年度中应完成的工作内容、考核的标准等项目告知教师个人,看其完成的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异。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整体上对于教师完成指标的情况进行考核。也可采用3600考核法,即考核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还需要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上级、同事、学生、社会等在评价中的作用,这样考核得到的结果会更完善。

具体考核可做到如下:一是进行动态考核,注重日常管理。如针对具体的指标,融培训、考核、监督为一体;教学工作能力的考核,就可与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一起对其教学能力进行日常考核和监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知识、技能是否有更新,是否了解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知识、技能、要求等,特别是在以3D打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标志的技术变革下,每个教师都需要及时将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融培训与考评为一体,才能让教师更加注重吸收和应用新知识。二是完善年度考核,准确评价实绩。很多指标更多的是按照阶段性,如业务水平指标、专业发展能力指标等一级指标就需要进行年终考核。

(三)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考核和评价,管理部门能及时将考核结果进行合理的应用。人事部门或者二级学院及时将教师的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其存在不足的能及时改进,让教师能主动接受考核而不是抵触考核,而表现优异者,二级学院的薪酬、奖金、职务晋升、评定职称都能作为其参考的依据。管理部门期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同时能成长为讲师以及企业培训师,能同时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多,民办高职教育更应捕捉机会。“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能抓住这个机会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及时将行业、企业中最先进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等引入教学内容,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那么改革将会更容易见成效。

【参考文献】

[1]黄兆牛.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业教育转型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2)

[2]姜大源.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最大潜力在于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1)

【作者简介】郑世珍(1981— ),女,硕士,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丁 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给侧双师型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