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途径探讨

2017-12-18刘恒宇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

刘恒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科技人才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对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一些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社会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文章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意义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 创新能力培养 创造思维

引言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今日差之“毫厘”,不日就落之“千里”。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之路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时代意义和现行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如何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在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一下理论探讨。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1]。对一个国家而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知识与技术的创新成就,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2]。从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来看,研究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科研任务的主要参与者:周文辉等[3]通过对全国27所高校调查发现,2011年有65.4%的研究生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博士生的平均参与率达93.1%,硕士生的平均参与率达到59.9%;赵世奎等[4]调研8所院校发现,2014年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博士生达68.8%,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硕士生达49.2%。可见,研究生已成为科研创新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研究生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塑造的重要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输送渠道,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与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

推动研究生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科研能动性和创新性,是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吸引最优秀的、适合科研创新的学生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仍主要以统一考试为主,以分数定乾坤,灵活性较低,很容易错失大量优秀人才。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促进高水平院校免试生的交流,扩大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比例,提高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于统考学生,应加大复试成绩在录取中的比重,在复试中考察考生的真实状况,以选拔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在招生名额分配方面,应同时兼顾学科结构调整、师生比、队伍建设、社会需求与政策等因素,强化研究经费与科研成果因素,使招生指标分配更为科学合理。另外,学校应改善学缘结构,鼓励跨专业、跨学科选拔考生,创造有利于复合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条件。

二、发挥导师的指导和带头作用

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导师制,学生的成就与指导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导师与研究生不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且是一种情感关系、人格关系,导师的为人处世、治学办事、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术见解等方面的态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努力提高导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以及品德修养等,才能教育和引导研究生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所以,建设高水平、富有感召力、尽职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导师队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5]。

三、加强学术道德管理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科研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本,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道德保障。学校和导师应开展科学诚信教育,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增强其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6]。另外,学校和导师还应该加强对研究生学术态度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及时察觉并认真处理学术歪风或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问题,宣传和告知正确的学术态度和行为,避免研究生因存在认知盲点而出现学术腐败问题。

四、促进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打好知识基础是创新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创新应该得到内在的统一,学习是基础,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才能在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新成果。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探索欲望,所以,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包含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甚至应包括交叉性、边缘性及跨学科综合领域的新动向,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编制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对研究生开展基础知识教育。

(二)营造学术氛围是创新的推助剂

学术氛围是孕育创新的摇篮。营造学术氛围,强化学术要求,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和导师应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提高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并通过学术交流,使研究生深化思考,启迪思路,激发和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另外,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合作和交流中拓宽研究生的思路和眼界,提高其对国际前沿相关领域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助推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

(三)产学研相结合是创新的强化剂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7]。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发现新知识、形成新技术的活动,而“产学研”模式强调进一步整合多方优势教育资源,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的优化教育模式[8],通過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实践,研究生才能锻炼和培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建立创新性思维,塑造创新能力和创新性个性。

参考文献

[1]梁龙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及研究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0.

[3]周文辉,吴晓兵,李明磊.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4:113-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